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不忙,只要到时候记得念佛就好了
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平时散乱惯了,很少念佛,临终时惊惧痛苦交加,又怎能专心念佛?
现在不忙修行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云:“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
有人说现在不忙修行,只要记得临死的时候念佛就好了,阿弥陀佛亲口说过,临终时念他,必得往生极乐净土。
佛当然不会打诳语,问题是平时散乱惯了,很少念佛,死亡时惊惧痛苦交加,又怎能专心念佛?何况不少人临终前神智是糊涂的,不要说忆佛念佛,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认识了。
把解脱的希望寄托在临死前才开始修行,是靠不住的。
临终境界现前时,一般人都没有太多主动性可言,对状况的反应主要靠长期养成的习惯。如果平常在痛苦、惊惧时,能马上念佛,向诸佛菩萨祈祷,痛苦愈甚,念佛愈诚,那么死亡来临时,才会排除干扰致心念佛,求佛救度。
如果平时并不常念三宝,而总是在烦恼里打转,嗔恨、贪吝之心强烈,那么死亡当前,心识就会被贪嗔痴的强大力量牵引下堕。
所以,趁自己多少还有能力自主的时候,培养有助于临终解脱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佛教所有的修行,从断恶行善、念佛诵经,到打坐观修及证悟自性,等等,都会在死亡到来时有力地帮助我们。
一些人死前会见到类似“生命回放”的景象。这一生的许多经历会在眼前重现,如一帧帧电影画面。没有任何一句话、一件事甚至一个念头,是真正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无踪就像从未发生过。
一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不仅塑造了他活着时候的样子,也塑造着他死时的样子,而离死亡越近的言行心念,影响力越大。
不寻常的临终
我的家乡容擦村有一位名叫伦珠多杰的老人,前一段时间过世了。他年轻时造过不少恶业,后来生起极大的忏悔心和出离心,离家修行二十多年, 非常精进。他八十多岁还每天坚持转山。下山时,膝盖不灵活,脚下不稳当,便坐在地上慢慢地滑下山坡。
老人临终身体无恙,预知时至。自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又跟前来探望的儿子谈了很长时间话。谈什么呢?谈过去现在上师们的功德。
据他儿子后来回忆,老人临终前,家里的事、自己的后事什么都没多说,只再三叮嘱家人看淡世俗之事,一心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然后他一边祈祷上师三宝,一边持咒不断,直到最后一口气呼出,手里才停止拨动念珠。
附近还有一位名叫阿布巴拉的老人,也是在不久前往生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对三宝比较有信心。因为身体不舒服,他在家人的再三要求下,来到成都治病,可没过几天,他便对身边照顾的人说:“不必治了, 时间差不多了,我要回家。我有重要的事要跟大家交代。”
回到家乡把全部家人聚集到一起后,他说:“我赶回来就是为了交代你们,一定要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上师们具足信心,对三宝具足信心。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你们能做到,就是对我最大的报恩。”
不久后的一天,老人从病榻上起身,走到家里供奉的佛菩萨唐卡前,一一礼拜,称诵佛号。最后,他来到阿弥陀佛像前,口称弥陀,合十坐下,人便坐着走了。
像伦珠多杰和阿布巴拉这样的往生事迹,在我们那个地区并不罕见。
扎西持林养老院每年都有老人过世,常常伴有往生净土的瑞相出现。
在这些老人身上,你看不到临终的惊恐、怨恨、不知所措,他们大都自在、安详,有的无疾而终,有的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承受病苦,而即使有病痛,也是平静、柔和,仿佛这一生所有的苦难最后都融化在那一片柔和中了。这是不寻常的。
尤其当你年纪渐长,见过的老病死越来越多,自己的老病体验也越来越深,你会明白人能那样自信地直面死亡是绝不寻常的。
这些看似平凡的老人,他们的自信源于对三宝的信心和常年笃实的佛法修行。
飞往极乐
养老院有一位名叫迪勒的老人,来自山下的村子。他家里子女多,年轻时为养家糊口,经常打猎,造了很多恶业。后来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便放下家庭内外所有的事务,专心修行,十几年不跟任何人说话,只一心念咒。他住进养老院后更加精进,家就在几步之外,也从来不回去。
儿子翻盖新房时,亲朋好友都来参观祝贺,家人一再来请他,说:“咱们家穷了一辈子, 现在终于富裕了,住上好房子,什么都有,你就回去看一眼吧,大家都会高兴的。”他只好回去一趟,却依然是一手拿转经筒,一手拨念珠,专心念咒,也不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寒暄。
前一段时间,他儿子请我在电话里为他念颇瓦,说是病了一个多月,没怎么进食,人瘦成皮包骨,眼看要走到生命的终点。念颇瓦时,我听见电话那边的他一直在呼唤阿弥陀佛和祈祷上师。
他儿子对我说:“八十几岁的人,病得那么重,却说一点也不痛苦,也不害怕,不知道是真不痛苦还是为 了安慰我们才那么说。”
我相信,真诚的信心在这种时候是会让人超越痛苦的。
老喇嘛迪勒
▲ 摄于2014年8月
迪勒对家人说:“我以前造了很多恶业,但我很努力地修行,恶业一定会清净的,你们不必为我难过。我现在很好,以后的去处也很好。倒是你们自己,如果不好好修行的话,以后会有为自己难过的日子。”
他又对身边的人说:“我不是死,是飞。”达森堪布便问他飞去哪里,他说:“飞去极乐世界。”
不久后的一天,一直躺卧的迪勒突然让家人扶他坐起来,然后,他艰难地双手合十当胸,仰视虚空,开始喃喃祈祷阿弥陀佛。这样持续一阵后,旁边的外孙听他轻声说了一句:“看见了。”便见他慢慢放下双手,结定印,随后安然坐化。
华智仁波切说:“因为临终只有正法能帮助我们,所以应当不离正知正念,并了知轮回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有实义,故当精进修行。”他说,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去忆念、观修无常呢?应当这样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