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脚印 >> 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利益众生最可贵! 返回

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利益众生最可贵!

智悲脚印 2021-01-18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阅读前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己有能,勿自私


一个人有能力的时候,不要一味想着自己, 这也是大乘不共修行之理。从一般的宗教来讲,“自私”指只顾自方, 而利他,则是利益其他人类;但在佛教中,利他的对象,不仅指其他人类,而且包括所有众生。若能平等利益一切众生,这种行为必定打动人天,你自己的利益也会自然成办。 


现在有些人心力非常大,帮助众生的心也很强,在他的世界里,除了众生的事以外,没有自己的事,众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样一来,他自己的利益也会无勤成就。上师讲《胜利道歌》时说过:“生火之后,不用特意去求,灰就会自然产生。同样,一个人若有强烈的利他心,不用故意去勤作,自己的衣食住行也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一个人有能力时,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作为出家人,懂得一些佛法时,要尽量传播给有缘众生;作为一个领导,有了地位以后,不能只重用自己的亲人;作为一个商人,有一定财富的时候,也不要只顾着与亲友享乐,而对孤苦伶仃、濒临饿死的人,甚至连斜眼都不看一下。


我们作为佛教徒,尤其是大乘佛教徒,倘若自己有点能力,譬如有一些钱,应该想到世间上的无数可怜众生,想办法去利益他(它)们,比如为其建学校、修寺院或放生,若能如此,那些钱也有价值。否则,即使你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可无常一旦到来,什么也带不走,只能留给怨敌享用了。因此,大家时时要发广大愿,利他心一定要扩展开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敬摘录《弟子规另解》



当负利他之重任


众生沉溺在极其恐怖的三界轮回中,为了让他们获得暂时的快乐——有吃的、有穿的,城市里的人说是,有养老保险、有医疗保险、有钱花等等;究竟得到阿罗汉、菩萨、佛陀的果位,我们务必要肩负起利益众生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要舍弃毒药般的自私自利,否则果报非常可怕,《入行论》也说:“为自而害他,将受地狱苦。”所以,每个修行人要思维:利益众生最可贵。


从前,热罗扎瓦在寂静处修习本尊法,他很想终生都这样闭关。一天,本尊告诉他:“你于寂静处千百万劫中精进闭关修本尊,不如去世间一刹那利益众生的功德大。”因而,我们以利他心帮别人做一点事情的功德,远远超过以自私自利心在漫长岁月中的苦修。


一切利乐的来源,其实就是利益众生之心,《入行论》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快乐,全部是从利益他众的菩提心中产生。所以在修行过程中,菩提心始终不能离开,华智仁波切也讲过:“如果没有以菩提心为前提,即便修持无上大圆满,也会成为小乘法,或者变成外道法。”



以前很多人把发心问题没有搞懂,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了这么多以后,非常欣慰的是,还是起到一点成效。如今在外面碰到居士,很多人都会说:“请您加持我早日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有些人可能真这么想,有些人只是为了让我高兴故意这样说,我想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就一直盯着他的眼睛看,但有时候也看不出来。无论如何,这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出去的时候,经常听很多人说:“您加持加持,让我生起降伏他人的力量!”“您要加持我发大财、赚大钱、做大事!”还有一个人说:“我一定要开三个眼,左眼看世间法,右眼看出世间法,中间的眼看我朋友有没有背着我做坏事。”世人总是有奇奇怪怪的想法,但这些都不究竟,最究竟的就是生起一颗利他心,这真的非常珍贵!


法王如意宝说自私自利心如毒药一样,希望大家对此经常思维。这个比喻讲得很好,无论在什么场合中,自私自利强的人迟早都会失败。我们许多争论、痛苦、吵架,全部是在自利心上产生的,如果没有自私自利,那就成菩萨了,大家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其实别人说什么不要紧,只要自己有一口气、有一点能力,就要去做利他的事情。别人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我是这样想的,自己所做的有些事情,终生也不会有人知道,诸佛菩萨以天眼应该知道,金刚上师应该知道,除此以外,自己的付出永远没人评价,更不会有人发奖。但因果是不会虚耗的,没必要为了名声而利益众生。就像有些世间模范,拼命地在人前做一些行为,我觉得这不是很重要,默默无闻地为众生发一点善心、做一点事情,才是我们发心的目的!


敬摘录《胜利道歌》



心心念念都要以仁慈为本


若想变成名副其实的修行人,首先就要发自内心,唯一渴望利益他众。


在念发心偈时,可以有时候观想皈依境,有时候观想慈无量心的内容,有时候心里反复发愿。因为你一点分别念都不起,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就要尽量安住在善的境界中。 


那么,该怎么样发愿呢?“但愿我在辗转投生的生生世世中,连其他有情的一根毛孔也不损害,一心一意利益他们。”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这辈子不一定能解脱,那么在广大无边的轮回中流转的话,就千万不能害众生。


《分别业报略经》亦云:“慧者应当知,慈愍不害生。” 一个人一生中若能守持这一条戒,我觉得就已经非常圆满了。但现在的这个社会,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你们若实在做不到,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励力忏悔,发愿生生世世不害任何众生。 


尤其是,对于依靠自己的眷属、奴仆、旁生等,都要满怀关爱之情。乃至看门狗以上,也万万不要随意殴打、过分役使。我们每个人都说“要悲悯一切众生,度化所有众生”,如果连最近的众生都不爱护,跟父母的关系都特别不好,那根本谈不上什么大乘菩提心。 


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要只关爱自己身边的人,而是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培养真正的慈悲心,随时随地、一言一行、心心念念都要以仁慈为本。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姓董的比丘尼,在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买了很多很多供品。当她摆设完供品之后,感到有些疲倦,便靠着供案暂歇片刻。 


恍惚之间,梦见观世音菩萨对她说:“你不给我上供,我也饿不着。但寺外有四五个难民,快要饿死了,希望你把这些供品拿去给他们吃。救活他们的命,比给我上供的功德要大十倍!” 这位比丘尼惊醒,打开寺门一看,果然有四五个饥饿的人,便忙将供品布施给他们了。 


所以,关爱十分可怜的众生,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现在不管是汉地、藏地,很多人对高僧大德的供养特别多,对一些弃儿、病人、孤寡老人,却不一定愿意花钱去帮助。 


当然,假如你供养的对境,是真正有菩提心、离贪欲的大德,肯定有很大功德。但一般而言, 这些大德也不一定很缺钱,锦上添花不太有必要,倒不如以悲心、慈心布施给可怜众生,这个功德应该远远超过前者


敬摘录《前行广释》


回     向   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