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堂
堪布传法
法师辅导
专题讲座
更多资源
搜索视频🔍
专业课程
过渡
基础
加行
入行论
净土
学经
大学演讲
过渡(进阶)
修心
念佛堂
密法基础
YouTube课程
近期更新
YT频道
YT播放列表
搜索YT视频
资源区
文字资源目录
本站全文搜索
微信公众号
堪布微博
乾隆大藏经
网站快照(外)
灵山论坛(外)
灵山一会(外)
工具区
字典
佛词典
在线供佛(外)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 Languages
English
简体中文
今日当精进 >> 《佛说阿弥陀经释》01 * 笔记
返回
« 上一篇
下一篇 »
《佛说阿弥陀经释》01 * 笔记
今日当精进
2020-04-30
本课脉络
本课重点
1.佛经前面为什么要写“如是我闻”?
2.佛经中的“一时”是什么时候?
3.祇园精舍的来历;
4.常随佛陀的大阿罗汉比丘都有哪些,有什么特长?
本课难点
1.净土法门殊胜,但不能排斥其他法。
2.学会从每部佛经中梳理讲法缘起的五种圆满。
3.常精进和不休息二位菩萨的差别。
本课经文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耨楼驮,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经文解读
一. 课前开示
1.《佛说阿弥陀经》的功德:
1) 地位:非常重要的净土经典,历代高僧大德都极其重视此经。
2) 内容:描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并要求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3) 利益:无数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2. 宣讲的必要:
1)上师曾经
发愿
今后净土班要开设净土五经等课程;
2)刚好有时间;
3)1993年极乐法会,上师从法王如意宝处
得到
清净的传承
;
4)对经典的意义有所了解,一边念诵一边生起欢喜心,可以功德增上;
5)经中宣说圣者境界有很大的
加持
;
6)听闻思维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
功德。
3. 劝诫:不能排斥其他法门
1)佛法角度
①佛陀教言无量无边,加持不可思议,产生信心并闻思修行,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成就。
【教证】《大悲经》:“
诸佛不思议,如来法亦然,能信不思者,必获不思报。”
②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不矛盾,
佛法本来没有区别。
2)学法者角度
①包容的必要性:
a)众生根机不同;
b)要有包容的心态,以广阔的智慧接受一切佛法;
c)对所有宗派观清净心。
②排斥的过患:
引发矛盾和争论,毁坏许多人的相续。
③上师自身事例:
藏传佛教的上师研究和宣讲汉传佛教经典。
3)总结:
运用任何传承的佛法熄灭相续中的烦恼。
二. 经题:《佛说阿弥陀经》
1. 三种译本来源:
1)
鸠摩罗什
于公元402年在长安翻译的,这是
最早
的一个译本;
2)
求那跋陀罗
于公元455 年在荆州翻译的,该版本现已
失传
;
3)
玄奘
于公元650 年在长安大慈恩寺译的,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该版本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
2. 其他名称:
汉地:《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小无量寿经》、《小经》 ;
藏地:《圣大乘净土庄严经》 ;
3. 选择此译本讲法的原因:
加持力非常大;历代汉地高僧大德和修行人读诵、修行的此译本。
三. 译者: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
1. 译者的功德:
1)愿力:大师有不可思议的弘法利生愿力。
《高僧传》记载大师发愿:“
大乘行人舍弃自身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能让大法东传,即使我身入炉镬也无憾!”
2)智慧力:公案说明其对母亲的智慧加持。(法本P4-5)
3)对后人的利益。
4)选择此译本的原因。
2. 注疏者
1)唐朝:慧净法师《阿弥陀经义述》
窥基大师《阿弥陀经疏》
2)宋朝:智圆法师、元照律师的注疏。
3)明朝: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大慧法师的注疏;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4)清朝有续法大师等的注释。
5)现代的弘一大师、宣化上人等大德都讲过此经。
3. 诵经技巧:
1)了解经文意思。
2)内心要有清净心和欢喜心。
3)目的:
与净土法门结缘。
经常读诵经中的金刚语,临终往生极乐世界不困难。
四. 经文解读
1. 如是我闻
1)释义:我是这样听佛说的。
“我”:结集者。
“如是我闻”说明下文所讲内容真实。
2)经文中“如是我闻”的来历:
《大悲经》中,佛陀对集结佛经的教言。(详见法本P6-7)
3)佛经分三种:佛陀亲自说的,佛陀加持说的,开许而结集的,“如是我闻”就属于第三种。
4)阿难尊者、迦叶尊者可以集结佛经的原因:
*
佛陀临入涅槃时,将所有的教法交付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临入涅槃时,将教法交付给阿难。(法本P11)
*
佛陀付嘱阿难将佛陀多生累劫修习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好好护持它,莫令中断。
5)释疑:集结者听佛说的,就是真实的吗?
