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164.圣者视增上生等同地狱故应怖畏【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七品) 返回

164.圣者视增上生等同地狱故应怖畏【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七品)

知幻园 2024-01-27




每日

一颂

《中观四百论》


164


第七品 明人远离贪著欲财方便品


戊三、(明远离耽著烦恼所缘境的方便)分三:一、思维轮回过患;二、明远离引发轮回之因——有漏业;三、明永断业的必要。

己一、(思维轮回过患)分二:一、思维轮回的总过患;二、别明远离于乐趣生爱。

己二、(明远离引发轮回之因——有漏业)分三:一、总示远离能引后有的业;二、必须远离能引后有业的理由;三、正明如何远离之理。

庚三、(正明如何远离之理)分二:一、破对福业生爱,二、破积集非福业。

辛一、(破对福业生爱)分三:一、总破为爱增上生而积业;二、从乐趣至乐趣极难得;三、别破为增上生而积业。

壬一、(总破为爱增上生而积业)分二:一、圣者视增上生等同地狱故应怖畏;二、异生若能如是了知则身心顿时坏灭。

癸一、圣者视增上生等同地狱故应怖畏:


问曰:若造善业,则能获得增上生的安乐,因而应爱著有漏善业。





智者畏善趣,亦等同地狱,

彼等于三有,难得不生畏。


——《中观四百论》



智者们畏惧善趣,也等同于地狱一般,他们于三有世间,难得不生起畏怖。


此处智者是指如理通达三界苦谛以上的圣者。在这些圣者敏锐明利的智慧前,三有世间如同火宅,如同苦海一般,地狱恶趣固然充满着痛苦的猛火,而人天善趣中也无处不在为烦恼毒火所烧、衰老死亡瀑流所冲袭。《念处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再说圣者畏因如同恶果一样,善趣中安逸享受实际上是后世恶趣之因,因而他们对增上生的人天善趣,也会如同恶趣地狱一样怖畏,对整个三有世间,圣者们很难做到不生怖畏厌离。“难得不生畏”一句,还可理解为:除了登地以上菩萨圣者们,其余智者难以做到对三有不生怖畏。登地菩萨已证得了有寂平等的大智慧,为救度众生,他们对地狱也会如同鹅王趋莲池一般,不但毫无畏惧,反而会充满喜乐,如寂天菩萨云:“如是修自心,则乐灭他苦,地狱亦乐往,如鹅趣莲池。”但是无有证得平等智慧的智者如阿罗汉,他们尚有对轮回痛苦的执著,因而难以做到不生畏惧。故执增上生有安乐者,应当依圣者们的教言,思维生死过患断除爱执。此处有疑:若因增上生亦如同地狱一样是怖畏处,而应断除爱执,那是否应断除积集增上生处的善业呢?大疏中对此分析过,此处所破除的是对善趣的非理贪执,为求增上生由爱而积业的非法行业,并非破除为希求解脱而积集人天有暇身的一切善业因。


譬如说,以前有一名叫吉巴的暴君,经常用许多残暴刑罚处治犯人,当犯人在囚牢里折磨到一定程度后,便放出来,此时囚犯也不会认为自己已得解脱,因为随后就会有刽子手砍杀他们,从痛苦牢狱里出来,其实仍踏在死亡之路上。同样,有情纵然能从三恶趣牢笼解脱,对增上生的人天善趣也不应贪执,因为增上生仍是无常众苦逼迫之道,与恶趣牢狱一样充满恐怖。能明理者,理应对此生大厌离,进而追求解脱。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颂词(含链接)】《四百论》 第一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二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三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四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五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六品


151

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

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152

韶华适落后,复又现于前,

虽住此世间,现见如赛跑。


153

汝于三有中,非能随愿往,

随他转无畏,岂成有慧者。


154

未来无有际,常时为异生,

如汝过去世,理应勿复尔。


155

闻者所闻教,说者皆难得,

以是说生死,非有非无边。


156

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

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


157

地上恶异熟,唯见为损恼,

圣者观三有,等同备宰处。


158

若识不正住,世说为癫狂,

则住三有者,智谁说非狂。


159

现见行等苦,违时则消失,

以是具慧者,发心尽诸业。


160

若时随一果,初因不可见,

一果见多因,谁能不生畏。


161

既非一切果,决定能成办,

所办一定灭,为彼何自害。


162

业由功所造,作已无功灭,

虽如是而汝,于业不离染。


163

过去则无乐,未来亦非有,

现在亦行性,汝劳竟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