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最无私的给予,是明白你我之间本没有距离 返回

最无私的给予,是明白你我之间本没有距离

理想地球论文大赛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8-07-06

文 / 圆耹

来源:2017理想地球大奖获奖论文



本文从广修供养的含义、为何广修供养能够开发潜能,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通过广修供养更好地开发潜能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普贤大愿开发潜能的原理及实践方法。


关键词:广修供养;普贤大愿;潜能开发;自他一体;因果循环



《华严经》被称作“经中之王”,涵盖宇宙人生的真相,其所有的内容都可圆满归摄于《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行愿品》又被称为佛教的发愿之王,其中的“广修供养”是让我们从“迷”到“悟”、开启无限心量并发掘无量潜能的捷径之一。


01

广修供养的含义

“供养”在字面上可解释为供给滋养,所有使对境尊贵、荣耀、美好,或是给对境带来方便快乐的广大行愿都可以称作供养。具体来说,供养可分为有上供养无上供养两大类。

 

所谓有上供养,即供养人间天界能得到的供品。在佛前最常供养灯、香、花、水、神馐(美味饮食)这五种供品。通常自己认为什么东西最好,都可以用其作供养。这种供养里又包括了实物供养意幻供养两类。如果有条件,就把自己感觉最殊胜庄严的资具用作供佛,新鲜、健康、清洁的供品都是如法的选择;如果暂时没有条件,可以使用意幻供养,观想将人间天界的各种殊妙之物用作供佛,也可通过现在的网络佛堂等方式。不论有实或观想一切境相的供养,最关键的是虔诚。


所谓无上供养,其实就是法供养。之所以说“无上”,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一切供养中,以法供养最殊胜,因为最有益的就是以正法饶益众生,令众生获得趋入正道的究竟解脱;另一方面,以广大胜解心、安住三轮体空(不见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观想普贤云供,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容易做到,所以称为无上,需要通过尽心尽力修持佛法和利益众生这种供养圆满资粮。


普贤菩萨的大愿是“广修供养”,即广泛修习供养,如“普贤”之名,即有普遍善妙之意,其所供养对境之广,没有亲疏远近与尊卑之分,不仅仅是供养诸佛菩萨,而是推及所有众生。众生就是未来的佛也是成佛的因,故应对万事万物心存恭敬,广行布施供养。实际上,普贤大愿每一愿都并不孤立存在,“广修供养”作为普贤十大愿之一,其所蕴含的深意如因陀罗网前的明灯般,与其他大愿灯灯互照。当我们在礼敬诸佛时就是在修供养;我们在称赞如来时也是在通过赞叹的供养开启自心无尽的慈悲、智慧;我们忏悔业障就是在拨开自心的茧,以清净心更好地行持供养;随喜功德就更是直接在对他人的美德做供养;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都是在通过供养祈请,依止善知识,开启自心如来宝藏;恒顺众生也是通过随顺做供养;普皆回向正是把功德供养一切众生。这样的发愿尽虚空遍法界,含如来藏广大无局。当我们的愿心与佛心相映,愿以更多的利益供养无边众生时,就是在开发自性佛,自然会得到佛陀的加持,转迷为悟,成为“超体”。



02

以广修供养开发潜能的原理

1. 自他一体,遇见自己

学佛之人常说,生佛一如,拜佛就是在拜自性佛,通过忆念诸佛功德,开启自心性本具的美好。同样的道理,你所遇到的外境,都是你自心的化现,自他本是一体。而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了假象,以为我就是这个躯体,忽视了“我”与外境间的相融。认真去找“我”,“我”本是不存在的。人不是生活在虚空中,我们的各种情绪多为外境触动,看到他人开心我们会被感染喜悦,看到他人受伤我们也会难过忧心。我们与众生的关系,就像是自己的左手与右手。一切苦乐顺逆的体验,都是在通过外境的显现,让你认识到自性中的光明。


当悟道了“我”的存在不过是一念梦心,自他一体才是真相,就能够破除对自我的爱执,也减少斤斤计较、悭贪吝啬和各种人我分别的痛苦,能够更好地行持广修供养。其实,供养诸佛菩萨、供养众生都是在供养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美好。反过来,供养中必须带着诚心恭敬,开放心态,接纳一切,可以发觉并放大对境的优点。当我们抬高对方、放低自己,即能让自我学会谦卑尊重,遣除慢心,获得真理和功德。通过广修供养,能使我们进一步减少对“我”的执着,泯灭是非取舍的分别心,开启包举宇内的无限心量。万法唯心,境随心转,当无量心被开启,万事万物都会成为助缘来成就你。


