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听不懂?不要紧,只要发心清净,认真地听闻,功德一样很大
☟
有些道友在听法时,会觉得内容深奥难懂,尤其听闻中观方面空性相关的法,就好像听天书一样云里雾里摸不着边,那听不懂该怎么办?继续听?还是不听了?
其实,即使没有听懂,但只要自己对佛法有希求心、恭敬心和信心,功德一样很大。
听不懂不一定是坏事,而是说明开始用心反观自己的状态了。
有的人听不懂就懵懵懂懂过去了,而不会有此问题,更不会想如何解决和改善这种状态。其实,意识到自己听不懂进而努力调整才会有进步。
找到听不懂的原因
首先第一步要找到听不懂的原因,才能进一步用方法去改善。
内容对自己来说比较陌生、艰涩
BUDDHA DRARMA
第一次听闻时,内心的接受程度低是很正常的。学习世间知识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第一次在数学课上学习勾股定理、几何算数时,我们会感到陌生,但并不会因此放弃数学,而会坚持不懈地学下去,慢慢就会熟悉。
没有次第闻思
BUDDHA DRARMA
对基础法要恭敬,对高深法要希求。
有道友说:我学习的第一部法是《心经》,简直就像听天书一样,认为佛法就是说这些让人听不懂的,内心也因此生起了很大烦恼。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即是我们在闻思时没有次第而行。
次第闻思,指对于断恶行善、因果法则等基础法,我们要放下傲慢心,恭恭敬敬地听闻、信受、依教奉行;对于般若法门、如来藏法门等高深法,我们也要希求,不要舍弃。
比如,一些道友先学习因果方面的法,慢慢积资净障,然后再听闻空性法门,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正所谓“以福德之水养智慧之鱼”。
相续中的障碍小了,智慧才能显发,法身功德的开显是通过一步步积资净障实现的。听高深法的确可获得很大加持,如果因为自己的智慧和心力暂时不够而听不懂,也一定不要放弃,要保持希求心。
同时,要从基础法开始听闻,学习断恶行善的方法,次第增上。
串习不够:闻思并举
BUDDHA DRARMA
听闻完一节就完了,放在一边像交差一样是不行的。闻法,唯一是对自己负责。
凡夫人的忘性很大,所有内容只听闻一次是很难记住的,我们要在听闻当下和课后努力思惟,进一步落实到身语的行动上,不断串习,将法理融入自心。
需要调整听法的方式
BUDDHA DRARMA
有些道友在闻法时一边听闻一边玩手机或念咒等。
按照传统的闻法方式,为了集中精力听闻佛法,闻法期间甚至诵经、念咒等善行也要放下。
一个人无法同时往左又往右——同一刹那中,我们的心念要么缘于念咒,要么缘于法理,而无法同时缘于两个对境。
听法时我们要集中精力恭敬听闻。佛法要在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获一分加持,有十分恭敬获十分加持。
开法会或听法时,有道友会把念珠拿在手里摘下戴上、摸摸看看,也许是为了完成修量,也许是习惯动作。
如果是木制念珠,声音或许不会太大;如果是水晶念珠或是其他一些玉石材质的念珠,的确会影响安静的环境。如此不仅自己的心思容易外散,不能专心听课,还会干扰身边人,给他人带来听法障碍。
所以如果有机会参加法会,或与众人一起听法,要注意这个小细节,不要扰乱别人的心。
端正听课的态度
BUDDHA DRARMA
其实方式、方法的背后是态度。世间批评一个人时会说:“你做事的态度不端正,要好好反思一下。”
闻法也是这样,能否听懂,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听法这件事的态度。
反观这三种过失
首先第一步要找到听不懂的原因,才能进一步用方法去改善。
如何调整和端正自己在闻法时的状态?
