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思维导图 返回

思维导图


I生命.










编者按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我们每天都会记录各种笔记,也会收藏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果不坚持及时做整理规划和回顾,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会随着越来越庞大的信息量涌入头脑后逐渐淡忘。


思维导图是一种开放灵活的梳理笔记法,它的好处在于不限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条理地思考和记忆,既能发散思考和想法,又能清晰的集中于中心主题。


比如之前进行主题阅读时,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也做了很多读书笔记,但是笔记间是零散、非体系性的,用思维导图将所有的笔记归纳、总结、重构后,就对该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系统认知。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end





1





IMAGINE


01
























1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正念的意思,就是一直不离开、不遗忘修行的目标。比如,在修菩提心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走神了,去想工作、家庭、婚姻等事情,走神很久自己都没发现,这就是因为没有正念。如果有正念,不管修什么,意识一旦离开目标,立即就会发现,马上就可以调整回来,中间一分钟都不会浪费。


(一)安住心

以修空性为例:在通过中观的方法修空性时,首先用中观推理的方式去推理,从而断定一切万法都是空性。当对空性有了很强烈的感受以后,心就一直停留在这种状态当中,不离开、不散乱,这叫做安住。


修无常等等也是一样,当深深体会到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时候,心就安住在觉悟变化无常的境界当中,这就叫安住心。或心里什么都不想,处于很平静的状态当中,不去扰乱,让它保持,这也叫安住心。



IMAGINE




1



02


IMAGINE
























1






(二)摄住心


虽然一开始心很散乱,一秒钟都不能停歇,但一定要设法采取措施,把心摄收回来,让修行的心持续不断,就是摄住心。此时还不会有什么修行结果,还是杂念纷纭,很难维持平静的状态,哪怕能有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已经很不错了。此阶段,属于力励运转作意阶段。


(三)解住心

就像修筑渠道,把河流的水引到需要的地方一样,通过思维正知、正念,就能让心停留在目标上,这叫做解住心。


此时需要正念、正知与作思。以修空性为例,心一直不离开空性,一直专注于空性,就叫做“有正念”。假如空性的观念在心中消失,被遗忘了,就是失去正念。正念消失的时候,如果没有意识到,就叫没有“正知”。


若能及时察觉,就叫做具备正知。




IMAGINE




IMAGINE


03



IMAGINE


01






















察觉以后,就要“作思”。当心比较平静,但观修的感受已经不存在了,就像发呆的状态一样时,要立即采取措施,重新思维、恢复刚才的境界,这个过程叫做作思。本来发呆是比较平静的,也可以算是一种寂止。但因为其中既没有证悟空性的体会,也没有观想佛像等所缘境,更没有思考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菩提心、慈悲心等主题,没有胜观,就不叫真正的禅定。


在前三个阶段,修行的力度非常微弱,而杂念却强壮有力。我们的心就像被风吹在空中的一张纸,根本没有自由。风往哪里吹,就往哪里飘,即使一个小小的念头,都可能会摧毁我们的禅定,所以一定要用功,要像修筑堤坝抗洪一样,去奋力抵抗、调服各种各样的杂念。此三阶段,也属于五个验相当中的“陡山水”。




IMAGINE



04


IMAGINE


























在前面这三个阶段当中,最重要的是解住心。因为安住心只是刚刚开始安住,摄住心只是坚持而已,而解住心却是将散乱的心收回来。此时除了需要正念以外,还需要八行当中的舍与勤。所谓“舍”,即在心稍稍停留之际,不要去扰乱它。还要“勤”,勤奋、精进,三者缺一不可。对修行最容易生起厌烦,最容易放弃修行的时候,就是在这三个阶段。所以一定要设法突破这几个关卡,突破以后,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1


IMAGINE









文字 /选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 /来自网络




慧灯之光

照亮人生



【慈诚罗珠堪布】



IMA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