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快乐》二十二 | 培养悲心的力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培养悲心的力量
除非我们能完整地理解菩提心,否则仍会持续地误认痛苦是真实存在的。其结果是,我们几乎必然会成为自己悲心的受害者,而且,若无法充分了悟“无二”,我们的所做所为也都将导致失望。
例如,作为一名治疗师,你准备花多大力气帮助一个酒鬼或吸毒者?设想你的某个病人在未来的五千世都势必投生为吸毒者,作为菩萨的你,帮助她的决心应当非常坚定,以至于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地点投生,以便继续治疗她。
影片快转,来到第五千世。你的病人投生在一个荒凉而凄惨的国度,为了确保她永不投生为吸毒者,你所需要做的,就只是去跟她度过半天的时光。换句话说,你也因此必须投生到那个悲惨的地方,而且整个生命的焦点就只是让自己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与病人度过那几个小时。要做到这点,你将需要拥有教法所描述的“力量”与“决心”,而唯有了悟一切现象的如幻本质(或说“空性”),你才有可能找到这种力量。
那么,如此无私行为所需的非凡悲心力量要如何培养?如何建立水不放弃的决心?何处才能让我们找到持续努力的信心与毅力?这每一项特质都出自于了悟吸毒者、她的问题、她可以被治愈,甚至连她需要治疗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自心的产物,于心之外,无一实存。了悟了这个真谛,你就能培养强烈而真诚的悲心菩提心。
某部般若经中叙述,曾有一次,有位菩萨修行者来找佛陀诉苦,他说,致力于帮助众生这么多年,他现在已经精疲力竭了。佛陀因而对他阐释了时间是相对的”。菩萨乘的教法告诉我们,从首次受戒起,直到证得十地果位的最后一刻,菩萨将历经三大阿僧劫的时间。然而,十地菩萨的一个证量,就是理解所有那些无量阿僧祇劫的历程,都像火焰中蹦出的火苗一样瞬间即逝。
还有一次,有位菩萨告诉佛陀他非常气馁,因为帮助众生实在是太痛苦了,而且仍然还有那么多的众生需要被救度,佛陀举了一个譬喻来回答。他说,想象一位母亲梦见她的独子被湍急的河流卷走,在这极度的痛苦与绝望中,虽然她完全无能为力,但她完全不顾自己的福祉与安危;为了拯救孩子,她完全不在乎需要花多长的时间,也不考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
于是,在梦中,她跳下了河,由于坚定的决心与力量,她最后终于成功地救回了孩子,然后她醒过来。她在梦中所承受过的所有痛苦,所付出的一切巨大努力,以及为拯救孩子所投入的时间,实际上从未存在过;甚至她救了孩子一命的想法,也都是一个幻相。
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状态,作为修行者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个真实状态。试图帮助众生是极其痛苦与困难的,然而,甚至当我们自认已从轮回噩梦中苏醒时,我们仍然还在做梦。不过,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所体验的一切缘,都是设定来让我们相信梦境是真实的很少会显示我们的存在其实完全是如幻的。
相对菩提心
若要让菩提心的所有面向都在心中自然生起,我们便需要经过一些认真的训练,而此训练的关键就是培养相对(世俗)菩提心。
相对菩提心有两个面向—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藉由四无量心(four immeasurables)或其他的修持,愿菩提心能帮助我们生起利益他人的发心与意愿;修持行菩提心是实际去从事有益的行为例如修持六波罗蜜多(six paramitas,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与智慧。
我们很多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修持过布施,例如丢一两个铜板给地铁里的乞丐不过,如果要彻底地如教法所说的去修持布施,那就是完全另一回事。你能想象割下自己的手臂、大腿,喂给饥饿的老虎吃吗?这种无私的布施行为,在往昔的大菩萨中并不少见。然面,这并非初学者一开始就能直接从事的修持。
很多新生的菩萨在一时的启发之下,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房子、家庭与所有的财产等不过,常常就在几小时内,他们便懊悔自己的所为因此,包括吉美·林巴等大师们都一再告诚我们,初学者不应想要立刻完成较为极端的修持,反而应该先修持愿,然后再慢慢进展到行菩提心与究竟菩提心。
愿菩提心
相对而言,愿菩提心是初学者易于修持的。例如,愿自己作为国王是很容易的,你只要想:“我希望我是国王。”然后整天想象自己是个国王,并且将国王所可能拥有的一切,在脑海里布施给街上遇到的乞丐即可如果你仔细想想,这类的愿心其实拥有无尽的可能性。例如,当你看到某人有所需求时,你就想:“愿一切众生都拥有他们所需要的。”
