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对资加二道之辨析 返回

对资加二道之辨析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09-04

文|释法延


资粮道和加行道可以说是成佛道上最关键的两个阶位,从凡夫到圣者的转变就是在这里悄然完成的,因此不可不对其详加辨别。《现观庄严论》中,此二道所占的篇幅不小,本文即撷取各品中的相关内容汇于一处,做一个分析、归类的工作,希望能体现出此二道的特点,令佛法初机能得到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资粮道;加行道



学习佛法的人大概都听说过“五道十地”这个名词,有的也能数得出五道是哪些、十地是哪些,然而,每一个地道所诠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判断自己修到什么程度呢?这些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知道的了。


笔者受戒时,寺院邀请到一位上海的法师,是某佛学院研究生毕业的,他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中提到,他曾去参访一位在深山里修行多年的老和尚,他想知道老和尚的修行境界,就问:“您现在修行到什么地步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还是无学道?”老和尚回答:“加行道吧。”法师又问:“您是修什么证到加行道的?自他互换法还是七因果法?”老和尚不说话了。


法师讲这个事是想说,老和尚或许不清楚什么是自他互换法和七因果法。但当时我就有疑惑:到底什么是资粮道,什么是加行道啊?难道修自他互换和七因果法就可以达到加行道吗?


写作本文的目的,即是想根据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的教理对五道的前二道——资粮道和加行道作一个梳理,希望能对部分跟当时的我一样的初学者有所帮助。


01

资粮道

(一)资粮道的本体

按照哦巴活佛在《现观庄严论释》里所下的定义,资粮道的本体“即是随解脱分的现观殊胜方便智慧”。首先,资粮道的本体是一种殊胜方便智慧;其次,这样的智慧是随顺解脱的,而不是随顺轮回的。资粮道的修行,就是要现观这样的智慧,辨别清楚什么是解脱、什么是轮回,当我们起心动念时,要知道这个念头到底是顺解脱的还是顺轮回的。


经论中承许,所谓顺解脱分,在小乘是指发起了无伪的出离心,在大乘是指发起了无伪的菩提心。出离心生起的相,是在对轮回解脱的原理有了认识的基础上,对轮回产生厌离之心,对解脱产生希求之心。菩提心生起的相,是不仅要出离轮回,还要获得圆满究竟的解脱——佛果,不仅自己要获得这样的解脱,还要带一切众生获得这样的解脱。


那么,轮回和解脱的界限在哪里?怎样修行才是随顺解脱的呢?


(二)大乘顺解脱分的原理

《现观庄严论》将资粮道的修法概括为:“无相善施等,正行而善巧。”意思是,大乘顺解脱分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无相”,一个是“善施等”,能在无相智慧的见解摄持下,善巧方便地行持布施、持戒等六度,这就是大乘资粮道随顺解脱的修法。


无相指的是三解脱门中的“因无相”一门,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依之去行持,才称得上是随顺解脱的;如果没有这个智慧,就无法修行资粮道的现观。所以,进资粮道的核心条件,就是对无相空性有所认识。


所谓的无相,就是不执著相状。为什么不执著?就是因为认识到一切万法无有自性,我所执著的对境本体不实有,这个执著对境的“我”也不实有,“执著”这个行为也不是实有的。我们之所以轮回,就是由于不明白万法的实相,进而执著外在的实有、人我的实有、痛苦快乐的实有;现在知道了这一切都不是实有的,那就应当以如梦如幻的心来行持布施等,这样长久串习,就能相似地做到三轮体空。


要想获得这样的认识,需要依止明白此理并愿意为他人讲解的善知识,通过听闻和思维,慢慢就可以去除各种疑惑,生起殊胜定解。经论中也说,资粮道以闻思为主。


然而,资粮道行者毕竟没有真实现证无相,他追求解脱的心态是否足够坚固呢?《现观庄严论》里用三个比喻来对应资粮道的发心:小资粮道发心如大地,可以生长一切功德;中资粮道发心如不变的纯金,依靠闻思对菩提道的信心越来越坚定、纯粹,经得起烈火等的考验,不会坏失;大资粮道发心如上弦月,功德越来越增上。


(三)资粮道的差别法

资粮道方便智慧的分类,就是五根——信进念定慧。根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没有根的植物长不出花叶果实,同样,资粮道的五根也是内道一切功德的根本,有了这五根,就可以生长福德、智慧所摄的无尽资粮。


《现观庄严论》颂云:“缘佛等净信,精进行施等,意乐圆满念,无分别等持,知一切诸法,智慧共为五。”这里也可以把五根分为福德、智慧两类,福德方面的差别法有三:

1. 缘所依三宝的清净信心(信);

2. 精进于六度的行为特点(进);

3. 了解了般若的意义,对般若空性有圆满的意乐,时刻忆念般若的行相(念)。

智慧方面的差别法有二:

1. 寂止无分别虚空藏等持定(定),这是胜观智慧生起的基础;

2. 胜观了知一切法所有相为无相的智慧(慧)。


因为内道智慧的本体是止观双运的,所以将定、慧二根都摄在智慧资粮之中。依靠修持这些根,在进入加行道、获得胜伏违品的力量时,就称为五力。


(四)遣疑

问:既然经论中都说进入资粮道的标准是发起了无伪的菩提心,那是否与这里说的“以无相的见解善巧行持大悲行”的标准相矛盾?


