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智慧之旅38 | 他没能给乞丐一分钱,乞丐却感动地握住他的手 返回

智慧之旅38 | 他没能给乞丐一分钱,乞丐却感动地握住他的手

求学足迹 求学足迹 2022-11-12

2013年3月5日,中央财经大学举办了“佛教的经济观”主题讲座,演讲者为大家介绍了将财富分作四份的“理财方法”,分享了内在财富更重要的财富观念及缺乏内在财富导致的错误,阐述了保持中道、追求真理、不要太依赖外在、发自内心的利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财富观。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是以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雕塑——"龙马担乾坤"为核心主体。"龙马"在一个圆的包围下,又不拘泥于限制,腾空而跃,活力张扬,在时代的发展中充满活力与朝气。图形上"圆"既有传统的圆满之意,又有时代的和谐之意,寓意中央财经大学既有中国第一所财经院校之历史,又具面向未来之时代精神。










佛经里有一种教导,它让我们把所得的财富分作四份:一份自己用;一份投资或经营企业用;一份存起来;还有一份要作慈善用,救急贫困的人。



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财富很重要。尤其在今天这个社会里,认识不到内在财富的重要性,钱多钱少都不一定快乐,相反,深重的执着,还会给人带来极度的痛苦。
佛教一向不主张奢侈,因为太奢侈会败坏心灵、浪费资源;我们也不认为一定要过贫穷的日子,因为太贫穷了,也无法做真正的修行。佛教最提倡的,就是积累无形的内在财富,这才是快乐之源,很难估出一个明确的价值。



当你有了攀比心,再多的财富也不会感到满足和宁静,这就是大多数人不快乐的原因。



佛教对钱财的态度是中道,为遮止贪婪,很多教义中说金钱如毒蛇;而为了启发利他的修行,也说这是善财,以此鼓励佛教徒上供下施、慈悲济世。
总之,钱财本身无害,关键看你怎么用。



不过通常情况下,钱是惯于伤人的,它的字形透露了这一特殊因缘:“金”字边,加上二人挥刀相争,这就是“钱”。
钱伤人,最重要的是伤害人的性灵。人有了钱就会傲慢起来,不循规蹈矩,让好端端的家庭不和睦,让社会不安定,处处散发贪婪与腐败气息。当人们善念殆尽、行为失去准则的时候,整个社会就被恶行感染,漏洞百出。
所以,佛教里常常教诫,一定要用智慧和善心来驾驭钱,否则,钱的可怕有甚于毒蛇。身体被毒蛇咬了还可以治,但心灵一旦被钱毒害,可能永远都无法弥补了。



佛教并非不承认快乐。唱歌跳舞,这在当下是一种快乐,但快乐会逝去的,变成痛苦,这才是佛教要提醒的无常之苦。
了解无常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当你透过无常,看清世人所追求的快乐是那么短暂,甚至在享乐的同时还会造下罪业,导致将来的痛苦,你就会信赖佛陀所教导的真理,从而投入善的事业,追求永恒的、生生世世的快乐。
这种对于真理的认识和信仰一旦形成,将会带给我们随时可以回归的宁静,这才是快乐家园——在心里。



不要太依赖外在。我们在看到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弊端,并思考:一旦离开这些东西,怎样面对生活?换言之,当真正要面对内心问题,而这些又都用不上的时候,怎么办?



今天讲的是“佛教的经济观”,就一个人的生活来看,以中道的方式,不特别奢侈,也不特别落魄,过中等日子,算是比较符合这种理念。当然,在此基础上,也不要忘记利他,而且在利他的时候,要有心。
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遇到一个乞丐,他从口袋里掏钱,结果没带,于是失望地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乞丐很感动:“不,我宁愿接受您的握手。”让乞丐感动的是他的好心,一贯被人歧视,有句安慰话,已心满意足。



我经常强调这一点,如果有福报有因缘,你稍加努力,任何事都是水到渠成,而如果没福报没因缘,再怎么强求也是得不到的。所以,生活上满足于温饱就可以了,其他精力,还是要多积累些精神财富。当你有了精神财富,是贫是富,都没关系了,内心的幸福无法言喻。
我认识一个藏族人,他非常快乐,因为他唯一追求的就是真理,其他全都随缘。如果你们也能多多少少做到一些,世界将会变得非常美好。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
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