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中论广释》第41课(文字+视频)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41
讲记视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癸三、(彼二之摄义):
壬二、(以此理类推他法):
壬三、(呵斥所破之见):
辛二、(以教证总结):
十一、观本际品
本品观察本际。所谓本际,即轮回的边际。关于本品,鸠摩罗什大师译为《观本际品》,波罗颇蜜多罗译作《观生死品》,藏文版本则为《观轮回品》。本品虽然是在生死或本际上抉择,但究竟要成立的内容却落在轮回的本体空上面。因此,多了解一些其他译本,对我们深入理解本品的所诠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轮回的边际有很多观点,按显宗的讲法,个体众生的轮回无始有终,总的轮回无始无终。《中观四百论》里有一个比喻:种子决定从因而生所以其前际无始,但以火烧焦后就有了终结;个体众生的轮回也是如此,虽然无始但终于涅槃。因为众生无边无际,如虚空一样不可限量,无法度尽,所以总的轮回无始无终;若众生有边,那众生早已被度尽,轮回早就空了。
有人会问:文殊菩萨发过大愿,一切众生成佛之后我再成佛;地藏菩萨也发过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如果轮回无终,那两位菩萨是否永远不能成佛了呢?并不是这样,相反菩萨以这种勇猛的发心决定迅速成佛,并不会有众生全都成佛之后菩萨才成佛的情况。
以上宣说了世俗中轮回无有始终的道理,但有实宗却以此认为轮回实有存在。他们认为:既然轮回无始无终,就说明轮回存在;既然所依的轮回存在,则说明能依的生老死以及众生存在。中观宗回答:虽然世俗中可以说有生老死和轮回,但不能说胜义中也有生老死和轮回。《般若经》云:“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部亦不可得。”这宣说了无有本际的道理。
有实宗和中观宗都说无始无终,那二者有何区别呢?有实宗说无始无终,是就轮回长远而言。中观宗说无始无终,旨在说明胜义中轮回本体是空性,轮回的前际远离有边无边,是不存在的体性;轮回的后际远离有边无边,也是不存在的体性。虽然都说无始无终,但有世俗与胜义的差别。
庚二、(破人我之所依——观本际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破轮回自性成立;二、以此理类推他法。
壬一、(破轮回自性成立)分二:一、轮回前后中间不成立;二、生死前后同时不成立。
癸一、(轮回前后中间不成立):
癸二、(生死前后同时不成立)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中 论 释
庚三、摄以破成立之义:
可燃即非燃, 离可燃无燃,
燃无有可燃, 燃中无可燃。
因此,木柴并不是火,否则用“若燃是可燃,作作者则一”的推理可以损害;同样,在木柴之外,火也不可能存在,用“若燃异可燃, 离可燃有燃”就可以证明。
因为用以上的两个道理,已经将火与木柴的本体为一体与异体的两种观点进行了破斥。所以(火中)也不具备一体与异体的(木柴)。
所依的火不可能具备能依的木柴,而这种木柴的能依——火也不可能存在。因为凡是异体的法,则应遍是能依所依的缘故,所以其不可成立。
己二、以此理亦可类推他法:
以燃可燃法, 说受受者法,
及以说瓶衣, 一切等诸法。
前面已经抉择了火与木柴一体、异体、具足、能依以及所依不存在的道理。依靠这个道理,我们也可以同样依次宣讲:如果对领受者人我,取受或者所领受的五蕴二者以此五法进行观察,也不可成立。
同理,(依靠这个道理,)我们还可以宣讲诸如瓶子与氆氇、支分与有支以及因果等其他法若以五种方法进行观察,都不可成立的观点。
己三、呵斥违品之见:
若人说有我, 诸法各异相,
当知如是人, 不得佛法味。
【如果有人还会扬言:领受者人我及其所领受的五蕴存在,果法等诸法以及经纬等法也是以本体一体与异体的方式存在的。】
龙猛我只会认为:此人不可能精通佛法所强调的远离常断的缘起甚深之法的道理,因为以如此的耽执,在正量面前无法立足的缘故。
《中观根本慧论》之第十观燃可燃品释终
十一、观本际品 [49]
[49] 本品藏文原意为“观轮回品”,因本意相同,故此处尊重鸠摩罗什原译, 未作改动。
丁十一(观本际品)分二:一、经部关联; 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般若经》云“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 中部亦不可得”等,宣说了无有本际的道理。
戊二、品关联:
【如果对方认为:虽然你们破斥了人我,以及其比喻火与木柴的存在。然而,因为轮回存 在的缘故,所以轮回中的流转者人我还是存在 的。如果人我不存在,那么五种众生的流转, 包括从前世来至今世,以及从今世趋往来世的 一生一死的承接,又是由谁来进行轮转的呢? 佛陀也云:“生、老、死之轮回无始亦无终。”又云:“众生具备无明之遮障,三有之普行者为三有之连环结所缚而行于轮回,其流转之前际不可得。”既然存在轮回,则轮回者人我也是应该存在的。】
为了抉择轮回不成立,而宣说本品。
此品分三:一、所依之轮回不成立;二、能依之生死法不成立;三、以此理亦可类推他法。
己一、所依之轮回不成立:
大圣之所说, 本际不可得。
生死无有始, 亦复无有终。
如果轮回存在,则轮回者人我也存在,然而轮回的本体却是不成立的。因为,在询问“轮回是否有前际”之时,即使是大圣者能仁也会以“无有”作为回答。如云:“诸比丘,生、老、死之轮回无始亦无终。”如果轮回存在, 则必须如同瓶子一般具有前际分。然而,轮回却犹如旋火轮[50]一般,其前际分根本了不可得。
[50] 旋火轮:迅速转动线香或柴头余烬形成的环形火光。
因此,轮回是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的。因为此生死轮回的前际不可得,后际也不可得的缘故。此处的“始”、“终”,是指前后际, 而不是先后次第的意思。
若无有始终, 中当云何有?
【如果对方认为:中部总是存在的吧。】
轮回既没有前际,也没有后际,又怎么可能存在中部呢?中部也是需要观待前后际才能成立的。因此,轮回在胜义当中如同虚空一般。在名言当中虽然没有前际,但却有后际,如同种子一样。
己二(能依之生死法不成立)分三:一、
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庚一、略说:
是故于此中, 先后共亦无。
因为没有前中后的缘故,所以轮回也不可能存在。轮回中的生老二者,无论是以先后次第,还是以同时的方式,其存在都是不合理的。
(以上文字为个人整理,仅供参考。如有错漏,欢迎留言指正。视频下载请点击“阅读原文”。)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