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九课2
(接上文)
当我们修好了出离心、菩提心,就不会再对这些事情产生执著。在此基础上参加长寿灌顶、观长寿佛本尊,就已经达到密乘的程度。因此并不可能有抵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不会和下面的修法相矛盾。
这就好比说,有时候让我们观想一切众生对我们的恩德,有的时候让我们观想一切众生是我们生厌离心的对境。那到底我们对众生是生厌离心,要离开他们呢?还是要观想众生是我们的父母,要理解他们呢?这二者好像很难调和,其实也没什么难调和的,这也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如果你在低层次中,一定要观想众生和整个世界的不足之处,让自己看破放下,生起出离心,这时候一定要观过患。生起出离心后,就要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此时就要观众生的功德以及对自己的恩德。这就要走近众生,发起利他的心。如果还是观众生的过患,心就会和众生越来越远,这时就要观他人对我的好处,对众生生起慈心。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是没有矛盾的。
佛法中所有的大学者,这么多大德,经历了那么多,都没有出现问题,突然被一个初学者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我们很喜欢把层次搞混,把世俗谛和胜义谛,出离心和菩提心,观寿命无常和长寿法会搞混,这个层次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法义要在不同层次理解,只要把层次划分开,意义一下子就出来了,不但不矛盾,而且次第森严、非常明显。让我们生起信心,让我们的心逐渐靠近解脱。
“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死魔好像太阳下山一般。太阳西下时,太阳越靠西,阴影越靠东,慢慢地就会把整个大地布满。死亡的来临就好像西下的阴影一样,片刻不停地逼近我们。
什么时候死,谁也确定不了。当然我们都希望万寿无疆,最好不死。但很多事情都不能按我们的心去达成,否则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死亡,也不会有痛苦了。虽然我们想“越晚死越好”,但什么时候死,的确是不确定的。也许我们规划了几十年的事情,有可能死亡明天就到来,谁知道呢?我们的阿赖耶识中有太多以前所造的突然死亡的习气,在这里埋伏着,谁知道突然哪一天爆发一个,又再爆发一个。我们完全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以前在轮回中造下的死亡的因会突然现前。死亡的因不确定,何处死也不确定。有些人本来在家里好好的,突然想要去旅游,发生了飞机失事。他没想到哪个地方死,什么方法死,这全都无法确定。这就让我们很精进。
假如死期确定,我们肯定会懒惰。可能有人会说,极乐世界的众生不用观无常,就可以懒惰。这个不一样。我们是在娑婆世界,根基已经很差了。极乐世界有净土的功德、阿弥陀佛的摄持,虽然寿命是无量的,不用担心死亡,但也绝对不会懒惰。因为环境决定了他不会有懒惰的因。我们这些众生,本来就在轮回中,如果再不精进,一定会懒惰。
所以,假如我确定三年就要死亡,很多人就会想:哎呀,三年啊,赶快抓紧时间去玩,赶快吃、赶快喝,肯定会是这样想。修行人则会想,如果还有十年、还有三年,那我最后一年再精进。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内心中有了死期不定的观点,死期的确无法确定,怎么观察也没办法推翻。有些道友说:“我明天一定不会死”。这个不是理论,你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证明“我明天一定会出现在你面前”。根据的因在哪里?根本没有。所以只是说说而已。
因此死期是不定的。有些大德、活佛也会打卦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某某活佛给一个人打卦,有三年寿命,但是这个人打卦之后很快就死了。这个是没打准呢还是故意的?我们就要知道打卦也不可靠。为什么有的时候老是听到,“哎呀,这个怎么没打准呢?”打卦说是五年寿命,结果好像三天之后就死了。如果真的每个卦都很准,我们就会缘这个因缘产生常执,修行就没有意义。有人又会这样说:很多人卦都打错了,卦相明明是这样,实际上却是那样。打错了也是为了消除我们这方面的执著。所以打卦也是不可靠的,完全确定是不行的。
还有很多故事也说明这个问题。本来度母授记了不会死,但还是死了。这个时候大德就说,这个业力太大了。度母亲自授记的人,都没有救下来,这个公案你们也可能看过。度母亲自授记的还有变化的,何况是某某打卦的人打的卦,或者某某算命的人算的八字,这个不能很肯定的,或者本身就没法确定。所以谁也不能肯定明天不会死、今天晚上我不会死、现在我于呼吸间不会死。
如《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
“明日死谁知”,明日死还是不死,谁能够了知?既然不知道明天死不死,今天就要精进。所以上堂课也说了,修法不能拖延。有些人想:我如果想下辈子和这辈子是修行人,一定要这辈子开始修;如果说明年和今年修,一定要选择今年修;下个月和这个月选修,要选择这个月修;明天和今天修,今天就要修;以后要修和现在修,就选择现在修。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会到来。哪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去挥霍和浪费?这样去观想,对我们的鞭策力量非常大。
