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若不修习厌离生死即不能得解脱【每日一颂】《四百论》(第八品)
# 187
第八品 净治弟子品
戊四、(明为成就道器而净治弟子身心的方便)分三:一、明烦恼能断之理由;二、广说断烦恼之方法;三、明后有结生无始有终之喻。
己二(广说断烦恼之方法)分四:一、教诲必须现证空性的意义;二、教诲希求解脱;三、引导趣入空性的次第;四、教诲烦恼决定能断。
庚二、(教诲希求解脱)分七:一、精进则容易得解脱;二、若不修习厌离生死即不能得解脱;三、生死过患极大故应勤修解脱;四、不应最初开示实相义;五、如何为引导之次第;六、诸法究竟本体无别故易证一切法实相;七、因此经说须修福德资粮并不相违。
辛二、若不修习厌离生死即不能得解脱:
问曰:若无作即得涅槃,那么在本论中为什么还要说无常与苦等厌离世间法呢?
谁不厌三有,彼岂敬寂灭,
如于自家室,难出此三有。
——《中观四百论》
谁人不厌离三有生死,他难道还能敬重寂灭解脱吗?就像于自家室有贪则不能舍离,若无厌离心则难出离三有。
要获得无作涅槃的寂灭安乐,必须先在内心舍离三有世间,这是必须完成的前行。一个人如在内心对三界轮回生死不生起厌离心,那么他对寂灭涅槃之境必然无有敬重希求之念,试想一个对三界轮回之苦毫无厌烦,而是充满着贪爱者,他又怎么会追求出离解脱,抛弃一切贪爱去趋入涅槃之境呢?这就像有些贪著小家室者,即使自己的家室充满穷困痛苦,仍然会执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由此而无法离家另谋生计。同样道理,不能由了知三有苦谛而生起厌离之心者,则于究竟解脱安乐不会生希求。既无希求恭敬无为涅槃之心,他不可能无缘无故趋入无作空性之道,而无此般若空性道,即会如同《般若摄颂》中所言:“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必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并且于般若空性,必须依恭敬信心方可通达,而心希有漏福乐者,既然无敬重此道之心,当然也就无法得到涅槃解脱。
譬如说,有些人因贪恋家乡,虽然将他押赴刑场,他仍回头顾恋,想着自己的家室美食,如同有些牦牛在拉向屠场过程中,仍贪食路边的水草一般。同样,不知三有苦患者,虽在经受着极大痛苦,仍会贪著三有,不会寻求出离而敬重寂灭解脱之道,由此而断绝解脱的机会。因此,欲求无作涅槃者,首当对三有生起厌离。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记
忆
板
179
任谁与他人,都无同系缚,
若与他同系,分离则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