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显密佛网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11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11

堪布益西彭措 显密佛网 2017-09-22


下载本课音频及讲记文本,请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下面是要忆念往昔曾经空耗无数好坏之身,现在再不能浪费,应当以此身精勤菩提道的修行。

六、忆念往昔无量好坏之身悉皆空耗而精勤于菩提道

如是又如《华严经》云:“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于此摧诸欲。”

你应当忆念为了诸欲徒然消耗此身一直到前边际之间的无数身体。

这里“诸欲”是指所欲的色声香味触,从所欲立名为欲。以今天来说,包括人们所欲求的爱情、名誉、地位、权势,以所谓的时髦、高级、刺激等字眼来形容的现代生活和感官享乐,包括影视、体育、歌舞、游戏、旅游、网游等的各种活动全是欲。

你应当忆念为着这些欲,过去一生一生都白白地耗费了,没有取得解脱和成佛的大义,一直到最初有轮回的蕴身为止,所有的身体全部都耗费了。本来身体具有功能,可以用来修道,但是全部都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事上,只是制造无边的大苦。这么想想应当感觉羞耻,今生再不能浪费了!如果过去世以蕴身用于修道,那早在亿万劫之前就已经成道了,如果今天还要这样浪费,那未来还是无边际的轮回。所以我今天就要希求菩提,具足禁戒,要遮除一切身心迷乱发生的心态、行为。以这样守持禁戒、摧毁各种贪欲的大山,也就是摧掉对于此世来世的各种贪欲,对异性、名利、权威、五欲享受等的贪欲,应当这样发猛利的道心。

“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未能承事恒沙佛,未从佛闻如是语。”

你要忆念了为诸多的五欲,徒然耗费了到第一个身体之间的所有的身体,在那些生世里都没有摄取到大义。有过那么多次的做人的身体,却没有用它来承事恒河沙数诸佛,没有在诸佛前闻受如是的法语,今天终于闻到,应当精勤努力,再也不要错失良机。这的确万劫难遇的,也是起了大善根,开始想到今天要修出离的道,要超出生死轮转,超出轮涅两边,这是极难得的时机,要珍重这一分机缘、这一分善根。在今天有机会的时候应当尽全力去修行法道,也就是要在三宝前领受法,然后在自心上修法。要知道,法比一切都珍贵,要想到过去无量生世那么多的身体,都为了异性、权利、财富等白白耗费了,今天为了无上法道吃一点苦不算什么,应当昼夜地精勤努力,以苦行来获取成佛的大义。

谓尽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诳,领受无量无义大苦。如前唐捐无量色身,皆当忆念,若后仍不策励勤修,更当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厌离。

经中的意思是我们所得到的所有三有盛事,也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里大家特别羡慕的圆满,譬如爱情、财富、权利、名誉、高级的生活享受,色有、无色有就是定境中的受用,这一切全是欺诳的。当这些盛事显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认为真的有实义可得,但其实这些一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假相,也就是所谓的悉皆欺诳。后来才发现我本想从中求得真实安乐,没想到真是大骗子啊!就像温柔的杀手把我的心一下子骗走了,然后我再追求、守护等的过程中起那么多烦恼、造那么多业,我是因为这个坐牢的,我是因为这个发疯的,我是因为这个造罪的,我是因为这个起了无数的贪婪、欺诈、诳骗、斗争、嫉妒、骄慢、散乱等等的烦恼和业,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惨痛。

我某世因为曾经追求一位女性,结果导致堕落到地狱,又在某世追求财富,结果堕落为牛,又某世在政界竞争,结果一世功名百世愆,使我堕在地狱里遭受无量年劫的大苦。诸如此类一一去想就知道世间所谓的圆满全部是有诱惑性的,全部都是欺惑的假相,没有得到什么乐,反而受尽了苦,受尽了颠倒、非理作意、非理妄作的惩罚。因此知道,这些不是对我好的,女人现前时认得她是妖鬼,享受现前时认得它地狱的刑具,各种的权利现前认得它是勒断自己脖子的绳索,将永陷在黑暗的地狱等等。要这样看到全是欺诳法,过去是由于不识苦谛,所以浪费过无数的生命,这里的色身可以想象是好或者坏的各种人身,那些身本来应该用来修道,用眼见佛法,耳闻佛法,意思维、抉择法义,让自己走真实具大义的法道,然而全部都浪费在无意义上,都是成了造苦的机器,成了造罪的机器,这样应当忆念:如果我今后仍然不策励勤修,必然还是同样的命运,总是被世间的圆满所骗,被那些非常耀眼的荣华富贵等迷惑,最终自己堕落得极深,受极重的大苦。

