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33:正论之二十九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
最好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在心的本性显现出来的时候,就会真切地体会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除了“光明”或“空性”这两个词所代表的境界之外,所谓的色、受、想、行、识,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无中生有的一大堆幻觉。
尽管不是登地菩萨,更不是佛,但作为修行修得比较好的凡夫,也可以进入这样的境界,这就是初步的证悟空性的智慧。
由于这只是初步的证悟空性之智,因而对断除我们的烦恼来说,当下还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即使在一两次短短的时间当中深深地体会到空性光明,但在我们的心中,与空性光明相反的,非光明、非空性的执著却已经根深蒂固,并且有很强的力量,所以它们对普通凡夫的影响还是特别大,在这个时候,微弱的空性之智暂时还无法战胜这些烦恼执著。但是,在证悟以后,通过天长日久的修持,证悟空性的智慧就会慢慢成长,它越有力量,烦恼就越软弱,总有一天,烦恼执著将会被彻底打垮。
通过上述修持,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无论痛苦的感受,还是快乐的感受,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都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除了这六根以外,没有其他的基础。在将它的基础一起推翻了以后,就是心的本性光明。
虽然这是显宗的修法,却与密宗的修法很接近。当然,这只是比较接近于密宗的一个修法,而不是纯粹的密宗修法。
前面我们讲过,中观的修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观察的修法;另一种修法,就是不观察的修法——在前面的皈依、发心等做完了以后,让心平静下来,然后直接去观察心。这个修法,就属于后面的那种修法。
前面所讲的第一种——将感受分解到虚空的方法,或者第二种——通过剖析因果来抉择受为空性的方法,都只是一种推理,只能从理论上知道“事实就应该是这样,否则就说不过去了”,却还没有真实的体会。只有后面的这种方法,才不是在理论上推断出它应该是这样,而是真实地体会到这种感觉了,所以,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你们也许会怀疑: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噢,一个对我们来说很明显、很真实的感觉,难道真的可以分解到空性这个地步吗?这是完全可以的,就像分解外面的物质一样。
虽然中观还有很多其他的观察方法,但我们就不讲了,大体都差不多。受蕴就是这样分析的。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想”就是我们的观念。
所谓的“想”根本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