回答:以前结集佛经的人都具有不忘陀罗尼,所以凡是听到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
2.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1)释义:某一个时候,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安住。
2)经典宣讲都有缘起,即五种圆满:
*
本师圆满:
佛;
*
时间圆满
:一时,既可解释为密宗的本来清净时,也可解释为某个具体时间;
*
环境圆满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法圆满
:(详见第2课) ;
*
眷
属圆满
:小乘眷属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弟子;大乘眷属诸大菩萨;人天眷属诸天大众俱。
3)祇园精舍的来历(法本P7-9)
舍卫国:具有诸多功德,佛陀成道后居住了25年;
祇树:祇陀太子供养的树林;
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供养的花园。
3. 诸眷属
1)小乘眷属圆满:
① 总说: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A.释义:
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这些人都是大阿罗汉,为众人所知所识。
比丘:乞士、破烦恼、怖魔,指出家受具足戒之男子。
【教证】《宝积经》:“比丘者,能破烦恼,故名比丘。
B.小乘眷属情况:
即经常随行佛陀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圣众:其中三迦叶及其眷属一千人,目犍连、舍利子及其眷属二百人,耶舍及其眷属五十人。
C.皆是大阿罗汉,宿世与佛陀有缘、佛陀成道后最先得到度化,恒常跟随佛陀。
D.小窍诀:
亲近的眷属,是前世发愿和今生的因缘所致。
②大阿罗汉
长
老
舍
利
弗
“舍利”为飞禽,尊者母亲眼睛长得像舍利;“弗”指儿子。
智慧第一;
《增壹阿含经》:“智慧无穷,决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
”
摩
诃
目
犍
连
随母名,尊者母亲名为目犍连,尊者名叫目犍连子。
神通第一;
《增壹阿含经》:“神足轻举,飞到十方,所谓大目揵连比丘是。
”
神通由来:往昔渔夫发愿而来。
摩
诃
迦
叶
“迦叶”是“饮光”的意思,尊者祖先是一位仙人,身有大光明,所以仙人的后代就以饮光为姓。
头陀第一;
《增壹阿含经》:“十二头陀,难得之行,所谓大迦叶比丘是。”
与鸡足山涅槃的法体未散。
“我以神通力,当持于此身,以粪扫衣覆,至弥勒佛出。”
摩
诃
迦
旃
延
从外舅阿私陀仙人学习吠陀之教,后阿私陀仙见释尊出生时之相好庄严预言将来必能成佛,遂于命终遗言令其礼释尊为师。彼出家归佛后,从其本姓称大迦旃延,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摘自《佛光大词典》)
论议第一;
《增壹阿含经》:“善分别义,敷演道教,所谓大迦旃延比丘是。”
经常去人间、地狱各处度化众生。
摩
诃
俱
絺
罗
“摩诃俱絺罗”意为“大肚持”,即肚中充满三藏法义。其他经典里说,尊者名叫“大膝”。舍利弗的舅舅,人称“长者梵志”。
答问第一;
具足四种辩才。
离
婆
多
“离婆多”梵文中星宿的名字,父母祈祷星宿后生了尊者。舍利弗的弟弟。
禅定第一;
结婚路上生起出离心出家为僧,并很快证得阿罗汉果。
周
利
槃
陀
伽
周利槃陀伽”意为“小路”,因在小路边出生。十六罗汉之一。
义持第一;
出家后特别愚笨,佛陀让尊者为僧众扫地净除宿业后证得阿罗汉果,通达一切教义。
难
陀
佛陀弟弟。“难陀”意为“欢喜”。
调根第一
、
仪容第一;
刚出家时贪恋妻子,佛陀带尊者到天界、地狱游历后生起出离心。
阿难
陀
佛陀侍者。
“阿难陀”就是“大欢喜”、“庆欢喜”“一切欢喜”的意思。
多闻第一;
阿难陀相貌庄严常受女众引诱。
罗睺罗
佛陀的亲生儿子。
“罗睺罗”有障蔽之义。一种说法是降生时值月食,罗睺罗阿修罗王挡住月亮;一种说法是住母胎六年,被母胎所障蔽。十六罗汉之一。
密行第一;
释迦牟尼佛教法中第一个沙弥。
憍
梵
波
提
天供第一;
即受天人供养最多。