“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死主阎王爷统领的死亡大军,难道是你的亲戚吗?如果是你们家的军队或者亲戚,那么可以网开一面,但是不是的,因此就不能肯定你明天是否不死,没任何的因缘。
又如怙主龙树说:“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这其中的意思是说:人们处于安然的沉睡中,平缓地向内吸气向外呼气,可是也不敢肯定在这期间就不会死亡,对于在睡眠期间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也应当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怙主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在我们寿命中有很多违缘,所以多害即无常。如果生命没有违缘的话,就不会担心无常,实际上生命中违缘是很多的。生命在形成的时候就是由于受到前世种子习气的影响,于某个时辰降生到某个地方。从算命的角度来讲,是有一定的因缘的。之所以降生在这个时辰而不是那个时辰,其实和以前种的因有关。在降生之后还有很多人为的或者横死的因缘。本来寿命有75岁的,但是由于过度挥霍、饮酒或者纵欲无度,很可能50多岁生命就终结了。
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干旱、洪水、地震、瘟疫、战争,尤其是恐怖袭击,一个炸弹下去很多人就死了。当你前一刻还在跟菜贩砍价,后一刻已经被炸死了。谁能预料到?没法预料。违缘非常多,虽然我们暂时没有遇到,但是哪天遇到我们不能肯定。所以说“犹如水泡为风吹”,就像水中的气泡一样脆弱,风一吹就炸裂了。
“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我们在沉睡的时候,一呼一吸之中,能从梦中醒来很稀奇。睡眠时基本上没有防护力,虽然只是一呼一吸,什么时候不再呼气、吸气了、死亡就来临了,人生就终止了。所以能在睡眠中安然醒来,这个时候就要观想很稀奇。平常根本就没有这个感觉,又是美好的一天来到了,然后擦擦眼睛就起来了。没有想到又居然醒过来了太稀奇了。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这样想,说明无常已经进入了我们相续。这也是一个标志(验相)。没有生起这样的感觉之前,对于无常的修法还是要不断地去串习。因为我们真正的心离无常的境界还差很远。
现在我们这些人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死,但因为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
这点讲死期不定,因为人们对死期不定这点没有产生一定的觉受,所以就开始追求世间八法。华智仁波切讲总有一天我们都要死,基本上小孩子以上都会知道人总会死,但是很多人会刻意回避,不去想。看到别人死亡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很多人在处理别人的尸体的时候,总是觉得这是别人的尸体,没有想到哪一天别人也会处理我的尸体。
修行的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地去观修死亡无常,作为修行人都要死的,这个是确定的。但是没有在“一定要死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观修,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
第一个状态可能达到了,一定要死已经能确定了,但是第二个死期不定没有修好,这也是检验我们的标准,或者说我们到底达到怎样的状态。可以这样去观察,死亡肯定会来的,99.99%的人都能确认这一点,但是死期不定这一点很多人没有真实地去观修、没有去重视。死期不定其实很重要,有可能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地点以任何的方式死去。有些影视作品中也会提到死期不定,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死亡,死神会以各种我们无法了知的方式突然降临。如果你在死亡来临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那么死亡随时来随时迎接。
因此作为修行人来讲,内心中应该达到这种状态,我已经准备好了,就看你什么时候来。如果你有这种心态的话,那你就有十足的把握了。这并不是那种意义上的不怕死,完全是做好准备的。而死亡已经早就是呼吸的一部分,已经变成生命的一部分了,生和死完完全全的平等了。这个时候有生有死,能够接受死亡,不但接受死亡而且我已经做好准备,已经有把握了,这个时候就修行有成了。没有达到这个状态还是需要精进。
假如说我们反观自心,发现还没有达到这种状态,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答案就很明显了。是要这样沉迷下去、这样沉睡、这样消沉吗?还是说既然现在我没有把握,就更加应该精进,否则万一死亡来了我拿什么去迎接呢?因此我们应该念珠拿出来,或者祈祷地藏王菩萨,或者该念的念、该观修的观修。当我们知道死期不定,内心完全放下。如果内心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就因为耽执不死,反方面的心态会就出来。
