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人生】请问,老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的心不那么空虚?
问答堪布/ KHENPO SODARGYE
Q
&
A
问:
我是台w师大国文系的研究生,我也在当老师,通常是教大一新生。我觉得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刚好挣脱了高中升大学的压力,内心很空虚。他们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习不上心,甚至连作业也不愿意交。请问,老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的心不那么空虚,该怎么去引导他们?
答:
这种现象在很多大学里都存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这些学生。
第一种方法,在大学的课程中,专门设立心理疏导方面的课程。你可以把自己所了知的学生各方面情绪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这些进行剖析,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有些学生不爱学习,刚被大学录取时,觉得很光荣,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然后一边拿着家里不断寄来的学费,另一方面却不好好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班级中应该专门开展一些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作为老师,要长年累月不断地给他们讲,我相信哪怕一个学期当中,只开设七八堂课,这也会转变他们的心。
第二种方法,老师应该与这些烦恼比较重、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单独谈话。因为老师总是面对着一个集体,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跟学生交流,效果不一定很好,因为很多学生对于在公共场合所听到的语言并不是很重视。但是,如果老师特意去找他谈心,讲他存在的问题,他现在应该做什么,或者让他把自己的烦恼和痛苦都向老师哭诉,这样就为他创造一个新的平台,他心里也会有一种安慰感,“老师对我这么重视,我作为他的学生,一定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态会有转变的。
我认识的有些老师,他们每天都专门安排一些时间,与自己班里的个别学生谈话,可能每次只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但他们会一个一个地全部谈完,过一段时间又再谈一次。而且他们会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当中要完成某些特定的内容。这就好像是给别人钱一样,如果集中地给每个人一百块钱,那大家可能不会很重视,但如果是悄悄给对方一百块钱,他就会觉得这一百块是很特殊的,会更加重视。所以,当众赐予跟单独赐予有一定的差别。
我觉得通过这两种途径,每个学生的问题应该能多多少少解决一些。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