因前世诽谤他人像牛,感得今生体态如牛并反刍,因怕他人因讥毁他造业,佛陀让他到天界。迦叶尊者结集三藏时返回人间。
宾
头
卢
颇
罗
堕
“宾头卢”意为“不动”,“颇罗堕”意为“利根”。十六罗汉之一。
福田第一;
眉毛长长的。
迦
留
陀
夷
“迦留陀夷”意为“黑光”,因身体特别黑。
教化众生第一;
佛教许多戒律因他而定,
如过午不食。
摩诃劫宾那
知星宿第一;
精通天文历数。
薄拘罗
“薄拘罗”意为“善容”,其他佛经中也翻译为“重姓”。
长寿第一;
寿长160岁。
阿耨楼驮
“阿耨楼驮”即阿那律尊者。意为“无贫”、藏文为“无贪”。
天眼第
一;
神通由来:因昏沉被佛陀呵斥生惭愧心,连续七天七夜不眠致双目失明,佛陀悲悯传授金刚照明三昧,精进修持后开了天眼。
③总结:
如是等诸大弟子
④补充
A.《贤愚经》迦旃延尊者教贫女以水做供养的公案:
可以用水供佛供僧;
以善分别义做功德。
B.十六阿罗汉都获得长寿持明果位,不入涅槃护持如来教法。
2)
大乘眷属圆满: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①大乘眷属圆满。
②大乘眷属:
文殊师利菩萨
:
智慧第一;
阿逸多菩萨:
即无能胜菩萨,未来的弥勒佛;
乾陀诃提菩萨
:即不休息菩萨,指多生累劫修行不生厌烦;
常精进菩萨
:自利利他方面恒常精进。
③不休息与常精进:
一个是从自利利他方面恒常精进而言的;
一个是从多生累劫修行不生厌烦而言的。
3)
人天大众圆满: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桓因:帝释天。藏文版中还提到了大梵天。
五
.
本课总结:
1. 佛经的缘起:在某一个时候,佛陀安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比丘、菩萨以及天人等无量众生聚集在这里。
2. 本经中的时间圆满、本师圆满、环境圆满、眷属圆满。
说明:黄色底文字为《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音频请
查看阅读
原
文
!
名词解释
原文:
《大悲经》中记载,当年佛陀接近涅槃时,向众弟子宣说了最后的教言,阿难等弟子特别伤心,心就像要裂开一样。后来佛陀告诉阿难:“如果你敬爱我,就要做我喜欢的事,我把多生累劫修习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付嘱给你,希望你将来好好护持它,莫令中断。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原文:
“如是我闻”意为我是这样听佛说的,这说明下面所讲的内容是真实的,因为以前结集佛经的人都具有不忘
陀罗尼
,所以凡是听到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
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总是总摄一切法,持是能持无量义。也就是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的意思。
原文:
摩诃迦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头陀
第一的弟子。
头陀
华译为抖擞,即甩开衣服、饮食、住处等三种贪著的行法。修头陀行者要遵守十二条规则,叫做“十二头陀”。俗称行脚乞食的僧人为“头陀”,亦称行者。
原文:
罗睺罗在佛陀的弟子中,他是
密行
第一。
密行
外现罗汉相,内密菩萨行。在佛十大弟子之中,罗睺罗即以“密行第一”著称。
原文:
“迦留陀夷”意为“黑光”,因为他的身体特别黑,所以取了这个名字。他以前是
六群比丘
之一,佛教的许多戒律都是因他而制定的。
六群比丘
佛住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从事非威仪之事,叫做“六群比丘”,佛制戒律多是因为他们而起。
原文: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
阿罗汉
,众所知识。
阿罗汉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名词解释出自《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