2. 因果循环,越分越享

因果循环发展是自然规律,对众生广修供养就像是播种,把自己有的福报分享给他人,你给世界多少,世界就会给你多少,播种越多将来收获也越多,因而越“分”越“享”。从因果规律可以看出,利他是利己的基础,没有利他就没有利己。实际上,人活在这世上就是广修利他的供养、为奉献自己而来的,点亮他人也必将照亮自己,成就他人就是在成就自己。


对于诸佛菩萨和圣贤尊长的殊胜供养,也似一种超级链接,如是因如是果,供养了什么就会链接到什么,链接到什么就会渐渐成为什么。一分恭敬供养得一分加持链接,多一分链接就多一分大爱、美好、高尚,例如我们供养上师三宝,就能够链接到上师三宝的智慧、慈悲、光明;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并随文观想发愿,就能链接到普贤大愿的无限心量,与诸佛菩萨链接,佛的智慧、慈悲、愿力就自然而然地流入我们生命中,成为所谓的“感应道交”,由此开启我们生命的无限潜能。



03

广修供养在生活中的运用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广修供养,而多数人却尚未觉知,往往把念头局限在了以为是为自己的迷雾里。例如一位女性,在家是一位妻子,照顾一家老小生活起居是一种供养,培养孩子成才也是在为社会做供养;在外是一位员工,工作中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是一种供养,做好工作帮助老板合理合法地营利是一种供养,与同事互相协作、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还是一种供养……我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身份,这些身份就像是菩萨的不同化现,去供养众生广行利他。只是众生是未觉悟的佛,身怀如来宝藏却不能自知,常常狭隘地以为是在为一个“我”,让本要收获满满的福田,只有为数不多的积资净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转变的不是生活的方式,而是自己的心态。明白自他一体、因果循环,供养他者就是供养自己,以一种欢喜心去精进供养、广修利他。只要能够给众生带来快乐,让他者的生命喜悦、美好、成长、升华,这都是一种供养,也正是菩提心的要义所在。善用其心,一念之转,就可重获无量功德福报。


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诸多运用广修供养使潜能开发的事例。如被称为新加坡国宝的115岁高寿的居士许哲,在她眼中,世人皆是她的兄弟姊妹,近一世纪中,她不间断地广修供养,倾尽一生救助贫病无数,她的身心却超乎同龄人的强健青春,因有爱而不老,还渐渐长出了一种“心想事成”的能力。许哲创办的养老院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助得以运作,好几次在即将面临断粮的窘境时,总有好心人及时送来所需,许许多多的资助物品莫不如是。许哲学习瑜伽的经历也是这样,当她觉得瑜伽很好想要学习时,就很快有人来教她,后来她又把长期修习的瑜伽传授给了更多人。


印光大师曾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佛的位置,用佛的智慧慈悲待人处世,把诸佛在果地的觉悟贯彻到我们现在的因地中,可得到诸佛如来的果地。当我们反复持诵普贤大愿,随文入观并学佛发愿,正是通过佛菩萨最殊胜的愿力清净自相续,开发自心性中本具的如来藏,以此获得无边胜福与究竟的解脱。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每个人都有无量潜能,等待你去开发,众生遇见的一切,都是在遇见自己。在生活中广修供养,以普贤行愿摄持,用心念的转变与更好的行动供养利他,让法义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来,广种慈悲智慧之花,必得生命回赠无尽芬芳。


- END -

注:原文标题为《从广修供养谈潜能开发》,内容略有删改。

关于“理想地球奖”

理想是不分国界和肤色的,它关乎人类共同的幸福所向。当我们超越个体的成就,去关心这颗蔚蓝星球的命运,关注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损益得失,个体的生命质量,将由此得到一次美丽的升华。所以我们设立“理想地球奖”,旨在奖赏无私利他的理想,和心系地球的胸怀。这些理想和胸怀,将在参与者的论文中得以表达。我们期待一切美好的心灵,能通过文字、声音,散播给更多的心灵。


RECOMMEND|推荐阅读







他用夹过肉的筷子,碰了我的素饺子——一场家庭聚餐引发的思考







没有众生的福田,哪来菩提的芬芳







每一个众生,都是红尘中流浪的白马王子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开放|包容|求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