答:并不矛盾。什么是无伪的菩提心?就是对佛果和救度众生的追求真实不虚。如果还对菩提佛果有怀疑,则不可能生起这样的心;要想对佛果没有怀疑,就需要真正认识到佛果的内涵,且认识到获得佛果的方法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一切认识都要建立在我们对万法实相的定解上——因为万法本来即是空性离戏的,这样的法性从来不离一切缘起,故而成佛只是现证这不二双运的法界本面,且成佛后必然要利益众生,那是自然而然之事。所以说,无相的见解和善巧行持大悲行恰好是无伪菩提心的两个侧面,绝非与之相违。



02

加行道

(一)加行道的本体及差别

加行,就是加工用行。在什么事上加工用行?在二无我空性上,目标是证见道。《现观庄严论》第一品遍智里讲加行道顺抉择分,其本体就是为了得大乘见道而进行的殊胜加行。为什么又把加行道叫做顺抉择分呢?因为加行道虽然还没见到万法实相,但它是抉择万法实相的同分修行,所以可以叫做随顺抉择万法实相的分支。这是从空性智慧方面来说明加行道。


在第四品正等加行中,把加行道的本体诠释为:顺抉择分之智慧的殊胜二利。这是从大悲利生方面来说明加行道。


为了使我们对加行道有更深入的了解,弥勒菩萨还从所缘、行相、因缘、摄持、果等几个方面来显示其差别相。


所缘差别:智慧方面,加行道修行所缘的是四谛一切法及有法所包括的所证二无我;大悲方面,缘一切有情。所缘,就是修行的对境。加行道时我们的心缘什么来修?缘的是器情一切法,以及这些法无实、离戏的法性。


行相差别:智慧方面,是证悟无我所有完整行相之对治的圆满现观;大悲方面,是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六度四摄来成办自他二利。行相,就是修行者心相续的相状。无我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以什么样的心来对治执著的?这样的行相要圆满现前通达。


因差别:作为所有三乘证悟种姓包括的见道之因。


摄持差别:具有救护有寂所有阶段的内外摄持,即这样的证悟差别连同摄持。摄持,就是使之既不堕在轮回的有边,也不堕在寂灭的偏空涅槃。加行道行者内有空性大悲作摄持,外有善知识作摄持。有空性见解的摄持,就会从轮回的有边解脱出来,有不灭大悲的摄持,就不会堕于二乘无功用的寂灭边;要达到这样的见道境界,就需要依止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果差别:暂时的果是见道,究竟的果是佛果。


我们又可以用五力来表示加行道胜伏违品的特点。五力的名称与五根相同,也是信进念定慧,但之所以称之为“力”,是因为这时的五法具有力量,能够战胜违品,不会为不信、懈怠、失念、散乱、邪慧诸违品所夺。用比喻来说,加行道的智慧如火,可以烧尽一切烦恼稠林。


加行道就是以实际修行为主、以闻思为辅了,因为这时已经对所修的法、如何去修都非常确定了,一切修行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完全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遇上了问题也知道该怎么解决。


(二)加行道不退相

所谓的不退,是指在修行佛道的路上生生世世再也不会退转。《阿弥陀经》里说极乐净土众生都是“阿鞞跋致”,这就是“不退转”的意思。在加行道,就可以达到不退转。那么加行道菩萨不退转的相是什么呢?


加行道的菩萨有四个层次——暖、顶、忍、世第一法。暖位时的不退相是:1.不再耽著色等一切法的实有,一直安住在万法无有自性的状态中。2.完全灭除了对三宝的怀疑,没有可能再皈依其它外道。3.断除了不善的习惯,因此可以远离恶趣,能够生生世世值遇三宝。4.由于悲心的等流而生生世世安住于行善,也精勤令他众安住善法。5.不求回报地布施,并将善根回向佛果。6.对甚深的空性离戏法义没有畏惧犹豫,生生世世喜爱正法。7.生生世世为他而活,一切身语意的行为都趋向利他,恒时说柔和语,身体修持慈爱的行为。8.圆满了精进于戒定慧三学的行为,不会住于贪欲、嗔恚、昏睡、掉悔、疑法这五盖。9.通过观修空性而摧伏各种随眠烦恼。10. 时刻保持正知正念,心无有迷乱。11. 衣服恒时干净整洁。