首先来看三个形象的比喻:耳不注如覆器,意不持如漏器,杂烦恼如毒器。
耳不注如覆器
BUDDHA DRARMA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在闻法的时候,自己的耳识万万不可四处分散,而应当专心致志倾听说法的声音。否则,就如同在覆口的容器上倾注汁液一般,尽管身居听法的行列中,但恐怕连一句正法也不会听清。”
如果我们根本不想听法,就好像一个倒扣的碗,任你倒多少水,也不会有一滴流进碗里。
如果我们的心拒绝听法,那不论坐在听法的行列里多久,表面上听了多少堂课,也不会有一句正法融入心里。
所以听法时我们应把耳朵“打开”,专心致志地倾听讲法声音,避免耳不注如覆器的过失。
意不持如漏器
BUDDHA DRARMA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如果对于所听闻的法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者单单听听以敷衍了事而没有铭记于心,那就会像漏底的容器中注入多少汁液也无法留存一样,不管听了多少法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
如果盛水的碗漏了,不论我们往里倒多少水,都不会存留。同理,对于听闻到的法,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得少为足,一只耳进,另一只耳出,没有通过思惟将法融入自己的心相续,就会漏失。
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BUDDHA DRARMA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在闻法时,如果自己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等有过患的动机,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听闻,那么所谓的法非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上好的汁液一样。”
听法时,如果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等有过患的动机,或者一边听法一边掺杂贪嗔痴烦恼,想着各种人、事、物,就像一个有毒容器,即使倒进去的是甘露,我们也无法饮用。
大家要经常反观这三种过失,如果发现了就要及时调整。
必须断除六种垢染
首先第一步要找到听不懂的原因,才能进一步用方法去改善。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还讲到了闻法时必须断除的六种垢染:“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傲慢
BUDDHA DRARMA
指对法或者讲法者傲气十足,认为自己已远远胜过了讲法者。傲慢对我们的损害很大,如同一个铁球,会使功德之水无法融入我们内心,导致整个人像绝缘体一样,与功德绝缘,所以我们一定要断除傲慢。
无正信
BUDDHA DRARMA
指对上师、正法不起信心。《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心是一切善法的根源,如果不具备信心,就如同阻塞了迈入正法的大门,即使坐在听法的行列当中,却得不到丝毫的加持。
不求法
BUDDHA DRARMA
指不慕求正法,虽然听闻了佛法,但对正法没有希求心和欢喜心。
“希求正法可谓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求法有上中下三品,所以修行人也有上中下之分。如果对正法从来也没有向往希求之心,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成就正法了。如世间俗语所说:‘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谁能够勤于闻思修,谁就能够得到较大的利益。
我们一定要对正法有强烈的希求之心,进而不顾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坚持听闻正法。
外散
BUDDHA DRARMA
指心思旁骛,散于外境。虽然人坐在这里,但眼睛散于色法,耳朵散于声法……
长久以来我们养成了外散的习惯,在学校听课时开小差,工作后参加会议开小差,现在听闻佛法也开小差,我们要努力消除心思外散的习惯。
内收
BUDDHA DRARMA
指五根门向内收敛,过度紧张。
比如,闻法时对所讲的某处法义没听懂,之后一直都在纠结这个问题,导致后半部分的内容一句也没有听。如果心思过于紧张、内收,就会出现昏沉、恹恹欲睡等弊端。
正如同弹琴一般,琴弦过紧,弹出的声音会非常刺耳;琴弦过松,弹出的声音会绵软无力;只有松紧适度,才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旋律。
所以在闻法时,既不能过于外散,也不能过于内收,应当在轻松、悦意的状态中专注地听闻。
疲厌
BUDDHA DRARMA
指因讲法时间过长,或因疲劳、不堪忍受辛苦等而心生厌烦。现在我们有条件在室内听法,如果有机会到一些圣地参加法会,很有可能要在室外听法,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等情况很常见。不能因为讲法时间长、疲劳、饥饿、听不懂等情况,而心生厌烦,不愿听法,甚至断然放弃。
如果在一百年当中只能吃到一顿饭,我们会对这顿饭格外珍惜,我们应以这样的珍惜心来珍惜闻法机会。如果实在忍受不了,需要离开,我们可先发愿不舍弃正法,不舍弃上师,然后心怀惭愧地退出闻法行列。
如何调整
首先第一步要找到听不懂的原因,才能进一步用方法去改善。
我们可以反观一下自己,有没有以上所学的“覆器”“漏器”和“毒器”的三种过失,以及“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这六种闻法垢染,如果有的话我们要及时调整。
如何调整呢?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道:“如《华严经》中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而且病情很严重,这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寻找良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家荡产来配合医生把病治好。但如果这人找到了明医,医生也给他开了药方,他却把药方搁置一旁不去服用,如此一来他的病也就无法治愈了。
无始以来我们沉溺在轮回苦海之中,不断感受生老病死的痛苦,遭受贪嗔痴三毒的逼恼。我们已病入膏肓,却未能意识到自己是病人,未能意识到自己的无明大病有多重,轮回有多苦。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些时,才会真正知道自己亟需医治。我们应把佛法当做医病的妙药,把教我们断恶行善的善知识当做明医,把精进闻思修当做医病。
就像得到了药方不吃药就无法治愈疾病一样,如果我们不通过听闻佛法来受持正法,闻法后既不思惟也不实修,就不能将法融入自心,相续中的烦恼就难以得到对治。
此外,如果对给自己看病的明医没有信心,不配合治疗,病也不容易好转。同理,我们要把善知识当做明医,并且要对他们有信心。
佛法妙药可满足我们世间、出世间的所需,财富、长寿、解脱等都可从佛法中求得。
听法乃至整个修行的道路上,都要依止这四想:把自己当做病人,把法当做妙药,把善知识当做明医,把精进闻思修当做医病。
听闻佛法时,即使没有听懂,但只要自己对佛法有希求心、恭敬心和信心,功德一样很大。
希阿荣博堪布在《寂静之道》中对此有过开示:
“听法的时候要认真,不认真听讲,别说佛法,世间法也不一定能听懂。如果不能完全理解所讲的内容也要坚持听,佛法的内容都是佛陀和祖师们传承下来的金刚语,这些话语本身就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只要发心清净,认真地听闻,功德一样很大。”
听不懂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业障太重,所以我们应积极通过断恶行善来积资净障。
文殊菩萨心咒、《文殊真实名经》等对开显智慧有非常大的加持,我们可多多念诵。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我们可多管齐下地解决问题。
如果能听懂并通达佛法,进而去实修,拿到自己心上去验证,就能逐步断除我执,减轻烦恼,自己也会越来越安乐。大家对此要有希求心和信心。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学习资料 >慧智法师
《基础内容》讲记 第2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