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21课-02 返回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21课-02

本文:生西法师 菩提如意宝珠 2014-12-09

《入行论》第21课笔录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有些大德写了很多赞佛颂,如《胜出天神赞》、《殊胜赞》等,都是赞叹佛陀的功德,篇幅一般不大但是内容非常殊胜。有很多是把佛陀的殊胜修行概括起来进行赞叹,如全知麦彭仁波切所写的《白莲花论》,就汇集了佛陀因地的修行故事,能引发后人赞叹、仰慕、随学之心,也算是一种妙赞歌云。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愿这样的美妙赞叹的云朵,飘临到遍虚空如无边大海一样的诸佛菩萨面前,对他们进行赞叹。虽然我们的赞不尽诸佛菩萨的功德,但如果通过善心和信心去赞叹,我们都能获得无边的功德。另外,我们赞佛会有一种细微的因果,能够让我们获得三宝的加持,获得佛陀的加持和庇护:一方面遣除自己的很多违缘;一方面通过殊胜的意乐赞叹佛的缘故,生生世世自己的容貌很端严,声音非常美妙,这些都是赞佛的殊胜功德。当然最大的实际利益是:通过赞叹佛的菩提心、赞叹佛的殊胜功德,我们自己也能生起菩提心,最后我们也能成佛,成佛之后利益一切有情。

以上就是供养支的内容。供养是比较容易行持的,不需要很深刻的理论,我们明了供养的理论之后可以随时做供养,相对来讲,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修行方式,对在家人非常适合。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把六度做了个区分:在家人比较适合修布施、持戒和安忍,禅定和智慧是佛陀专门为出家人说的,精进是二者的助伴。《入行论》讲的很多供养方式,也是适合在家人的修行方法,其实不需要很多物质条件,都是心缘供品之后作供养。我们认认真真把词义搞清楚,一边念诵一边供养,就能得到很多功德。学习这些广大供养的殊妙窍诀,是为了让我们修持菩萨道,与菩萨道相应。

现在要讲第二支顶礼。顶礼支是殊胜的修法:

化身微尘数,匍匐我顶礼,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

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

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

顶礼的方式是“化身微尘数”。如果只是一个身体在顶礼,功德虽然大,但必定有局限。而我们的心力是可以无限拓展的,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要局限它呢,所以在顶礼的时候,最好观想自己的身体化成无数个微尘这么多。“匍匐我顶礼”:匍匐即是五体投地,双手掌、膝盖和额头磕在地面上开始顶礼。顶礼的对象是“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即顶礼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正法和僧众。

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

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

我们也敬礼佛的灵塔,以及菩提心的根本。只要是让自己生起菩提心的地方都应该顶礼。“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戒胜者是指那些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内心守持着清净、无漏戒律的人,叫做戒律超胜者,也顶礼堪布阿阇黎。

下面讲一讲顶礼。第一个顶礼的功德利益是非常大的。顶礼可以对治众生相续当中的傲慢。如果众生相续当中有傲慢,就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也看不到别人的功德,这样怎能调伏自己的身心呢?为了让我们打破傲慢,必须要修持顶礼。如果我们愿意放下身价来顶礼,尤其是把额头、手掌都放到地上作顶礼的话,实际上说明折服到了极点(如果心里没有折服,谁都不愿意弯腰,不愿意做顶礼。如世间领导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物,就不可能对一般的人弯腰顶礼)。我们对诸佛菩萨不能有这种傲慢、自大的心态,我们要对诸佛菩萨产生一种殊胜信心,这非常重要。总之,顶礼可以折服我们的傲慢。傲慢主要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实际上认为“我存在”就是傲慢。要去除这个傲慢,做顶礼可以做到吗?当然可以,但需要一定的胜观智慧。我对三宝做顶礼的时候若如是作意:“我所顶礼的对境:佛陀、正法、僧众根本没有丝毫的傲慢,我相续中的傲慢也应该废除,这样才能相应于所顶礼的对境,才能够相应于所顶礼对境的实相。”对于最细微的傲慢:二取、神我等执著,通过安住三轮体空方式顶礼,也能够息灭。所以顶礼有巨大功德。

佛陀在《毗奈耶经》说,我们每做一次顶礼,从身体所覆之处往下一直到金刚地基,中间经过的所有微尘数,就是自己当转轮王的次数。当然我们修行并不是为了做转轮王,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修行,但是我们要知道顶礼的功德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要在出离心、菩提心的摄持下作顶礼,把顶礼所获得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顶礼之前首先要合掌,合掌的时候指尖接触、掌心中空,这个和汉地的一些传统不一样。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顶礼规矩,只要自己内心中发出恭敬心即可。汉地的佛弟子,合掌的时候是实心的,在藏传佛教中是空心的,里面可以放一个鸡蛋,据说是代表自他本性空,顶礼的本性也是空性;或者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顶礼时首先合掌当胸,表示对所顶礼对境的恭敬,其次放在头顶上,之后放回自己心间,最后匍匐顶礼——双掌、膝盖、额头着地,站起来之后算是完成一个,第二个顶礼又从合掌心间开始。

顶礼有大礼拜和小礼拜的差别。如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的话,磕小头也可以;如果自己时间多,磕长头也可以。正如前面所讲,顶礼所压之处到金刚地基之间的微尘都是你做转轮王的次数,磕长头的话当然功德更大了。

磕头的时候我们不要想是自己一个人顶礼,不单是自己一个人化成微尘数顶礼,还要观想六道众生和自己一起顶礼。自己的父亲在右边,母亲在左边,我和他们一起修持殊胜的菩萨道,这在《大圆满前行》中讲得非常细致。

“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我们还要顶礼佛陀的灵塔。什么是“菩提心根本”呢?上师在讲记中讲得很清楚:自己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方式产生了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根本。如果我们通过《入行论》产生了菩提心,菩提心根本就是《入行论》;有些人通过上师的加持产生了菩提心,上师就是菩提心根本;自己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上师给我们传戒,这也是菩提心根本;如在共修的过程中产生了菩提心,共修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菩提心的根本。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之后开始宣讲菩萨道,后面才有了菩提心的修法。所以佛陀的出生地、证悟之地、转法轮地、涅槃地,包括佛陀到过的地方,都可以说是菩提心的根本。或者比如说,我们的修法、功德、信心来自于喇荣佛学院,也可以把它作为菩提心的根本。现在我们对于菩提心的根本也要顶礼。

第三是“亦礼戒胜者”。戒胜者:就是戒律非常超胜,超胜到什么程度?就是完全能够守持无漏的戒律。很多注释中都解释为:并未出家,显现在家,内心的证悟非常圆满,戒律已经完全受持到了无漏戒的状态。这样一种戒胜者也应该顶礼。他的内心具足证悟的智慧和殊胜的无漏戒体,所以当然应该顶礼。

第四是堪布阿阇黎。要顶礼自己的堪布和阿阇黎,堪布在藏语里是亲教师的意思,主要是给自己传戒的,如传三昧戒、比丘戒的堪布,现在藏地堪布也代表法师,很多的时候都是指法师、讲法者、持教者。有些堪布也传法也传戒,有些堪布传法不传戒,有些传戒不传法。阿阇黎:密宗当中给自己灌顶、传密法的上师称阿阇黎。显宗当中可以指自己皈依的阿阇黎,传戒的阿阇黎等。只要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比如说我们以前没有皈依,一个师父给我们授皈依,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这些皈依师都应该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去顶礼。如果没有他的因缘,我们现在也没办法学佛,因此他对我恩德很大,对他们也应该恭恭敬敬地顶礼。本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第二十一课辅导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