就像这样思维轮回诸欲的过患,然后使心发起厌离。不光是这些欲尘,包括色界、无色界的定境也是如此。过去当外道,以为从中能得到真实的大义,能得到涅槃,没想到只是一场酣梦,过后重新坠落下来又陷在苦海里,才发现这只不过是暂时的一阵麻醉、酣睡,付出的那些勤苦都没有用,只比前者晚一点堕落,一样是后苦的因。这样就明白,三有里没有有利益的事,从心里发起彻底的厌离,一定要求取一个真实的安乐。

那么以上的思维要达到什么程度为止呢?

七、由如是修行生起感受之量以及依古德教言行持之理

慬哦瓦云:“觉沃敦巴,从无始来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犹如今日,故须策励。”

当年慬哦瓦对弟子觉沃敦巴说:我们从无始以来不论受什么样的身,但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修大乘正法,所以一定要好自策励。

意思是今天能修行大乘佛法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很难能生起这个善根,无数世都不像今天这样,所以一定要好好努力,勉励自身在正法上勤修。

又如桑朴瓦云:“此生死中须多仰覆,此于心中实觉不安。”

又像桑朴瓦说:在生死里需要那么多的仰覆,一下子仰面,表示生到了人天,有一点安稳日子可过,一下子又坠入到黑漆漆的三恶趣,都是脸朝下下去的。那些生命都始终处在业苦的重压之下,想到生死是这么可怕,没完没了的痛苦,心里就实在觉得不安。

比如得了一个无限期的重病,稍微好两天,又病很长时间,又好两天,又病很长时间,因为这个病一直没有好,当然是觉得不安,有个很大的负担。同样的,现在生死的病患还缠在我们身上,还有那么多的升和沉,应该有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要意识到这个大问题没解决,要勤修解脱道。

乃至未能起心如此,须勤思惟,纵起亦当恒常修习。

乃至没有生起这样的心需要精勤地思维,纵然起了也还要恒常修习,一直达到大德们所示现的心态标准。

无饱足过患的总结:贪欲通过享受是无法满足的,是遇缘增长的性质之故,犹如大海以水无法满足,明镜以影像无法满足,虚空以风无法满足,烈火以薪柴无法满足,谷响以声音无法满足,干渴以盐水无法满足。

这里成立的正因是,每一次遇到了受用的因缘都会增长贪欲,这是以受生爱的缘起规律所致。每一回受用就在增长爱,使得贪心越来越大而不会因为满足就停止或者不再生起,下一次碰到的时候当然还是继续求取,这是由等流的性质决定的。每一次遇到可爱境的时候就冲动出来了,不会无因无缘就停止的,除非看到了受无自性,有对治品使它止息,或者发生厌患欲,阻拦了贪欲的现行、贪欲的发展。

比喻都是描述不会厌足而会继续增长的相,就像往大海里倒水,它不会说“我满足了!我不需要了!”又像往烈火里填柴,它也不会说“已经足够了,别再填了”,而是放得越多,火烧得越大。贪欲也是这样,受用得越多欲火就越大,没完没了的。

《毗奈耶经》里说到,整个大地的高山、大海全都变成珍宝,凡夫的贪欲也没有满足之时。这样就知道无饱足的过患,在生死里不断地受用,只会使贪欲的病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那就是越喝越渴,越渴越苦,越苦越求,越求越堕落,非常可怕!所以生死要一举了结。

数数舍身过患者,如云:“一一身体诸骨聚,超过几多须弥峰。”谓一一有情受身之骨,若不烂坏,多于须弥。

数数舍身过患要从每一世的后边际做观察。每一世都要受取一个身体,等到寿数已尽死缘现前的时候,神识离去只留下这个尸身逐渐腐烂成一付骨骸。像这样一世一世留下的骨骸如果都不烂坏,堆积起来超过好多须弥山的量。这样就知道生死实在太漫长,死了那么多的身还是没法了结,要继续受身、舍身,太没意义了。每回生了就要死,根本没得到什么。而那样生存的时候,打尽了妄想,各种的欲望、求取、争夺等等都毫无意义,最后一死了之。在轮回里到底你做了什么?遗留下的尸身、骨骸就是我们的作品。每一生取一个身体,死时就留下一具尸体,带着一堆业离开,周而复始。那么在轮回里将会得到什么?就是更多的尸骸。

想一想,如果不求解脱道,以后还是这种命运,这有什么意义呢?一眼看清这个真相以后还幻想什么?还在痴迷什么? 

