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之光原创漫画】三个差别(3)
亲爱的们
“三个差别”现在咱已经知道了俩
佛教与外道的差别是皈依
佛教还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差别
那就是想要解脱的出离心
那出离心一定还有分类咯
是的
你答对了
▼
本来出家人修行的进步、收获应当远远超过在家人,因为相对来说(不是绝对的),出家人的烦恼要少一些,他们舍弃了很多容易生起烦恼的对境,不会被很多世间的事情所缠绕与侵扰,但出家人里面修行不尽人意的也不乏其数。
很多人都认为,作为在家人,是很难突破世间重围而专心致志修行的,所以也很难获得解脱。但在如今这个社会里,我们是有办法修行、有办法成就、也有办法解脱的,关键就要看你发心是否真切、正见是否具足。
如果能将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处理一些家务事或其他世间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
虽然平时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时你可以发慈悲心、出离心,这两个是一点都不矛盾的。平时做一些世间的事情,虽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我们也有办法将它变成是利益众生的事。
闻法很有意义,通过闻法可以明白道理,如果不明白就不知道如何修持,但是如果听了很多却不去实践,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得到一些闻法的功德而已,其他的功德是没有的,在法的实修上也没有什么收获,今年是这个样子,明年还是这样,乃至死亡的时候也是这样空手而去。
如果你自己想做、能做的话,仅仅吃一顿饭,都能成为解脱之因。其他类似的修法都是一样。所以,务必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了生存还是要做一些世间的事,尽管暂时没有办法放下世间事,但只是权宜之计。如果有从现在起逐渐走向解脱的想法,那就是已经有了出离心,这样,第一个需要放弃的基本上放下来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我们都是凡夫,贪着世间圆满的心要一下子全放下来,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正如上面所讲的那样,无论是修大乘还是小乘的法,只要目的都是为了解脱,有了这样的想法,真实的出离心就可以逐渐地生起来。
加行是很基础的修法。一说是基础,很多人就认为这不是很高的法,不是特别重要。这样就理解错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佛法中,所谓基础的法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也就是最高的法。
现在到汉地来的活佛也多,今天这里有灌顶,就跑到这个地方去,明天那里有灌顶,又跑到那个地方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灌了顶以后马上就可以成佛了;还有的认为灌了顶以后肯定就很了不起,从而飘飘然起来。一方面灌顶是很了不起,但是当灌顶流入我们心田的时候,它又变成什么了呢?大多数都变成了世间法。这种情形在藏地有,但在汉地就更为严重。很多出世间的法,本来是非常好的,都当做世间法来修,真令人痛惜!我们每天修法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各方面又不那么圆满,如果所修的这点法也都变成世间法,又怎么能不让人哀叹呢?!
如果对世间的贪着和自私之心放不下,即使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也好、有活佛的名号也好、堪布的名号也好,或者自称是居士也好,都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
发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怎样区分造作与不造作呢?比如说:你非常渴的时候想喝水,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时候,其他人却勉强你喝,你虽然喝了,但不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愿望而喝的,这就叫作造作。
如果现在造作的菩提心也没有,等到下一世,谁都没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没有把握再能听大乘的佛法,没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不放,一定要去做。强调实际的、内心的修法,如果能这样,即使我们没有修大圆满、大手印等甚深密法,但修的至少应该是出世间的法、是大乘的法,这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好好修,经过长期的串习,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利益众生的念头。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正知正见,需要放弃的两点要逐渐地放弃,然后好好地去发菩提心。这是对一个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平台原创漫画,转载请申请并注明出处“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平台”- 【慧灯之光原创漫画】,随喜转载和分享!以后,平台会为大家“不定期”地不断更新。我们将会为不同的“您”推出不同的画风。关注平台、点击阅读,慈诚罗珠堪布带您一起感受佛法和生活的“智趣合一”,收获更多惊喜。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