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人比较聪明,说话很流利,反应也很快,别人刚说一句话,他就已经反驳了五六句,还沾沾自喜地觉得自己有一点小聪明。这样的聪明不是真正的聪明,也不是真正的智慧,有智慧的人肯定不会这么做。
明朝末年,苏州有一位姓秦的书生,聪明好学,而且多才多艺,尤其擅长作诗词,他才思敏捷,可以即刻写成文章,他的缺点是个性轻狂刻薄,说话不让人。见人有缺点,就写诗攻击对方;听到某人行事可笑,就把这事写成歌词嘲笑对方。
有位邻居在男女之事有失检点,他知道后,当即写了十首《黄莺儿》的词调笑,内容绘声绘色,写得很露骨。这首词远近流传,因为这件事他多次挨揍,当街被打,甚至被人剥开衣服来痛打。还有一次,也是因为填词成歌,讽刺他人的行为,结果被人诬告吃官司。
因为宿世的习气太坚固,他一直改不过来。晚年时他染上了疟疾,病好不久就精神错乱,取刀割自己的舌头,幸好被家人发现。家人没办法,只能把他关在一间空房里。他找不到刀,就一点一点嚼自己的舌头,再吐出来。房间里发出一股难闻的臭气,让人作呕,而秦生自己却一点知觉也没有。有一天,他从窗户的缝隙中看见一把劈柴用的斧头,就破窗而出,举斧把自己砍死了。
为什么公案中秦书生的果报如此惨烈?就是因为他为人刻薄,不宽厚、不包容。一个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人的缺点和隐私并以此为乐,必定会引起对方的怨恨,况且把它作成诗歌,让千百人都知道,使恶业增长广大,无形之中福德消尽。
我们这条舌头如果用来劝人行善、注重因果,或者劝人发菩提心、念佛法僧,则是功德无量;相反用它来宣扬邪说、传播过恶,那也是罪业无量。
秦生以前世的善业力,今生才有这样好的舌根,可是他却将巧舌变为恶口的利器处处伤人,结果自嚼舌头,发疯自残,最后自杀,报应竟是这样的准确而惨烈。
其实不仅仅是舌头,我们这个人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今生用人身行善积德那就对了;如果用人身造恶那就太可惜了。
现在与以前不同,这个时代网络非常发达,你所写的这些诽谤的言辞一经刊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可能会人云亦云,跟着你造下恶业;或者因为看到你的言论,而对佛教产生邪见。大家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果报是多么可怕!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因果不虚,如果诽谤的是圣者,那将来就是在地狱感受无量痛苦的果报。这一点我请大家一定要注意。
——希阿荣博堪布
另外,即使别人有过错,我们也不要宣扬他人的过失。他人有错,自然会承担相应的果报。若我们去指责宣扬,那果报只能自己承受。
在《三戒浅释》中也说过,即使知道僧众破戒,也不可宣扬其过失,一是对境严厉,二是宣扬他过,口出恶语,引发他众退失对僧众的信心,果报极其严重。
所谓祸从口出,我们应对口业特别谨慎,平时说话要和和气气、温文尔雅。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对于一些圣者的殊胜行径,凡夫无法揣度测量,仅仅从表象上根本无法判断对方的境界,所以更要谨慎。
如果你对某个出家人没有信心,或是对他显现的一些行为看不惯,可以不去依止,不去亲近,但绝不要诽谤。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忠告!
——希阿荣博堪布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大恩上师在《善护口业》一文中已经做了详细的开示,大家可以好好看一看。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圣人、菩萨身居何处,理应对一切有情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要严重。如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我们说话一定要注意。
你们可以观察自己,有的人比较聪明,说话很流利,反应也很快,别人刚说一句话,他就已经反驳了五六句,还沾沾自喜地觉得自己有一点小聪明。这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世聪辩智徒然造业而已。这样的聪明不是真正的聪明,也不是真正的智慧,有智慧的人肯定不会这么做。
文 |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在线学习
《开显解脱道》讲记 第11课 因果不虚03
慧持法师 讲释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