加行道顶位的不退转相有:12.身体内外不生诸虫。13.内心清净,非常正直,没有谄曲之心。14.不耽著名闻利养,能真实行持十二头陀行。十二头陀行即著粪扫衣、但持三衣、但持毳衣、次第乞食,但一座食、不作余食、处阿兰若、常住树下、常露地坐、常住冢间、常期端坐、随处而坐。15. 能胜伏六度的违品,心相续中没有悭吝、恶戒、嗔怒、懈怠、散乱、恶慧。16. 一切行为都以般若法性摄持,不离般若法性。17. 在悲心的驱动下,即使为有情下地狱也毫不犹豫。


忍位的不退相有:18. 对自己的证悟非常确信,不会被魔牵引到外道中。19. 能够辨别清楚哪些是魔道、相似道。


世第一法位的不退相是:20. 没有任何不清净的行为,一切行为都是令佛欢喜的。


(三)加行道各阶次之成就相

修行达到加行道暖位的时候,就会明显地出现各种修行境界,这些境界叫做暖相,意思是已经接近了菩提,就如靠近火时有暖的感觉一样。依靠这些验相,就可以认定此人获得了暖位。


其中,梦中的验相有六个:1.由于醒觉位时修行空性止观双运的力量,梦里也能够知道是在做梦。即使没有得到加行道,也偶尔会在梦中认识梦,但加行道暖位的菩萨可以经常地在梦中认识梦。有说连续七天能梦中认识梦的话,就可以承许为是加行道暖位的验相。2.由醒时的串习之力,在梦中也能远离求自我解脱的歧途,对小乘声闻缘觉道不起欢喜向往之心。3.由于皈依三宝的心已经稳固,梦中经常见到佛陀讲法。4.梦中经常见到佛陀示现神变。5.梦中经常向众生宣说诸法如梦的法理。6.因悲心的缘故,梦中见到地狱也会生起修行清净佛刹的心。


醒觉位的验相也有六种:1.成就灭除无情损害的谛实语。如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在夏威夷时,就以谛实语熄灭了地震的灾害。2.成就灭除有情损害的谛实语。佛经中有很多佛菩萨说谛实语的公案,如佛因地时遭歌利王割截身体,就依靠无有嗔恨之谛实语而令身体恢复如初。3.能如理依止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是不能入道的,而若想拥有加行道的验相,也必须长时间依止善知识稳定修行;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是东跑西跑,连身体都定不下来, 哪有可能得到修行的暖相呢?4.出定入定不离所缘般若,恒时依止般若。5.彻底通达万法自性,不耽著染污清净之别。6.因如理行持无有破立的般若法性而临近菩提。


顶位菩萨的成就以善根迅速增长为特征。如何增长呢?如同所有的南瞻部洲有情用鲜花供养佛陀等的众多善根,一个加行道顶位菩萨相续中的善根较其更为增上。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强大的善根增上之力呢?因为顶位菩萨所缘的是无相般若,不但自己精进修行甚深般若,而且也令他人如是修行,尤其是能够得到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忍与地上菩萨的境界是同分的。在功德增长方面,顶位菩萨可以让一切南瞻部洲的有情获得世间的十善、四禅、四无色等善业福德,受到善神的保护,胜伏一切黑法魔种,同时可以做到对一切菩萨众生敬如佛陀。内在的增长相有:可以远离世间福报的歧途以及声闻缘觉自利的歧途,内心真正获得了具有如来藏佛种姓的定解,真正明白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发无上菩提心的力量迅速增长,同时,因为具有了般若的证悟,可以压伏一切烦恼障、所知障而令之不生,很快就要见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接近佛果了。


加行道忍位菩萨的成就以证悟稳固和方便稳固为相状。证悟稳固,是对般若的证悟已经非常稳固了,对万法本基的智相、修道的智相、佛果遍智的智相完全通达无碍。方便稳固,是大悲心坚定,不会舍弃任何众生。


世第一法位的菩萨,以具有无量福德智慧资粮为成就相,佛经中以三千大千世界的土用秤可以称量,而其资粮却无可称量的比喻来说明。处于无间胜法位三摩地的修行人,正在与遍计烦恼的种子作殊死的战斗,马上就要登地而彻底解脱轮回了,因此他的福德与智慧不是三界中的任何事物可以比拟的。



03

总结摄义

《现观庄严论》对资粮道、加行道的体、相、功德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十分清晰的描述,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等于把转凡成圣这条路径的地图拼了出来。有了这种认识,内心就有了底气,佛道对我们来说不再是空洞的概念文字,依靠由此而生的信心和愿力,我们一定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笃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