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幸福很近•略说忏罪》学习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一、忏悔的必要
二、忏悔的因缘
三、能清净业障的原因
四、忏悔的方式
五、具体观想
结语
展开分析
一、忏悔的必要
1、《地藏十轮经》教证说明有两种人没有所犯的罪。
▶ 树立佛幢者:从来也不造恶业。
▶ 摧毁魔幢者:虽然造过恶业,但以惭愧心已经发露忏悔。
2、不造任何罪业非常困难。
▶ 总说:以法王教言说明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好是从小就不造任何恶业,但这在末法时代非常困难。
▶ 分说:在家人与出家人所造罪业。
▫ 在家人皈依前:身、语、意造了很多罪业。
▫ 在家人皈依后:犯很多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
▫ 出家人:以烦恼习气所致,故意或无意中犯了戒律。
3、忏悔的必要:虽然造了罪业,但愿意在金刚萨埵面前发露忏悔。
4、没有忏悔的过患:来世很可能堕入恶趣,没有解脱的机会。
二、忏悔的因缘
1、金刚萨埵法门极其殊胜。
《集密意续》中云:“三时诸佛之本体具德金刚萨埵六字心咒,何者耳闻此咒语名,证明曾于众多佛尊前行事,将来必定生于金刚萨埵佛刹,蒙诸佛加持,于大乘获得定解,具备神通,拥有胜观慧眼,必定成为佛子。”即生能遇到金刚萨埵法门,这是非常殊胜的缘分。
2、未能遇到殊胜法门的过患。
《百业经》、《贤愚经》记载,有可能尽管一生中精进忏悔,但却没有得以清净,来世还是要成熟果报。
3、念诵的功德。
▶ 对于个人: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
▶ 对于世界:遣除众生相续中的烦恼等。
三、能清净业障的原因
1、以教证说明。
▶《金刚萨埵威猛三调伏续》中云:“若持诵此心咒十万遍,则破根本誓言亦得清净。”
▶ 法王解释教证:现在是末法时代,必须要乘以四倍,即念诵四十万遍。
2、发愿力:依靠金刚萨埵佛的发愿力。
四、忏悔的方式
依靠四对治力进行忏悔。
1、厌患对治力:首先要知道自己错了,要深深感到十分惭愧。
2、返回对治力:从此以后,哪怕遇到生命危险,也不造这样的罪业。
3、所依对治力:依靠金刚萨埵,全心全意地忏悔。
4、现行对治力:将罪业一个一个地发露出来。
五、具体的观想
1、介绍仪轨。
▶ 名称:法王如意宝《金刚萨埵修法仪轨·如意宝珠》。
▶ 来源:法王如意宝在莲宝湖取出的伏藏。
▶ 因缘:此金刚萨埵仪轨与汉地众生有殊胜因缘,将利益以汉地为主的广大众生。
2、具体观想。
▶ 前行:皈依、发心。
▶ 正行:
▫ 金刚萨埵佛尊和颜悦色地面对着自己,以慈悲的眼神注视着自己,以智慧的眼目凝视着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可怜众生。
▫ 在其面前虔诚祈祷,同时念诵金刚萨埵心咒。
▫ 一边念一边观想自己所造的一切罪业在金刚萨埵面前忏悔。
▫ 金刚萨埵发光上供下施,继而光和金刚萨埵融入自身,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全部得以清净。
▶ 后行:回向和吉祥文。
结语
▶ 众生虽然造了罪业,但愿意在金刚萨埵面前发露忏悔,则可以清静罪业。
本课重点
1、法王如意宝的《金刚萨埵修法仪轨·如意宝珠》。
2、依靠四对治力进行忏悔。
本课难点
1、认识忏悔的必要:最好从小就不造任何恶业,但这在末法时代非常困难。众生虽然造了罪业,但愿意在金刚萨埵面前发露忏悔可以清静罪业。
2、能清净业障的原因:依靠教证及金刚萨埵佛的发愿力进行说明。
名词解释
【佛幢】
幢:又作脱阇、宝幢、天幢等,是旗的一种,即附有种种丝帛,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的旗帜。【《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幢代表兴盛佛法之义,并且能赐予加持。【《格言宝藏论释》KB.SDJ 译讲】
【发露】
谓显露表白所犯之过失而无所隐覆。【《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
得受三戒的人,必须要严禁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一切恶行。归纳而言,断除害他的一切事,即是别解脱戒;成办利他的一切事,为菩萨戒;了知三门是三金刚的自性,就是密乘戒。【《慧灯之光》慈诚罗珠堪布 著】
【观想】
略作想。即集中心念于某一对象,以对治贪欲等妄念。【《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心咒】
真正胜义谛的咒,不是声音、文字、语言与符号,而是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慧灯之光》慈诚罗珠堪布 著】
【末法时代】
正法绝灭之意,指佛法衰颓之时代。【《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外器世界】
即一切众生所居之世界,也叫国土世间,因国土世界形如器物,能容受众生,可变可坏故名。【《简明净土宗词典》林克智 编著】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
所有密宗修法,可以归纳为两种: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生起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过观想佛菩萨、佛的坛城等等,从而清净现象。圆满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过气脉明点等修法证悟空性。【《慧灯之光》之《浅谈生起次第》慈诚罗珠堪布 著】
【玛哈约嘎】
如实开显法性之甚深、尽所宣说有法之广大的法门不可胜数……,按照不共前译宁玛派自宗大圆满的观点而言,可以分为九乘,即因三乘、外三乘、内三乘。……内三乘包括大瑜伽(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努约嘎)、明点瑜伽(阿底约嘎)。【《戒律辑要》 KB.SDJ 著】
对治自相续执著器情之分别念的方法,将能依所依之器情观为刹土本尊是殊胜世俗谛生起次第,以对治能取所取之方便使业风进入中脉,任运自成七胜本体之因是殊胜胜义谛圆满次第,如此无误殊胜生圆道即是玛哈约嘎。【《戒律辑要》 KB.SDJ 著】
【阿努约嘎】
不贪执平庸之能取所取,于无贪觉空无二无别之实相或法界与智慧双运自然本智、任运自成之自性大乐菩提心之坛城中自然安住于佛陀之密意中,此乃阿努约嘎。【《戒律辑要》 KB.SDJ 著】
往期回顾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 END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