总结:五蕴之身已经被我们舍弃过无数次,以轮回无有初始,蕴身无有初际之故,如同果树上的果实不断地掉落。

从时间来看,轮回是没有边际的,往前一直可追溯有过无数的生,也因此舍弃过无数次身体。就像果树结出的果实必然会落掉,它不断地生就会不断地掉落,无量无数。

数数结生过患者,如云:“虽将地丸如柏子,数母边际未能尽。”昔诸先觉解释此义,谓一有情为母之量,此非正义。即此释中引经文云:“诸苾刍,譬如有人,从此大地执取诸丸,量如柏子,作是数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诸苾刍,此大地泥速可穷尽,然诸人母展转非尔。”是显自母及彼母等母转次第。此论亦说母边际故。

数数结生过患,就像《亲友书》所说,虽然将大地的土团成像柏子那么小的丸子,用来计算母亲的边际也是数不尽的。

过去的先觉们解释这句话的涵义时说是指一个有情做母亲的数量,这不是正义。意思是说:这个有情曾经做过我某时的母亲,又做过另一世的母亲,一个有情做母亲的数量是数不完的。这不是正确的解释。

这部论的注释中引用的经文里说到:诸比丘!比如有人从这个大地上取一个像柏子那么小的泥丸,以它作计数的工具,这样计数说:“这个是我的母亲”这样投下一个丸子;“这个是我母亲的母亲(也就是外祖母)”又投下一个丸子;“这是我母亲的母亲的母亲”又投下一个丸子。像这样整个大地土的泥丸可以很快就用尽,而这个母亲之链向上还没数到边际。

这是显示自己的母亲以及母亲的母亲等辗转往上,推求不到边。这部论也是说母边际的缘故,这样解释合理。

此成厌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论》云:“若时虽一果,初因非可见,见一亦增多,尔时何不畏。”其《释》亦云:“此显由诸难可度量稠林相续,令极难行生死大野,常应厌患,随顺于此,当如理修。”如此当知。

这成为厌患之因的道理,如同《四百论》所说:如果某时虽然一个果,推究它的初因都见不到边际,像这样见到一个果越往上追溯发现它的前因越多,最终会发现任何一个果都是无量无数的因缘牵连下来的,这时候哪能不畏惧呢?在此论的注释里也说:这是显示有情是由难以度量的无明的稠林相续导致走在至极难行的生死大旷野里。对此常应厌患,随顺出离之心应当如理而修,要像这样来了知。

数数高下过患者,如云:“既成百施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既满转轮圣王已,复于生死为奴婢。”

数数高下过患,就是指在轮回中数数地从高处堕下的过患。可见轮回非常可厌,每一次登到高处,以为幸福生活已经来临,然而在业尽时瞬间又堕落下去。我们总是想爬得很高,然而总是堕得深,就像这样,要对攀求轮回中的盛事发厌离。就像在这人世间对高官、富豪、高学位等都要生厌,因为即使爬到了高处,最终也是一无所有,掉落下来更加凄惨。总而言之,对于世俗的名利、权位都要生厌患心,因为这些都是堕落的前因,它的后边际都是被衰损所摄,都惨不忍睹。这样看清以后对于轮回中所谓的高位等一切都不希求。

如同《亲友书》所说:已经成为帝释天王,是世间应供的高贵者,然而由业增上力的缘故,在福力尽时随着新业牵引又堕落在地。犹如顶生王,在转轮圣王的福禄已经受用完毕之后,又重新在生死中做了奴婢,真是很可怜!就像世间有多少人从当小丫头开始拼成了国际大明星,但是后来又成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可怜的老太太,有一些精神失常了,有些得了绝症、被丢弃街头或者自杀等等。就像这样,上去了又下来,又有些做到高官,后来时运不好一下子又成了阶下囚。像这样,轮回中不断在上演崇高后堕落的悲剧,要知道轮回里没有什么贵宾席,只要坐上去,那一定是坐在了针毡上,最后痛苦难耐。

