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唤醒迷梦 >> 【中论背诵卡片】第5品《观六种品》 返回

【中论背诵卡片】第5品《观六种品》

ShanZhiShi 唤醒迷梦 2023-11-10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老师音频传承,至少应该听1遍:

《中观根本慧论》传承及略释(1)

《中观根本慧论》传承及略释(2)

《中观根本慧论》传承及略释(3)

科判框架、颂词、彩色科判:

【中论科判】框架+颂词+学习背诵(1-16)

【彩色科判】中论广释:科判+框架+颂词

下等者至少要背这四个颂词:

【美图】师言:中论这4个颂词 一定要背诵!

中论背诵卡片

【自律】背下中论 顶礼句&&第1品

【中论背诵卡片】顶礼句、第1品《观因缘品》

【中论背诵卡片】第2品《观去来品》

【中论背诵卡片】第3品《观六情品》

【中论背诵卡片】第4品《观五阴品》


鸠摩罗什大师将第五品译为《观六种品》“六种”也叫“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俱舍论》和《中观宝鬘论》中都称此为六界界分为六界十八界(六根、六境、六识)“界”和“种”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从梵语引申而来,意为执持、种类、种子等。

为什么这一品要破六界呢?

因为有部宗认为,佛经中说过,所谓士夫具六种界---地、水、火、风、空、识。士夫包括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即每个士夫都是由六界组成。既然佛陀说过这样的教言,就表明界肯定存在。

实际上,这只是佛陀的一种方便说法。虽然名言中六界如幻的显现存在,但实相中六界实有的本体不可能存在。为了遮破对方六界实有的观点,进而抉择法无我31,龙猛菩萨宣说了本品。

本品的推理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遮破六界中的虚空界,破的时候是从法相事相和有实无实两个方面观察;之后,以此类推遮破地水火风等其它五界。这与第三、四品的推理方法基本相同。

有部宗认为:虚空是无碍、实有的无为法,通过法相、事相、名相就可以证明其存在,因为这三相各自具有实有的本体,并不是分别念假立的法

这种观点并不合理。因为,如果事相法相各自具有本体,则两者或者同时存在,或者先后存在,但这两种存在方式都不合理如果同时存在,两者就成了没有任何关系的异体法,但对方并不承认两者没有关系;如果先后存在,则无论之前无法相,还是有法相,法相都无法安立,由此事相就不可能存在;若事相不存在,则法相也不可能存在,因为两者互相观待之故。遮破了虚空的事相和法相之后,虚空实有的观点自然无法立足。

破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事相、法相和名相的概念,如果对三相之间的差别分不清楚,就无法对事物下任何定义,因为任何一个法都有法相、事相和名相,只有通过这三相,才能了知一个事物。

什么是法相呢?任何一法,在本体上与其他事物不共的特点就是法相。有时也叫性相,即性质上的不共特点。比如,火具有一种暖热性,暖热就是火的法相。虚空与其它法不共的特点是什么呢?即无有阻碍、能容纳一切法。

