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慧之法 >> 《俱舍论》讲记 第65课 返回

《俱舍论》讲记 第65课

智慧之法 2021-04-29

《俱舍论》八品当中我们学习到了第四品,第四品是分别业,对于佛经中讲到业的问题进行阐释和分别分辨。分辨业主要是让我们了解业,取舍业。通过取舍业因业果,让我们暂时在轮回当中获得善趣,获得安乐,究竟是通过取舍业果的方法可以得到殊胜解脱。

此处主要是宣讲了小乘抉择安立的方法,大乘是通过菩提心、空正见来摄受,这个业也可以成为大乘成佛的因和成佛的资粮。其实修学密法也是在业因果当中进行观察和抉择,只不过密法的见解和修行方式非常非常殊胜。殊胜的原因是因为它接近于实相,越接近于实相的法门就越殊胜。从某些方面讲法无高下,法都是佛陀宣讲的调伏烦恼、调伏众生、让众生获得解脱的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法都有这个功效。但是法有离实相最近的,不是那么近的,直接的或者间接的等等很多的差别。越接近实相的法越殊胜,比如抉择空性、抉择如来藏或者抉择无二等等,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安立殊胜。

前面讲了三障——业障、烦恼障和报障,今天着重宣讲业障,即五无间罪。

丙十一、宣说五无间罪

破僧即令不和睦,

自性不相应行法,

非烦恼性无记法,

彼与所破僧众具。

关于五无间罪,唐译的颂词当中专门有一个颂词宣讲其含义,但在藏译的颂词当中没找到这个颂词。注释当中讲到五无间罪有分类。

其中有三种是杀生,即杀父、杀母和杀阿罗汉,这些都是以断命根为究竟,以杀生为业。出佛身血是杀生的加行,因为不是为了出佛身血而出佛身血,而是为了想要杀死佛,有想要把佛杀死的心,也做了杀死佛的加行,所以安立成杀生的加行。但是佛是金刚身,不可能被杀死,所以最多只能出一点点佛身体上面的血。以上四种是杀生的业道或杀生的加行。破和合僧是妄语,属于语业。

在五无间罪当中首先宣讲的、着重宣讲的是破和合僧。按照《俱舍论》的观点,破和合僧是五无间罪当中最重的罪。最重的罪不是杀父、杀母,也不是出佛身血,也不是杀阿罗汉,而是破和合僧。因为如果破和合僧的罪业成立,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相续当中生起不了善根,也没有办法证圣道。所以过失是非常非常严重的。有情内心当中没办法生起善根,也没办法通过修行证悟初果乃至于证悟阿罗汉果等等,这个过失是相当严重,所以此处是着重讲。

虽然在现在这个时间当中,已经没有造破和合僧的机会了,绝对不可能存在,但是五无间罪中业障最重的这个必须要了解。

“破僧即令不和睦,自性不相应行法”,首先“破僧”是一种不相应行。前面第二品讲到的十四种不相应行中没有“破僧”,但是在其他的一些论典,比如《百法明门论》当中,讲到了廿十四种不相应行,其中不和合就是此处所讲的“破僧”。因为和合众叫僧,是以和合为性的。和合按照有些观点来讲也属于不相应行,和它相反的就是不和合。既然僧是以和合为义的,那么破僧就是不和合了。

此处“不和睦”就是不和合的意思。“自性不相应行法”,其本体既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也不是无为法,是一种不相应行法,属于行蕴所摄的不相应行。

这个不相应行“非烦恼性无记法”,不是善性的,当然本来就不可能是善性的,因为是不和合。也不是烦恼性,原因是这种不和合的体性在断烦恼的相续当中也可以存在,在断绝善根相续当中也有。如果是烦恼性的,那么在断烦恼的相续当中就不可能有了。如果是善性的,在断绝善根相续当中也不可能有了。但是所谓的不和合是在断烦恼的相续当中和断善根相续当中都可以具有的缘故,所以说它的本性就是无记法,是无覆无记的自性。

所以破僧按照有部的观点,就是让双方僧团关系不和合,实有存在的一种不相应行法。大恩上师在注释中用了一个劈柴的比喻,如果要把很大的柴劈开,只用斧头劈是不行的,如果在柴里砸一个铁块进去,就可以把这个木头砸开。现在很多道友没有劈过柴,不知道怎么劈。以前我们劈很大一块原木时,先要把它分成两半,然后再分成四瓣。首先先要找它的纹路,然后把一个铁块砸进去,这样一下就砸开了。本来木头是很结实地和合在一起,要把它分成两半,这个铁块就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样,僧众本来是和合团结的,这个时候出现一种不相应行,相当于铁块一样,可以让双方的僧团分裂。它是一种实有存在的不相应行。

