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也是非常出名,非常重要。 |《楞严经》56导读
精彩摘录
1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这一段大家应该是明白的。在《楞严经》当中很出名的,也是很甚深的一段。很多高僧大德在引用的时候也是经常引用,也有一些高僧大德依靠这个偈颂也有证悟的,所以这一段也是非常重要。
怎么说的呢?意思就是说,所以说你如今应该知道,“知见立知”,只要知见能建立起来,了知的话,那么这就是无明的根本;如果“知见”没有的话,那这样的见解,实际上就是涅槃的。那这样的见解涅槃的话,它是无漏的,真心也是清净的,那为什么是中间还有其他物呢?
前面已经给阿难讲,涅槃的根也是除了六根以外,没有其他的;轮回的根也是除了六根以外,没有其他的。但在这里已经讲到了,为什么是这样呢?实际上就是你的“知见”要立的话,不管是有的知见也好,没有的知见也好,那这样的这种“立知”是无明的根本。
如果你“知见”立成是有的话,这就是凡夫的法,也是束缚在轮回当中;如果你“知见”安立为没有,空的,单空的话,那这个也是无明的根本,这是二乘法的根本,实际上也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
那是什么呢?“知见”是“无见”,你的这个知见,有也没有,无也没有,单空也没有,所有的一切了不可得,也就是说远离一切戏论,得到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地获得涅槃。它是无漏也好,真心也好,清净也好,这样的境界当中,怎么会还有其他的有、无、是、非,或者说是等等其他的任何法?是不可能拥有的。
2
这段我看到有些注释当中引用了《五灯会元》的有一个公案。说是当时有一个叫做遇安禅师,他特别对《楞严经》有信心,然后他就开始读《楞严经》,读到这一段,刚才这一段的时候他就开悟。但开悟的时候,好像他的解读跟我们现在的这种标准符号有点不同。
他的标点是怎么样分开的呢?他是首先是“知见立”,这个地方逗号,如果任何一个知见建立的话,“知即无明本”,这个了知就是无明的根本。“知即无明本”,这是第一句。
然后第二句说“知见无”,如果知见是没有,在这个地方逗号,“见斯即涅槃”,见到这个,就已经得到涅槃。
他就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说是有开悟。所以后来他自己也是讲到自己的境界的时候,“此是我悟处。”这个地方是我开悟的地方。
当然禅宗里面用的有几个公案的提法有点不同的,但是有些当中讲到遇安禅师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大成就者。好像他后来圆寂以后,放在棺材里面,过了三天以后,有些弟子很伤心,又去开始挖出来,把棺材打开,然后祈祷他,然后禅师就起来了,他就回来,也给他们说法,说法以后,他要求大家:“以后你们再也不要来打扰我。”然后他又去棺材里面睡下来,后来弟子们再不敢去打扰了。
讲解全集,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