所谓名相,是指一个法的名称。比如,一个人的法名或俗名,或者人们说的火等事物的名称。

所谓事相,就是法相所表示的事物本身。它是一种带有特征性的显现,是法相和名相的所依。比如,如果患了强直性脊椎炎算是一个人的法相,那么得了此病的人就是事相。

由此我们就能了知虚空的三相:无有阻碍、能容纳一切法是虚空的法相;虚空本身是虚空的事相;虚空的名称是虚空的名相。


第一句中的“空”指虚空,“相”指法相。颂词意思是,当虚空无阻碍的法相尚不存在时,则不会有虚空法(事相)。如果先有了虚空,虚空就应成为是无有法相的虚空(事相)
承许无法相的虚空(事相)存在有什么过失呢?任何一法都有自己不共的特点---法相,如果虚空没有任何特点,人们就无法辨别它与其它法,如此一来,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无法找到它
以上是正说部分,说明了在虚空的法相未成立时,虚空的事相不能成立。
“是无相之法,一切处无有。”这种无法相之事相法,在一切时处都不会有。
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无论怎样寻找,也不可能找到没有法相的事相,因为每个事相法都有自己不共的特点---法相,如果没有特点,事相就不可能存在。
“若无无相法,法相依何成?”第一句中“无相法”是指没有法相的事相。意思是,如果没有无法相的事相法,那法相依靠什么成立呢?第一句用了两个否定词,好像表示肯定,但其实意思就是说,如果虚空(事相)不存在,那虚空无阻碍的法相依靠什么成立呢?根本无法安立
为什么不能安立法相呢?因为事相和法相互相观待才能成立,比如,我这个人存在,我具有强直性脊椎炎的这一特点才会存在,反之,如果我的身体不存在,则我的病也不会有(我的强直性脊椎炎已经好一点了,所以我今天总拿它举例)。同样道理,如果虚空本身(事相)不存在,那么虚空无阻碍的法相也不可能存在
“有相无相中,相则无所住。”无论在有相的法,还是在无相的法当中,法相都无法安住。
如果先有了法相,则法相无法安立。比如,若虚空已经有了“无阻碍”的法相,就没有必要再为它安立法相,否则就会有两个法相的过失如果虚空本身根本没有法相,也无法为它安立法相,因为无法相是自性成立的,实有的无不可能变成有。既然法相无法安立,事相就不可能成立。
“离有相无相,余处亦不住。”离开了有相和无相的法,在其余处,法相亦无法安住。
总而言之,这一颂是说,如果虚空已经有了无阻碍的法相,则没有必要再安立法相;如果虚空本身没有法相,也安立不上法相;除了有相、无相以外,其它情况下能否安立法相呢?更无法安立。既然法相无法安立,虚空的事相就如同石女的儿子一样不能成立。
通过前面“无法相前事相不合理”和“有法相或无法相事相不合理”两个科判的分析,最后推出:无论之前无虚空法相,还是之前有虚空法相,或者本身没有法相等情况下,虚空法相都无法安立,既然如此,虚空事相就不能成立,此颂即是对此的总结。
因为相法(法相)无法安立的缘故,事相法也不能成立
此处的“可相法”指虚空本身(事相)。现在我们一般叫“事相法”,鸠摩罗什大师称“可相法”,意思没有什么差别。
因为虚空的可相法(事相)不存在的缘故,虚空无阻碍的法相也不可能存在。
前面的道理明白之后,类推就很容易。刚才通过反复观察,虚空事相并不存在,既然如此,与它观待的无阻碍法相怎么会存在呢?不可能存在。
所以,现今可以得出结论:无有法相,也无有事相。
综上所述,虚空法相无法安立的缘故,虚空事相不能成立,因为无有任何特点的法在世界上根本找不到;如果虚空事相不存在,虚空的法相也不可能存在,因为两者互相观待之故;如果没有法相和事相,所谓的虚空就不能成立。
在学《俱舍论》和因明的时候,经常遇到“有实法”和“无实法”这两个名词。有实法名言当中起功用、有本体的法,比如柱子、瓶子等;无实法名言当中不存在、不起任何功用的法,比如无柱、无瓶、石女的儿子、龟毛、兔角等
“离相可相已,更亦无有物。”第一句中的“相”指法相“可相”指事相,第二句中的“有”指有实法。意思是,既然虚空远离了无阻碍的法相和其本身之事相,也就不可能存在有实法的自性。
“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第一句中的第二个“有”有实的虚空;第二句中的“无”无实的虚空。意思是,如果没有有实的虚空,又如何当有无实的虚空呢?
应知道,所谓的无实法,就是遮破有实法的无遮部分,比如瓶子,它的存在是有实法,它的不存在---无瓶,即是无实法无实法要观待有实法才能安立,如果没有有实法,就不会有无实法。所以,如果虚空实有的自性不存在,那么与它观待的无实之自性又从何而来呢?不可能存在
第一句的“有”指有实法;“无”指无实法;“俱”指有实无实法二俱;“非”指有实无实法二非
中观宗驳斥说:“有无俱非中,知有无者谁?”如果你们认为了知者存在,那么他是有实法、无实法,或除此之外的第三者——“有实无实二俱”“有实无实二非”当中的哪种补特伽罗?了知实有或无实虚空的这个人到底是谁?观察之后,所谓的了知者根本不存在。
为什么了知者不存在呢?因为,如果补特伽罗以有实法的方式存在,他就要具足法相和事相,但前面已经观察过,法相和事相并不成立;如果以无实法的方式存在,他就要观待自身实有的自性,但其实有的自性根本不成立,由此无实的自性也不可能成立;而除了实有、无实以外,二者皆非或者二者兼具的情况,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能成立
由此可以了知,所谓的虚空,既不是有实法,也不是无实法;既无法相,也无事相
总之,遮破虚空用了两种推理:一、观察事相法相而破;二、观察有实无实而破。二者并不相同,大家一定要清楚。虚空有实法的本体是通过法相和事相不存在来破;虚空无实法的本体是通过与它观待的有实法本体不存在来破。遮破的理由都很充分
最后得出结论:由于虚空的事相、法相,以及有实、无实的自性都不存在,所以虚空根本不存在
遮破地、水、火、风、识其余五界的方法,完全等同于破虚空的方法
中观宗首先遮破了六界中的虚空界,破其它五界的时候,把推理中的“虚空”分别改为“地、水、火、风、识”即可。比如,如果破“意识”的事相法相,就把“空相未有时,则无虚空法。若先有虚空,即为是无相”改为“识相未有时,则无意识法。若先有意识,即为是无相”;如果破“意识”的实有或无实自性,就用“离相可相已,更亦无有物。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这一推理,只要把意思通达即可;如果要对“意识”不存在做结论,就将摄义的颂词改为“是故知意识,非有亦非无,非相非可相。”总之,以这种类推方式就可以遮破意识等五界
其实不仅六界,世间一切万法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观察。比如,如果有人认为瓶子、柱子等存在,我们就可以用观察事相法相的方法破斥。本来瓶子等诸法都已经包括在五蕴、十八界当中,但由于众生的分别念不同,有时还会执著个别法存在,所以也可以把它们单独立为所破进行观察。如果对任何一法都用这种事相法相、有实无实的方法推断,最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即一切万法皆不存在。
“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前世没有种下什么善根,也未闻思过般若空性的浅智之人,在见到诸法时,或者认为它们有相而堕入有的边,或者认为它们无相而堕入无的边
世间人一般都认为万法实有存在,但这种观点并不合理,已经堕入了常边;有些修行人则认为,万法的本体是单单一个空性(单空),但这也不合理,因为如果认为空性就像碗里没有东西一样,什么都没有,就已堕入了断边。
“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因为他们具有边执妄念,所以,根本不能见到灭除一切边执见的安隐法---真如法性
什么是真正的安隐法(安稳法)呢?即远离一切戏论、不落任何边的万法实相。对于执著有、无等诸边的凡夫众生来说,根本见不到这样的安隐法

◆  ◆  ◆  ◆  ◆ 





扫描关注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