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上师,我不明白,我这是出离,还是逃避? 返回

上师,我不明白,我这是出离,还是逃避?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18-10-02




上师您好,最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人世间的各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都有着快乐与痛苦,我认为快乐占30%,而痛苦占据70%。面对情感、事物或对自己太过执著时,会产生非常大的痛苦,还有一种厌世和反感的感受,即使看到表面貌似很开心的人,我心里也会暗暗想到,人好可怜以为自己快乐,却忘记了快乐带来的隐患。


每当这种时候或者遇到执著带给我痛苦时,我会有种很强烈的心,想离开!想从轮回里解脱,想从痛苦的根源离开。从而产生离开所有人,一门心思修行静心的想法,可是我的执著却终究存在。当我真的可以这样离开这个俗世的时候,内心的不舍和伤感又会把我带回去。我不明白,我的这种心,是出离心还是逃避,是不负责、不承担的心?


因为有了这些思考,我的笑容变得少了,变得少言寡语,像个年老的人,只有看上师的书,我的心才会变得快乐和轻松。上师劳烦您有空时可以指点弟子。


扎西持林清晨



弟子你好!你说得对,即使离开所有人,执著可能依然存在。我们总以为是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让我们快乐或不快乐,让我们执著,觉得换一个环境,问题就会自动解决,但如果我们看待事物应对问题的方式不改变,如果我们的内心不足够强大坚韧,那么无论在哪里都迟早会跌回旧的习惯和烦恼哀愁中。


除了当下的身语意,修行没有别的入手之处。


出离不必是离群索居,你随时可以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心念和行为,保持正知正念。心力的强弱很关键。有些道理我们懂却做不到,因为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想法、情绪、欲望和言行。


我觉得在很多情况下,更关键的问题不是想“我到底有没有出离心”,因为这很容易陷入抽象的概念,而是学习觉察、分辨、管理自己的情绪欲望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治贪嗔痴。贪泛指过度的欲望,嗔泛指失控的情绪,痴指执著。管好自己的贪嗔痴,便是在努力出离。


佛教中有很多方法训练专注、觉察、自制、包容、安宁、快乐等等能力,我们应该现在就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而不必等到有朝一日再去静心修行。


快乐的能力很重要,不要学佛学得愁眉苦脸,无论遇到什么都努力以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在所有的感情、关系,面临的事情、问题背后,是各种各样的期望和恐惧。努力了解自己内心的期望和恐惧,用佛法正见引导自己。祝你一切顺利!


——希阿荣博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