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回顾】《入_行_论》178(第九品)
#814
辛二(由果建立空性)分三:一、破二边生;二、破二边灭;三、故成立空性。
壬一(破二边生)分二:一、破有生;二、破无生。
癸一、破有生:
若法已成有,其因何所需?
此处从果法方面进行观察:假如果已存在了,因还有什么必要呢?因的作用就是产生果,既然果已然形成,它的因就成了无用。颂云:“若法因缘生,即非先有体,先有而生者,生已复应生。”果法本来是因缘所生,并非先存在它的本体,否则就有已生之法还要再生的过失。
#815
癸二(破无生)分二:一、无有非为所生;二、彼不能转成有实法。
子一、无有非为所生:
若法本来无,云何需彼因?
假如果法像石女的儿子、空中的鲜花一样,本来就不存在,那么要它的因做什么呢?这种观察方法并不难,《中论》也说:“若果定无性,因为何所生?”果的本体若不存在,积聚因缘来让它产生,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816
子二、彼不能转成有实法:
纵以亿万因,无不变成有。
无时怎成有?成有者为何?
“无”中生“有”,只是未经观察的迷乱显现,真正经过观察,纵然具足成千上万个因缘,实有的“无”也不可能变成“有”。就如同虚空中的鲜花,自古以来没有产生过,积聚有多少因也是徒劳无益。
如果说“无”能变成“有”,我们不妨从两方面观察,无实法是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还是不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1)倘若无实法没有放弃无实法,那怎么变成有实法呢?无实法不能起功用,而有实法能起功用,二者是互绝相违的法,怎么可能同存于一个本体上?2)倘若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这也不可能。放弃无实法的时候,有实法还没有形成,无实法若能变成有实法,它需要什么样的因缘呢?比如石女的儿子本来不存在,你说他放弃自己的本体而变成真实的本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故《十二门论》中云:“先有则不生,先无亦不生,有无亦不生,谁当有生者?”先有的法不可能生,先无的法也不可能生,有无皆俱的法也不可能生,因而实有的生不存在。
#817
无时若无有,何时方成有?
于有未生时,是犹未离无。
倘若未离无,则无生有时。
再者说,无实法如果没有放弃,那什么时候才能变成有实法呢?无实法如果放弃了,则有实法没有产生而不会离开无实法,既然没有脱离无实法,有实法就不可能有产生的机会。因此,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不可能,不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更不可能。
当然,在名言当中,以前没有的东西,后来有了,我以前没有钱,现在有钱了,这种说法可以成立。然真正去观察,变成“有”的时候,以前的“没有”放弃还是不放弃?如果“没有”要放弃,那和“有”什么时候开始衔接的?如果以前的“没有”不放弃,则与“有”不可能同时并存。
因此,实有的果不可能从有实法中产生,也不可能从无实法中产生,原来没有而现在有,只是一种假立而已。外道认为因上存在常有的果,这种说法不合理;常有的因产生常有的果,这种说法也不合理,那怎么样说才合理呢?果在因上并非自性实有,二者只是无则不生的关系,而不是实有的关系。青稞的种子能产生青稞,却不产生麦子,这是一种同类相续,但这种相续也是假立的。
所以通过详细观察,真实的产生不成立。《中论》在观察生时也说:“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生时亦不生。”已生者生完了,就没有必要再生;未生者还没产生,犹如石女的儿子,不存在的法也不能生;正在生的法,只不过是一个刹那,没有能生所生的关系,仍不可能生。其实我们现在就是在做梦,但很多人却将它误执为真实,这完全是一种愚痴颠倒。就像被美酒灌醉了的人,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关在监狱里还觉得很快乐。
#818
壬二、破二边灭:
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
刚才分析了无不可能变成有,此处再破析有不可能变成无。当然,这里所驳斥的是实体的有无,而不是名言中如梦如幻的有无。你做梦时看见一个人,过一会儿又死了,梦中人没有自性,故不存在真实的有无。或者说,这里有一个瓶子,后来被打烂了,瓶子的本体原本没有,先有后无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此处说的“有亦不成无”,是指实有的有无,实有的东西若开始存在、后来毁灭,同一自性上就会有两种本体,一种是能起作用的有实法,一种是不起作用的无实法。再说,一个法从有变成无,本体会发生变化,实有又如何安立呢?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言:“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无,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一个法自性实有的话,后来不可能变成无,倘若它从一法变成另一法,绝对不可能是实有。
敬摘录讲记185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46-149
150-153
154-157
158-161
162-165
166-169
170-173
174-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