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26.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每日一颂】《四百论》 返回

26.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每日一颂】《四百论》

知幻园 2023-08-31




每日

一颂

《中观四百论》



026


第二品 明破乐执方便品

戊二、(明由修有漏身皆苦之门断除乐执颠倒之方便)分三:一、于粗身修苦之理;二、佛说身苦之理;三、修习行苦之理。

己一、(于粗身修苦之理)分三:一、略说保护具苦之身;二、广说修苦之理;三、破除乐有自性。

庚一、(略说保护具苦之身)分二:一、明身虽为苦器亦应保护之理;二、断除过分贪身。

辛一、明身虽为苦器亦应保护之理:





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

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中观四百论》



虽然见身犹如怨仇是众苦之源,然而也应加以保护,因为此身如果具足律仪长久存活,依靠它能作广大的福德资粮。


正念诸法无常的“银镯子”,能使人了知诸有为法皆不离无常苦害的本质,特别是身体,它更是一个无常苦害的大堆聚。身体既然是苦聚,那是不是也应迅速舍弃远离它呢?很多人会有类似疑问。这种想法肯定是错误的,只有外道中才有自杀舍身以求生天的做法,而在内道中,教主大德们严禁修行人对身体作无义的损害。


有漏的身体内有风胆涎四百零四种疾病的逼恼,外有刀杖兵器的击打、寒暑的侵袭等等无量损恼,它实际上是众苦的源泉,如果不是它拖累,人们就不会有那么多苦恼。所以有智者见身,如同专门给自己带来损害的怨敌一般,是苦源,是苦蕴,是苦器,不应对它执著。


但是,这种认识只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而言,智者们对身体也会加以合理保护,不让它无义地受损伤。对修行者而言,身体也是解脱道上必不可少的工具,依靠暇满人身,守持清净律仪,这样的身体若能长久存活,就可以广行善法,积聚起广大的福德资粮。


佛陀在《月灯三昧经》中说过:“经恒沙数劫,无量诸佛前,供养诸幢幡,灯鬘饮食等;若于正法坏,佛教将灭时,日夜持一戒,其福胜于彼。”在末法时代,持守一条戒律一昼夜,其功德也不可思议,但只有依靠暇满人身,才有机会积累这不可思议的功德。


因而智者们既了知身体有害的一面,也了知身体有益的一面,古德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为了让身体能长久行持善法,理应断除各种非理损害,而对其善加保护。


上一品无常的教诫,是让人明白身体有害的一面,使人舍离对它的非理贪著;而此处的教言,是让修行人断除轻贱身体的心念,虽视身如仇,亦应善加驾御保护,使之成为修习善法的工具,这才是合理的态度。


譬如说,昔日有大商主,他的儿子跟着一些盗贼,做了许多非法恶业,于是商主将儿子与盗贼一起关在监狱里,使儿子生起畏惧而改悔。商主虽见儿子有做盗贼的劣迹,但并没有立即舍弃儿子,因为将来的家业还要靠儿子去完成,所以他以善巧方便加以调伏,使之归于正道。


同样,对身体的态度也应如商主对儿子一样,虽然身体在往昔造作了很多恶业,但不应粗暴舍弃,因为要靠它去度越生死大海,完成取证正觉如意宝的大业。所以,应以善巧方便加以调伏,使之归于修习善法的正道。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001

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

彼犹安然睡, 有谁暴于彼。

002

为死故而生,随他行本性,

现见是为死, 非是为存活。

003

汝见去时短,未来时间长,

汝思等不等, 显同怖呼唤。

004

由死共他故,汝无死畏者,

岂唯害一人, 由嫉使生苦。

005

老病可治故,汝无畏死者,

后罚无可治, 汝极应畏死。

006

如所宰众畜,死是众所共,

复现见死者, 汝何不畏死。

007

由时无定故,便思我常者,

则终有一日, 死来伤害汝。

008

只顾未来利,不顾生命尽,

谁说自卖身, 称汝为智者。

009

何故自为质,造作诸恶业,

汝定如智者, 对我已离染。

010

任谁所谓活,唯心刹那顷,

众生不了彼, 故自知极少。

011

汝爱久存活,而不乐衰老,

噫同类众生, 见汝行为善。

012

汝应忧自死,何忧儿孙等,

自责而说他, 岂非所应呵。

013

若时未请求,自来为子女,

彼不问自去, 非是不应理。


014

唯由愚痴故,不知子行相,

此欲他去者,已用老衰表。

015

如父爱其子,彼则不如是,

世间向下行,故难生天趣。

016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

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


017

由离所生苦,人心速消失,

可观由离苦,表贪不坚固。

018

既知自损恼,都无少功德,

汝自为诡诈,此亦不应理。

019

如为分布苦,世间遍流转,

于已苦众生,布苦复何为。

020

若喜彼集聚,何不喜彼离,

集聚与分离,岂非俱时有。

021

过去无有始,未来无有终,

何故汝见合,不见长时离。

022

刹那等诸时,定如诸怨害,

故于彼怨害,汝都不应贪。

023

恶慧怖分离,不能出家者,

智者定应做,谁待于治罚。

024

汝思作此已,后当往林间,

若作已后弃,作彼有何德。

025

若谁有此念,思我定当死,

彼已舍贪故,于死更何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