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此是贪心最难防 返回

此是贪心最难防

HDZGGW 正觉海 2023-04-12



佛陀在尚未成道之时,在菩提树下抵御了魔王波旬率领的魔众大军,最终悟道成佛。作为欲界的老大,魔王波旬的杀手锏就是通过种种欲望来控制他的眷属。欲界众生一旦被贪欲所束缚,就难免沦为魔王的阶下囚,从此身心难安,长久遭受烦恼和痛苦的折磨。而各种欲望最擅长伪装成虚幻且短暂的快活、享乐、刺激和幸福,人们常被其假面蒙蔽,却无视背后布满荆棘的陷阱和日益临近的重重危机。

那么,到底什么是贪欲?贪欲又有哪些过患呢?



欲望也即贪心,贪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贪心,包含了对财、对色、对名,甚至是对解脱的欲望。狭义的欲望,则仅仅是对名、利等的贪图心。

只要有了贪心,而且不加控制,任其自由发展、成长壮大,它一定会无限膨胀,使我们不知满足,进而受其奴役。短短的人生,就在拼命追求虚幻无实的目标与竭力填满欲望的沟壑中蹉跎了。大限临头回顾一生才发现,幸福的时候少之又少,不幸福的时候却占据了人生的大多数时光。贪心不仅会毁掉这一生,也会毁掉下一世;不仅会毁掉自己,还会毁掉他众。



第一,每个人都有贪心的种子。普通人即使是在没有产生贪著念头的时候,甚至是在深度睡眠的时候,贪心的种子也一直存在心里,只是贪心不明显而已,这是最大的根源。

第二,外在的因缘。比如,在看到隔壁邻居的汽车比自家的汽车好时,就会产生一种贪欲心:我一定要买比他家更好的汽车!在没有看到邻居汽车的时候,后续的想法是不会产生的。所以,看到邻居的汽车,就是此贪心产生的外在因缘。

有了外缘,就有可能产生各种烦恼,这是第二种因缘。

第三,非理作意,这也是最关键的。因外因刺激而产生烦恼,佛教称之为非理作意,也即不理性、不合理、不合实际的观念。

每一个人都希望过幸福生活,包括动物也是一样,但仍然有很多人不幸福,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内在精神上的一种因果关系。当我们越希望拥有更多物质的时候,欲望只会让我们更多地付出,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成自己的心愿,同时我们的压力就更大,生活就更匆忙,休闲的时光也会更短暂。最后,我们的幸福感也会全部被剥夺。虽然欲望的初衷,是为了自己幸福,结果却把我们的幸福毁掉了。所以,适当地调整欲望很有必要。



当然,我们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放弃一切欲望,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大乘佛教非常人性化,不会要求所有修行人都要当苦行僧,而是提倡不堕两边走中道的生活模式。所谓中道,就是不要太极端。比如,本来有条件过上比较优裕的生活,却以为吃苦就可以解脱,而刻意不吃不喝,身穿破衣烂衫。这些做法对修行不但没有帮助,有时反而会成为修行的阻碍。反之,不知惜福而过着穷奢极靡的生活,也是一种极端。选择中道,适当控制欲望,才是可取之举。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