以前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和道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也讲到了寿命无常,到底明天死亡来还是不来,其实我们都没办法肯定的。明天死亡来还是不会来,各占50%的机率。观想死亡来还是观想死亡不会来,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态走向和精进与否。如果观想明天死亡不会来,或者说明年死亡不会来,就会自然而然去追求世间的事情。因为我们内心中认为死亡不会来,就不会迫切地准备去迎接死亡,就会懒散。这样就被以前的心态所左右,开始去追求世间八法、虚度人生。
假如观想明天死亡有可能会来,心中就会一下子开始紧张起来。既然有可能明天死亡会来,现在我在做这些世间琐事有什么用呢?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多修法。在死亡到来之前,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积累资粮、念佛持咒、做一些善法。如果我们认为死亡会来,就会精进;如果我们认为死亡不会来,就会懒散。在这两种各占50%机率的想法中,我们一定要选择去观想“死亡”可来会来。因为只有这样的想法,才会鞭策我们精进。实际上,我们确实也是没办法肯定死亡何时会来。
“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如果执著于这个事情谁得罪我了,骂了我、打了我,他就会在世间法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但是如果知道死亡马上来了,就会根本没有心思管这些,因为马上就要死了,这些事情对我来讲都不重要了。当我们没有真正生起死亡无常观念的时候,似乎每个小事对我们来讲都是很大的事。但是如果真的当死亡到来的时候,再回头一想的时候,那些事情全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我们内心中能够产生这种无常观念的时候,平常那些让我们产生烦恼的,动摇我们相续的言论、思想、境遇等等,都不值一提了,完全可以超越。所以这也是安住在无常的巨大的加持力,改变了我们的心态和观念。不会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争取到怎么样,失去又怎么样?等死亡真正到来的时候,这些都得放下。这个时候要去想,怎么样才能将对于死亡有用的修法转为道用?不会再以世间人的思想、世间的方式去处理事情,而是会用正法的状态去处理。这个时候就会去想,总归要死亡,应该多做点善事。这样就把事情转成了善业。以前可能怕自己吃亏的,现在没事就吃点亏让对方高兴高兴也没什么。经常性保持这种状态,别人看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对自己来讲,也是放下、看破了很多东西。
正当我们沉湎于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之时,死主阎魔很可能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来到我们面前,到那时,纵然拥有英勇的军队、强大的势力、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才、美女的身色、奔驰的良驹也都无济于事;
不论是修行人或者非修行人,在家人或者出家人,如果内心没有产生无常的观念,就非常可能沉湎于法本中描绘的这种状态中,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不修习佛法的人,也在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开店、做生意算计别人、上班等等,都是为自己今生的安乐、今生的幸福,今生的名誉在奋斗。修行人也可能在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等等。正当我们在兴致勃勃地埋头苦干的时候,没有想到死亡真的到来了。那个时候说我不能死,我的事业刚刚起步等等,在死主面前怎么样哀求都没有用。
和有些画像中的一样,死主阎魔“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当然这有可能是一种表示,死主就是个神。到那个时候,纵然你拥有英勇的军队、武器装备是超一流的、世界最强大的,也没办法用来抵挡死亡;有强大的势力没也没用,你说我是一个黑老大,我的权势很大,这个也没用;丰富的财产,身家过千亿也没用。能不能用财产来延长寿命呢?根本不能。有智者的辩才,从道理上有可能辩得过死主,但是实际上你再怎么能辩,最后还是把你带走;美女的身色很漂亮,可以去选秀,可以让大家都很羡慕,但在死亡到来的时候,还是没有用,马上就会死亡。不管是水灾、地震、车祸,还是发生战争,一刹那之间就会死亡。以前奔驰的良驹就是赤兔马、汗血宝马等等,现在就是好多的轿车,纵然拥有这些也无济无事,何况说很多人还没有拥有,还在追求过程中呢?面对死亡时,这些东西拥有了没用,没有拥有也没用。一辈子辛辛苦苦去追求,即便你追求到了又怎么样?