如果按照其他宗派来讲它就是一种罪业。这种罪业因缘出现,僧众就开始不和合。但是有部说这也是实有存在的不相应行,而且是无记法。

“彼与所破僧众具”,所破的僧众本来是和合团结的,要把他分开,这个不相应行在双方的僧众中是具有的。

这个不相应行是行蕴,行蕴是五蕴之一,是相续所摄的,所以在所破的僧众相续中真实存在这种不相应行。但是注释中有一句话我们要知道,不和合的本身从在双方僧众相续中具有的这个侧面来讲,并不是无间罪。为什么不是无间罪呢?因为它是一个无记法,无记法本身不可能成为罪业,它是非善非恶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不和合本身不是无间罪,因为它的体性已经被认定为无记法,而无记的法本身不可能成为无间罪。而无间罪是一个大的罪业,不可能是无记的。所以不和合虽然在僧众相续中具有,但是它不是无间罪,这个方面我们要知道。

既然它不是无间罪,究竟什么是无间罪呢?后面的颂词讲:

彼之罪业为妄语,

彼与破者真实具,

中劫成熟无间狱,

造多无间害亦增。

破和合僧排在五无间罪之首,它的罪业到底是怎么样呢?它就是挑拨离间的妄语、虚诳语,这才是真正的无间罪。相续中具有这种不相应行的不和合本身不是无间罪,真正的无间罪就是要让僧团分裂、挑拨僧众的妄语。

下面对于破僧还要进一步宣讲和安立,此处就知道妄语是真正的无间罪,它是一种挑拨离间的状态。它是离间语,还是妄语,因为只有说虚诳语才能够让僧众分裂,如果说真实语,是不可能分裂的。

“彼与破者真实具”,这个妄语和破者——真正在中间挑拨离间的人,比如在释迦牟尼佛的教下,只有提婆达多会造下破和合僧,当然其他佛的教法中是怎么样我们也不太清楚,除了提婆达多之外其他人没有造过。妄语和破僧者提婆达多等真实具足之后,才能构成破和合僧的罪业。

“中劫成熟无间狱”,因为它的罪业特别严重,所以果报也特别严重。此处是时间的角度来讲,是一个中劫,在一个中劫中感受这种罪业,而且受报的地方是无间地狱。

按照有部的观点,如果造了破和合僧这个无间罪必定堕无间地狱,而其余四个无间罪不一定堕无间地狱,有可能转到其他地狱中。但是按照佛经中大多数的观点,大恩上师在注释中也提到,不只是破和合僧才堕无间地狱,其他的无间罪都会堕无间地狱。从有部的观点来讲,破和合僧的罪业非常重,因为只有它堕无间地狱,而其它的虽然叫无间罪,但是不一定会转生无间地狱。

“中劫成熟无间狱,造多无间害亦增”,此处有一个辩论,如果造了两种无间罪及以上,比如提婆达多破和合僧,杀阿罗汉,也出了佛身血,他相续当中其实造了三个无间罪。以这个造了三个无间罪的有情为例,他是一世转生无间地狱,还是因为造了三个无间罪,三世连续转无间地狱呢?有些人觉得这里面有些矛盾需要解决的,什么矛盾呢?

如果只是一次转生无间地狱的话,那么业就没有大小的差别,造一个无间罪也是堕无间地狱,造两个、三个无间罪也是堕无间地狱一次,如此造两个三个和造一个就没什么差别了。如果造多少受报都一样的话,就相当于所造的无间罪没有大小差别了。如果堕一次无间地狱的话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如果堕两次乃至三次无间地狱呢?又会有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前面讲了五无间罪是顺次生受业[1],不可能顺现法受,也不可能顺后受业。如果是两世三世成熟的话,那么一个无间罪是顺次生受,第二个和第三个无间罪就变成顺后受了,如此便和前面讲到的无间罪一定是顺次生受业相违了。

有部宗解释是“造多无间害亦增”,首先确定只是一次转生无间地狱,不会两次三次转生无间地狱,因为决定是顺次生受业。那么我们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大小业有什么差别?有部宗说,这个没问题,如果造了两个或三个无间罪,那么你在无间地狱受苦时身体就会变成两倍、三倍大。原则性上身体越大受的痛苦就越大,如果造两个,身体就两倍了,造三个,就是三倍……总之身体铺的越开,所受的痛苦也就越大。所以第一、身体会变得很大;第二、身体会变非常非常柔嫩。在地狱等等受苦的时候,地狱众生的身体非常柔嫩,一般地狱众生的皮肤就像婴儿皮肤一样,抵抗力很弱。皮肤越柔嫩,抵抗火焰热量的力量就越弱。造无间罪的有情的皮肤要比一般地狱众生的皮肤还要柔嫩得多,所以他感受的苦受也是非常非常强烈的。从这个角度讲,他感受的痛苦变成两倍、三倍、四倍,如果造了五个无间罪的话,他的痛苦就会变得五倍大。

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说时间会增长,有的说时间虽然不增长,但身体变大了,苦受越来越强烈了,有可能地狱火的温度还要增高……总之这里面没有捡便宜的地方,如果造了这些业就一定要如是受报。所以有部宗觉得这样回答的话,两种过患就都没有了。

