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时间黑洞”
【编者按】
你是不是经常感到:这一天好像没做什么,就不知不觉结束了?
事实上,很大的可能,是你的时间都被两个「时间黑洞」吞噬了。哪两个呢?微信上的同步对话,以及漫无目的的网络浏览。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让你的时间一点一滴流失,而你毫无察觉。
当你跟同事或朋友在微信上一来一往对话时,你实际上是什么都干不了的。为什么呢?
很简单:你的大脑需要不断在对话-工作中切换,每一次切换到工作时,都需要至少几秒钟的时间重新进入状态 —— 而在这短短的几秒内,新一条信息又过来了。
于是,重新读对话,组织语言,再重新切换状态……
不要小看这几秒钟。大量的「几秒钟」堆积起来,就足以让你的一整天变得一事无成 —— 而大脑无法觉察到这一点,因为它一直忙着切换状态,它会认为这一天「非常充实」。
所以,我有一个很多年来的习惯:除非我现在就想聊天,否则,我一定会要求对方把事情一次性讲清楚,发过来,等我的工作告一段落时,再集中一次性回复所有信息。
这个方法看似毫无技术含量,但实际上,它也许是最有效、又最容易被忽视的时间管理技巧了。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缺少系统的修法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很多人在刚开始学佛时进步很快,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不前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系统的修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基础的修法,并且加以重视。如果没有加行基础,就妄想一步登天去修学高深之法——大圆满、大手印等等,最终必然会因根基不成熟而一事无成。
所以,应当从最基础的法修起,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反躬自问
佛经中讲,修行人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上等修行人一天比一天好,每天都会有收获;中等修行人进步虽然略逊一筹,但每个月都会有新的突破;下等修行人至少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有进步。
我们回过头来反躬自问,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种修行人呢?
今年能否比去年有所进步呢?
如果连这点都不能做到,我们就不属于上、中、下三种层次之列,但除此之外,又没有第四种修行人。
这就只能证明,虽然我们自诩为修行人,却根本不配修行人的称号。
蜗行牛步
我见到过一些皈依多年的居士,漫长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他们还没有修完最基础的法。
这种情况很糟糕,很令人失望。原因何在?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动力,所以在修行上才会蜗行牛步,甚至打退堂鼓。
法王如意宝在学院传讲大圆满法时,要求必须提前完成五加行,否则就不允许听课。
在这种压力的逼迫之下,许多人的加行就能够如期完成。当然,如果只是完成了一个数量,内心却没有相应的发心和动力,则所有的修行也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内心不会有什么真实的收获。
所以,以“清净的发心”摄持,而进行“系统的修行”是至关重要的。
不造作的菩提心
佛经言:“人身难得、寿命无常”。
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跨入了三、四十岁的行列,以后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人生几十年转瞬即逝,如果这一世没有抓住机会修行,下一世就更难把握了。
所以,必须要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下一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对这一世的最低要求,是要进入“大乘菩萨的资粮道”,这是向修行旅途启程所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步入大乘资粮道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有“不造作的菩提心”。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