这么多人怀揣发财致富的梦想,起早贪黑地去赚钱、投资,有的是赚点小钱,有的则是股市突然崩溃,一下子就血本无归。很多人想要致富,但是终其一生没办法得到,就在这个状态中死亡。有些人虽然得到一些,但是得到了又怎么样,一旦死亡到来的时候,即便是拥有一个英勇的军队,或者自己本身很能打,但是能跟死神打吗?钱财很多能买通死神吗?什么用都没有。还有些人说我和我妻子的感情特别好,所以我不能死;有些人说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小孩要养;有些人说我要跟弟子讲法,死亡到来的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内心积累了够强大的善根,则是有用的。这一生的财富、名誉、感情,还有所谓的姿色、奔驰的良驹,这些死亡到来的时候一点也带不走。前行后面会讲到,就像酥油当中抽一根毛一样,干干净净地走了。真实意义上的净身出户。所以死亡到来的时候,有用的只有善根。
因此,我们要用死期不定的剩余的时间,来追求完全没有用的东西呢?还是要用这个死期不定的剩余的时间追求对死亡有用的东西?这个选择题很好做。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一定要选择对死亡有用的能带走的东西。否则打拼了这么多,创造了这么多财富,什么东西都带不走,心不甘情不愿。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是面对一样的选择题,是要去追求一些临死根本带不走的东西呢?还是说要去追求一些临死可以带走的,可以在死亡的时候用到的善根呢?当然选择善根。如果我们通过观修,内心中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真正地舍弃世间八法,去认真行持善法。
即便钻进一个无隙可乘的铁箱子里,外面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的兵刃,箭矛的尖端指向外面围绕保护着,也丝毫守护不了、遮挡不住。
即便是钻到一个没有缝隙的铁盒子里面,外面有很多的勇士拿着兵器守护,而且弓拉开的,箭和矛的尖端指向外面,连一只鸟也飞不进来,守护得非常严密,但还是会死。就像2012来的时候,很多人定制了一些铁箱子,好像在这里面可以生活多少年,但是后面都是没用的。如果世界末日来了就躲在这里面,但是外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铁箱子也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一方面大家对死亡很恐怖,求生的欲望很强,这是从轮回的角度来讲,也是人之常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即便躲在这样一个铁箱子里,最后该死的还是会死。就像讲的公案一样,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圣者能把人放在钵盂里面带出来,但最后把钵盂劈开的时候,里面的人早就化成血水了。所以如果说你的业力成熟了,即便是佛陀或者大圣者的力量也没办法守护。
当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时,他只能是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后世的大道中。
当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脖子上时,就是死亡到来的时候。除了一些修行人之外,基本上都是面色铁青,非常不甘心情不愿、眼泪汪汪地,在留恋今生的状态中死去,最后五体僵硬。在世间中名望再大、再漂亮的人,死后还是得这个非常可怜的状态,完全没有办法自我救护。不修行的话我们自己就会变成这样的状态。在观修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一句话看成:如果我不修行,就会像这句话中所描绘的情况一样:“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后世的大道中”。这就是在世时不选择修行、不精进修行的结果,到了最后谁也帮不了你。
此时此刻,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饮食无法引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亲无助、无计可施,也无有任何尊者的大悲(所能庇护),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
死亡到来的时候,一些身手很好的勇士也救护不了你。如果在世的时候,可以徒手爬楼火灾的现场把你背下来。但死亡的时候勇士也是无计可施。“大德不能吩咐”,有些大德有威望,他吩咐的事情都能得到响应,但是死亡的时候大德也没办法吩咐说:某某死神你不要为难我的弟子,他是很乖的一个弟子。
“饮食无法引诱”,好的饮食可以引诱一些人,让他们松口,中国人在谈判的时候都在饭桌上,有的时候也是因为气氛,也有美食引诱的意思。有的时候调伏一个人的心识,可以做很多好吃的。即将死亡赶快做两大桌酒菜摆在死神面前,死神一看这么好的美食就开始吃,吃饱就忘了、回去了,这个也是不可能的。
“无处可逃,无处可躲”,躲到那个地方都不行,躲到天界、须弥山或大海里也不行。《法句警喻经》引用教证说明,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躲在须弥山的山缝里面,死神一定找不到,但最后还是死了。因为海底也死了,虚空也死了。所以说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死的时候想要找个不死的依怙都没有(并不是说死亡的时候三宝能作为依怙),这个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依怙可以保证不死亡。
