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德育 >> 照顾好自己,才能好好爱别人 返回

照顾好自己,才能好好爱别人


一直以来,我把
慈悲这个词理解为对他人的慈悲。其实还少了一层理解:慈悲不仅仅是对他人,也应该对自己慈悲。就如心理学里比较重要的理念:爱好自己,才能爱好别人。

好多人都在说:要接纳自己,要爱自己。于是就认为,爱自己就是舍得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爱自己就是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爱自己就是随心所欲,......诚然,这些物质上的享受,确实能给自己带来一些短暂的快乐。

我也认为,爱自己就是毫无顾忌地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爱自己就是做回自己,不用管他人的感受。于是,想发脾气时便发脾气,爱怎样就怎样......诚然,对着别人肆无忌惮地释放自己的情绪,确实能给自己带来一些短暂的安慰。


那么,这些真的是爱自己吗?是对自己慈悲吗?并不是!舍得花钱的结果是入不敷出,买了大堆没用的东西,整理时后悔自己冲动,懊恼浪费钱的行为;对着别人乱发脾气的后果是,别人离你越来越远,自己也不开心
.......

那么,什么才是爱自己呢?怎么样才是爱自己呢?
爱自己是,无论自己做得好不好,都能自我接受: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不苛责自己;没有自我进步,不怀疑自己;没有做好事情,不责怪自己.......
爱自己是,无论自己性格怎么样,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都能自我允许:允许自己懒惰,允许自己多愁善感,允许自己悲观等等........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一定要先把自己照顾好,一定要先正确地爱好自己,才能有能力去爱别人。


形象一点来说,把你的心比作一个杯子,如果杯子是空的或者没有装满水,当别人需要水时,你就给不了或者只能给那么多;当杯子里的水满得溢出来时,你才有可能给予别人足够的水。
 

最常见的在家庭关系中希望伴侣来填满空杯,满足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只是,如果我们希翼别人来满足自己的缺失,只会导致越来越不满足,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满足我们。也许,TA会因为爱你而暂时满足你,但是,TA也有自己缺失的那部分,TA也没有精力来完全满足你,所以,最终能满足你的只有你自己。 
这就是,向外求,欲壑难平,向内求,满足喜悦。这就是,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不同,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导致每个人所需的心理养分也不同。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被重视,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被肯定,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被关爱。这些自己心理养分的缺失部分,可以在与你爸妈聊你童年中识别出来,也可以通过回忆你成长中爸妈让你感觉伤心的一些事情来感知出来。正是这些缺失部分,导致我们长大后,会伸出双手向伴侣、向外人索取。

爸爸妈妈如果儿时很喜欢控制你,给你制定很多严厉的规则,那么长大后,你会特别追求自由,你会反感任何人对你提要求,反感任何人企图改变你;爸爸妈妈如果在你童年时比较忙,经常忽视你的要求,或者经常没有陪伴你,那么长大后,你会特别希望得到重视,特别喜欢被表扬被赞同,特别反感不同的意见,特别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安全感;爸爸妈妈如果在你童年时经常打击你,批评你,那么长大后,你会比较自卑,害怕与人交往。


 这些缺失的心理养分,这些在成长中受过的伤需要自己先察觉,自己先治愈,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解,原谅爸爸妈妈的养育方式,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

这种察觉、和解、原谅的过程,就是在治愈自己,就是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的空杯填满,才能帮助别人,才能好好的爱别人。这里,我推荐另一个词给大家:允许


我允许我是这样的,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这一切
 
因为,
如果我不允许,
那么,对自己就是伤害  




End


文字:小树君

编辑:正觉

采编:圆藏

校对:审核小组/济晟/云曦月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雪中“话”
大雪 至此而雪盛也
时光这味良药
倾听内心的声音


  稿


我们专注于儿童德育教育、分享德育育儿经验,以德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您否是专业人士,只要您喜欢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期待您的来稿。

1、征集孩子所画、所写的作品,要求内容原创。

2、征集儿童德育教育、德育育儿、德育故事方面的文章,要求内容原创,语言通顺易懂,主旨明确,德育故事需适合孩子阅读。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接收的稿件,默认智悲德育拥有使用权,修改权(修改标题、个别文字以及配有声、插画翻译成其他语言等),包括但不限于智悲德育相关联平台的使用,修改。征稿最终解释权归智悲德育网所有。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文字已获授权,版权由原作者享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