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初学者 返回

初学者

www.ptz.cn 次第花开 2022-07-15



时间长了,面对道友也好,面对日常生活或做功课也好,似乎变得游刃有余,却有可能远离最初的初心。怎么才能避免呢?就要时刻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 BUDDHA DHARMA /

什么是初学者


经中云:“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

“不忘初心”,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就是要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什么是初学者?有人问:“我学佛多年了,读过不少佛经论典,博通经籍,我还是初学者吗?”

初学者的界定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那到底什么是初学者呢?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

比如一碗毒药,一般人喝了当下就会中毒,而有人喝下后却不需借助任何外力,只凭自身能力就能消掉毒药,不会给自身带来任何损害。意思是说:仅靠自己修行和证悟的能力,就可做到不受任何贪、嗔、痴烦恼的干扰。这是真正的“修证力”。

从破无明愚痴的角度讲,不仅通达因果,而且通达整个世界缘起性空的实相,不受贪、嗔、痴烦恼的干扰,那他就是非初学者。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要让心谦卑下来,承认自己没有对治降伏烦恼的能力只是个初学者


/ BUDDHA DHARMA /

初学者的心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自己学佛十年八年了,可能还只是个初学者。不要认为自己是“初学者”就好像吃了大亏一样,而应感到庆幸,庆幸自己尚有初学者的身份和机会。

“初学者”应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呢?

1. 好奇和热情

我们总有这样的习惯,刚接触新鲜事物时会感到振奋和新鲜,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便直线下滑。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浩如烟海,许多高僧大德都会几十年间不断阅读经律论三藏,从中获得的启发和智慧不言而喻。

我们不要认为佛法没什么好学,修行也没什么新鲜,新鲜劲儿过了就放下了,把修行当作玩物一样。大家应避免这种状态,要时刻保持对佛法、修行的好奇和热情。

怎么保持?一定要细水长流。世间为人处世也一样——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要慢慢培养,慢慢提升,如果把这股劲儿一下用完了,它持续的时间可能就不会特别长。

同样,我们最初对佛法的信心是基于“清净信”的,如果用力过猛,一下把“信心”的劲儿耗没了,同时又没有通过闻思修源源不断地给自己补给,“信心”就会像一汪死水般被抽干了。

因此我们既要保持对佛法修行的好奇和热情,也要不断地闻思修。



2.对治烦恼的过程中,即使一再失败,也要屡败屡战

在对治烦恼的过程中,即使我们一再失败,一再跌回旧习气中,我们还是要屡败屡战。对治烦恼定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一定不要期待一蹴而就,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很危险。

急于求成很容易导致我们退失对佛法的热情和信心。假如这次对治烦恼失败了,我们应当思惟:没关系,这并非佛法没有作用,而是我没有串习到量,没有用心做好。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

3.避免“佛法油子”的误区

这很重要。“佛法油子”,虽然听上去不那么悦耳,但祖师大德们就是用这个词来称呼这类人的。

他们具足什么样的特征?有些人到处求法,可跟从前比较起来,自相续没有一丝一毫的好转。虽然听闻了很多法,但在取舍因果,对众生的悲心以及对三宝的信心等方面,跟世间人没什么差距。这类人就叫“佛法油子”。

这类人虽然听闻过善法的利益、罪业的过患、佛陀的功德等,但始终认为只不过是那样说说罢了,是一种宗教的说法而已。

表面好像在听法,其实内心全都在判断、否定,听得越多,信心越难生起。他的相续根本生不起少许的定解和信心,即使圆满正等觉的佛陀亲自降临,对他进行度化、调伏,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佛陀也无法调伏“佛法油子”。



这类人就是这样,听法很多,但法不入心。听得多反而成为自己傲慢的资本,对谁都看不起,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对于取舍因果,即便是一点点善护口业也不做,不愿断掉恶习。我们讲恶语、离间语多么可怕,初学道友马上就能意识到要去断除,而“佛法油子”即便听了八遍、十遍、一百遍,身语意方面也不会调整、改变。

我们一定要避免“佛法油子”的误区,保持热情,同时做好长期跟烦恼作战的准备。

大家要勇于承认自己是初学者,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对治烦恼的无力。

古人说“知耻近乎勇”,知耻是种良好品德,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应改善的地方,才能勇敢与烦恼作战,才能更加精进地闻思。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