“无亲无助,无计可施”,也没有任何的尊者大悲能庇护。尊者的大悲本来绝对是可以庇护一切众生的。但是死亡到来的时候,皈依尊者的大悲庇护我,让我不要死亡,这种意义上的庇护没有,我们千万不要误会。
“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平时我们遇到横死的时候,药师佛经中也念到,如果遇到横死,一心一意称念药师佛名号、药师佛心咒的话,这些横死都能遣除。所以说药师佛的力量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寿命已经到头,就是说本来75岁的寿命已经用尽,这个时候开个很大的药师佛法会,所有的人念药师佛的名号和心咒,也没有办法延续寿命。
但是横死是可以的,比如说,本来是75岁死的,但中间出现了很多横死的因缘,有可能半路夭折,这个时候办一些药师佛的法会,念一些药师佛的名号、心咒、按照药师经中讲的供四十九盏灯,这些做好之后,就可以延缓寿命,把横死的因缘灭尽。但是如果寿命已尽,则是没法延续的,所以佛陀也没有办法帮助我们。
因此我们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
这就是第三个要诀。刚才说了这个科判下有三个要点,第一个是决定死亡,我们已经学了;第二个是死期不定,这个也学了。第三个要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正法。在这一段中用很大的篇幅给我们介绍了,如果用剩余的时间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追求世间的受用的话,这些东西有可能追求不到,即便追求到了,最终也会离我们而去。我们没办法带走任何一根针一根线。这些东西没办法利益我们,所以这些追求是没有用的。
知道这个情况后,切切不可懈怠懒惰、一拖再拖。按照一些大德的讲法,在《西藏生死书》中,索甲仁波切讲到了东方式的懒惰和西方式的懒惰。东方式的懒惰(以印度人为例子),天天坐在大街上晒太阳、喝茶、聊天、听收音机等等,啥都不做也不劳动;西方式的懒惰:忙忙碌碌,从早到晚都很忙,忙于工作。看起来是西方人更勤奋,但是从修行佛法的角度来讲,这是两种懒惰。喝茶晒太阳、不修正法,是懒惰;天天忙碌于琐事,不修正法,还是一种懒惰。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我很精进很勤奋,我没有懒惰,不是这个意思。
此处的懒惰不懒惰,主要是看是否精进修正法。不管什么样的方式,不修正法就是懒惰。我们要知道这两点,切切不可懈怠懒惰。如果自己很忙、事业很大,没有时间休息,还是要尽力把心转向正法。还是要抽时间修行。因为我们再忙,利益可能有一点,但是在临终时起到的帮助太少了。而且死亡之后对我们的利益也太少了。所以说这种忙,虽然很勤奋,但不一定对自己的临终有利。
这两种,一种什么都不做,晒太阳似的懒惰,还有一种是非常勤奋的工作上的懒惰,都要想法设法地去掉。当然活在世间很多人不去工作也不行,不做事情也不行。这些方面肯定会去做,但是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是暂时的利益,究竟来说是没有用的,终归是要抛弃的。我们必须要非常确定这一点。而把主要的思想放在正法方面。
正法在心中永远排第一位。在行为上是否排第一位,就要看情况而定。如果一个在家居士,佛法在心中排第一位,行为也排第一位。用十个小时念经修行,剩下的时间做家务和工作,这肯定不行。佛法在心中肯定是第一位,但是行为上有可能排第二、第三、第四乃至于最后一位。在别人面前显现的有可能只是抽一点点时间修法,乃至于有些时候佛法的行为在生活中可能一点踪迹都看不到,但在你的心中是完全安住于正法状态。有些家庭就是不允许坐佛堂、不允许拿念珠、不允许你修行。因此只有在行为中一点也不显露。佛法排第一的意思就是在心中永远排第一。所有的事情比不上佛法的利益。
但是,对于出家人来说,心中佛法排第一,行为中排最后,那是不行的。出家人行为上佛法也要排第一,其他往后延。但是在家人,心中佛法排第一,行为上排第几要看家庭的情况而定,家人能够接受怎么样的状态,这个时候再去协调。心中永远不能舍弃,永远要精进,但是行为上要做一些让家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方法,这是双赢的方式。大恩上师说过,我们内心中没有任何东西在心中能抢占佛法第一的位置。在行为中怎样做,看修行人实际情况而定。这方面没有办法一概而论。
所以“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这个是决定有益的,在临终时、死亡时、中阴中决定有利;假如后期投生,决定有利,这个就是殊胜正法。如果修的好,临终就证悟了往生往极乐世界。实在不行,下一世投生的时候,因为今生的精进修行而成为一个利根者,能够很快地遇到正法、和佛法相应、获得解脱。
所以说,我们知道无常观想三个步骤,最后一个就是临终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用。潜台词是其他东西没有用,不值得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临终应该舍弃的法,应该用最大精力和时间去追求临终时有用的正法。这个是观修无常给我们带来的实际的指导。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备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听闻辅导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