“天趣天女乳腰柔,长受安乐妙触已,后堕地狱铁轮中,当受粗磨割裂触。”

在天趣里有乳腰柔软的天女作伴,长期享受安乐的妙触之后堕到了地狱的铁轮中,要经受非常粗重的舂磨、割截、斫裂等的苦触。

“长时安住须弥顶,安足陷下受安乐,后游煻煨尸泥中,当念众苦极难忍。”

长时安住在须弥山顶,脚踏下去非常柔软,陷下去然后又弹起,享受着妙触之乐。最后又会游在煻煨坑里,沉溺在尸粪泥里,应当想到那样极其难忍的众苦。也就是要知道,在天界享受脚踩柔软地面的妙触,将来会有深陷煻煨坑等的大苦。轮回就是这样不断从高处落到低处,不断地乐极生悲,这样看透以后,不求世间本是苦性的欺诳乐境。

“天女随逐受欢喜,游戏端妙欢喜园,后当住止剑叶林,获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如金莲,共同游泳徐流池,后堕地狱当趣入,难忍灰水无极河。”

在欲天当中有很多的天女随逐相伴,享受欢喜的生活。在美妙的欢喜园里,天子天女游戏、享乐,最后却要住在剑叶林中,被飞来的剑叶割掉耳朵、鼻子,削掉手足。

天女像金莲花一样殊妙、美丽,共同在徐徐流动的天池里游泳,谁能料到将来会堕在地狱里,趣入至极难忍的灰水无极河里,那时候就被沸腾的灰水烧煮,就像沸腾的大锅里上下涌动的豆子一样,或者烧得只剩下一具骨架,血肉全部都销烂等等。

可以看到,前一幕是天界里那么美妙惹人心醉的欲乐,后一幕却是地狱里那么悲惨、让人看了都发抖的恐怖情景,所以轮回的乐竟是如此欺诳。假使它是真实的乐,那后来怎么会变成这种结局呢?可见轮回的乐全是最具欺诳性的临刑前的假相。

“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后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间绝。得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诸世间,后往极黑阴暗处,自手伸舒亦莫睹。”

虽然得到了天界很大的欲乐,以及梵天离欲的喜乐,然而将来要堕在无间地狱里作烈火中的薪柴,忍受特别惨痛的苦受,没有间断。已经成为日月天子,自身的光明照耀一切世间,后来去往极黑阴暗的恶趣处,连自己的手的伸舒也看不到。

磨等三铁轮者,如其次第,谓于众合、黑绳、烧热三中而有。天女随逐者,谓为天女之所依附。天界欲乐者,谓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间共许而说,未分能依及所依处。若分别说,乃是彼二宫殿之光。

磨等三铁轮按次第是指众合地狱里磨的铁轮、黑绳地狱里割的铁轮、烧热地狱中裂的铁轮。天女随逐,指天子为天女所簇拥、依附。天界欲乐,指忉利天以上的欲天具有的五欲之乐。日月光,是像世间共许所说,没有分能依的有情和所依的处所。如果分别而言,就是指日宫殿和月宫殿的光明。

此等为喻,当思一切从高堕下所有道理,厌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后边际衰所摄故。此如《调伏阿笈摩》云:“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以这些作为譬喻应当思维一切从高处堕下来的道理,从而对三有特别是代表高贵的上层生起厌患。因为三有中的一切盛事,最后边际都是衰所摄,不会超出这个结局。一切所谓三界中的盛事、美好最终全部都是衰败,没有任何乐可言。既然三界中所谓的上层、人们最希求的地方,全都是以衰败坠落苦作为结局,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求呢?应当生起厌患,去寻求真实的果位。

这就像《调伏阿笈摩》所说:在这三有当中,一切积聚的法终究消散,一切崇高的法必定堕落,一切合会的法终归别离、散伙,一切有生命的法终归死亡。这就可以看到,三界有情最后全部是以死、以灭、以衰、以苦来收场的,看完了就不必再看了。

 

思维心中的法道

1、说明思维无饱足的过患到量的相。

2、以理成立:贪欲以受用无饱足。

1、思维于轮回中数数舍身的过患。

2、思维数数结生过患成为厌患之因的道理。

3、思维数数高下过患,由此生起厌患三有之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06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07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08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09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10




小提示

回复 菩提道次第广论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讲记


长按二维码中心logo-识别二维码关注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www.xianmifw.com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