当然,你也很可能掉入一个陷阱,认为发愿根本毫无效果:“那只不过是个愿望!发个愿当然很好,可是改变不了什么,它与实际去做完全不同!”如此低估愿心的力量是很不明智的。在世俗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想法与愿望在起作用,因此,如果有人认为生起愿菩提心是“言行不这是个错误的想法。其实,愿菩提心不但是“言行一致”的,而且还是我们心灵训练中很重要的一环。
那么,为何我们无法将菩提心付诸实践?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初学者缺乏决心,而且愿菩提心也相当微弱,因为我们仅有的发愿,就只是每天早上有口无心所念的祈愿文。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练习,让自己在心中生起一种强烈的渴望,愿引领一切有情众生获得成佛的究竟快乐。
如同龙钦巴所说的,“发愿”是我们初学者唯一的使命与任务。其原因不只是因为我们尚未证得初地菩萨,所以不可能在身体上或实际上做出更高阶菩萨的行持,例如砍掉一根手指去喂食大蜥蜴。首先,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真能利益我们想要帮助的人。其次,由于我们的菩提心尚未成熟,尽管可能起步时极为热诚,但当对方无法改变或进步时,我们可能就会灰心、失望、愤怒,甚或决定再也不去利益他人了。
在《胜经》(The Srimaladevi Sutra)中,胜夫人许下了三个大愿,并自承若无佛陀本人的示现与加持,她不会有勇气如此做。首先,她回向自己所积聚的福德,愿能实现她的祈愿—在未来的每一世,都得以听闻佛法。其次,她发愿分享佛法给予众生,永不疲厌。第三,她发愿能永远珍视佛法甚于自己的性命与身体,并且将佛法付诸修持。这是我们所应仿效的人,因为尽管我们充满罪恶感,被责任所束缚,而且无休止地忙碌着照顾家庭与支付账单,但这些都无法阻止我们去修持愿菩提心。事实上,它是最理想的修持,而且我们也做得到。
将近三千年前,佛陀给了某位国王一些忠告,对于现今事务太多而忙不过来的人而言,这些忠告依旧适用。一方面,佛陀很同情国王管理国家的任务繁重,伴随而来的责任与义务也很艰巨;另一方面,佛陀也很清楚无论国王如何努力,他很难每日每夜都修持菩萨行。所以,佛陀建议国王对证悟成佛生起强烈的愿心与渴望,在心中尽量地生起愿菩提心,并随喜他人的善行。佛陀肯定地告诉国王,将这些修持积聚的所有福德回向给自己的证悟,如此一来,他不仅能成功履行王室的职责,还能成就作为菩萨的责任,而且积聚无量的福德。
生起菩提心,并不单纯只是对那些我们认为需要帮助的人生起怜悯之心而已;比起衷心希望救度众生的愿菩提心而言,关怀他人的福祉是一种比较低程度的悲心。引介真谛给予众生,揭露并拆解缠缚他们的迷惑之网,或令他们由作茧自缚的自我局限中解放出来,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礼物吗?在祈愿令一切众生解脱,以及希望提供街头流浪儿童一顿热饭之间,两者想象喜马拉雅山中的某个洞穴里,有位瑜伽士在静坐禅修。他日复一根本无从比较。
日地修持相对菩提心,然而在此同时,他周遭山村里的婴儿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因饥饿而死亡。这些婴儿显然需要迅速而实际的援助,可是这位瑜伽士依旧在他的山洞里,思维他多么希望能引领所有的婴儿、他们的父母亲与一切有情众生都证悟成佛。无论从世俗的角度看起来多么怪诞,但这位山洞隐士远比最终提供人道援助的国际组织更值得礼敬。为什么?因为真诚且由衷地希望他人证悟成佛,是惊人地困难;只是供给食物、药品与教育则容易得多。不理解证悟真正价值的人,很难接受这种看法。
寂天在《菩萨行》第一品中指出: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是父亲或是母亲,或者还有谁有这样饶益众生的心呢?是欲天还是诸仙,难道修四无量的梵天发得起这种愿心吗?)
解救身体的病苦是一种世间行,而且只能短暂地解除痛苦;筹划一切众生的解脱,则是永久解决所有痛苦的方案。相对于仅给予我们短暂喘息的人,我们对那些希望永远除去我们所有痛苦的人,难道不应该更加感谢吗?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人都未能觉察这两者的不同,因为我们从未诚挚地希望他人达到证悟。如果有人提供我们一张通往证悟的单程票,我们一定紧抓在手中,根本不会想到要送给他人。
设想你得到了一剂灵药,喝下去就能获得天眼通与遍知力。你会把它全部喝下去,还是会与他人分享?在你决定之前,想一想,修行者如何经常嫉妒那些看似比自己更精进的法友,或者,当得知另一位同修接受了一个你未被邀请的更高法教时,你有多么嫉妒。如果心中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你会开心地看到朋友们如此努力修持,并随喜他们所得到的一切教授。
有一点很容易被遗忘,那就是假如有任何人证悟成佛了,就表示你的希望与祈愿终于实现了。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