而且按照有部的观点来说,前面造的无间罪属于引业,引导这些有情堕到无间地狱当中,其他的无间罪会以满业的方式存在。所以造了三个无间罪、五个无间罪……所造的第一个是引业,造了无间罪就一定会引导你趋向于无间地狱。而其他的无间罪是通过满业的方式。不可能有五个引业,引五次的情况不会有,根据前面的讲法,就是一个业引一世,不可能是很多业引一次,这种情况也不会有。因此有部宗说,造了五个或三个无间罪的,其中第一个所造的是引业,其他的是通过满业受报的方式来成熟的。

下面看什么样的人造无间罪,破和合僧的时间界限有多长。

比丘见行具戒者,

破于他处凡夫众,

堪忍他师与他道,

破界彼住仅一日。

这里讲的造无间罪破和合僧的身份是什么呢?“比丘”、“见行者”、“具戒者”。

第一、一定是比丘,比丘就是男身,简别了女身,女身是不可能的。因为要造破僧的无间罪有个前提,一定是和佛对着干,他想成为佛一样,取代佛的位置,他要变成佛。比如提婆达多教唆阿阇世王,“你把你的父王杀了成新王,我把佛杀了变成新佛”,新王新佛好像开辟一片新天地一样。他教唆阿阇世王把他父亲杀死了,造了无间罪。然后提婆达多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但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时候,佛相续中没有被杀的业,所以他怎么害佛也没办法成功,最后因此而堕地狱。如果是一个女众或比丘尼说“我现在是佛”,没人相信。所以一定是要男身,而且要取代佛陀在僧团当中得到领袖位置,必须要是比丘,沙弥也不行,提婆达多就是一个比丘。

第二、是见行者。前面讲了爱行者和见行者,爱行者主见方面很差,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爱行者不可能想要和佛对着干。而见行者相续当中智慧比较深,独立自主能力也很强。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利根者而不是钝根者。当然此处的利根者并不是从修学佛法角度来讲的,而是说他自己有很强独立自主思维能力的,有很深主见的见行者。爱行者就不可能成为破僧的身份。

第三、是具戒者,他戒律表面上要很清净。如果别人知道他破戒了,他说自己是佛,别人也不会相信的。所以他要出来挑战佛陀权威的话,至少从外表看起来没有破戒律。

提婆达多这些方面都是具有的,而且提婆达多的相貌非常非常的庄严,有些地方说提婆达多具有三十一相[2]。否则如果没有很殊胜的大福报和威仪,别人也是不会相信的。连一相都没有,长得很丑的,还说自己是佛,别人会问:“你的相好哪去了?”“相好隐藏了。”这是不可能的。

以上是破僧者的身份:比丘、见行、具戒者这三个条件。

“破于他处”,他不在佛跟前,因为佛的威德力很大,所以是在他处破僧。当时佛陀住在灵鹫山,离灵鹫山大概有三四里路的地方有个象头山,提婆达多把五百个新学比丘带到这个地方开始做羯磨。

所破是什么呢?“凡夫众”,如果僧团全是圣者,因为圣者已经现见法性,他是没办法破的。虚诳语、妄语对圣者不起作用。他只能引诱一些凡夫,五百个新学比丘是凡夫,没有见道的,相续当中的见解也不稳固,而且提婆达多本来福报比较大,口才也好,他就在僧团当中讲,佛陀年龄也大了,应该让新人出来领导僧团。有一部分相续中得圣果,或内心当中对佛见解信心很大的,依然不为所动。有一部分是五百个新学比丘听了这些话之后就跟着他走了,在象头山上做羯磨,形成了破僧。

“堪忍他师与他道”,真正要成为破僧的凡夫众要堪忍他师。提婆达多说:“释迦牟尼佛不是你们的本师,我才是你们的本师。”如果认可提婆达多是导师,叫“堪忍他师”。把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的人认成自己的导师叫堪忍他师。

然后是堪忍他道,释迦牟尼佛主要宣讲因果、八正道等等。提婆达多为了和佛抗争,他发明了五道。

注释当中有,第一、不享用酸奶,有些地方说不享用牛奶,就是他的戒律当中不喝牛奶。

第二、不吃肉,当时在印度以乞食为生,比丘乞食到什么就吃什么,所以佛陀并没有完全遮止出家人必须要断肉。但提婆达多说“我的戒律更严格,牛奶也不能喝,肉也不能吃。”

第三、不能吃盐巴。他觉得是非常非常严格的,他说既然是修道就不应该享受。所以酸奶不能吃,牛奶不能吃,肉也不能吃,盐巴也不能吃,显得特别严格。

佛陀没有制定这些,因为佛陀考虑的是行持中道,不能过度的奢侈,也不能过度的苦行走极端。提婆达多觉得既然要和佛对着干,就必须要把戒律制定的很严,显示出他的殊胜处。

第四条是穿着未裁剪衣。佛陀制定的法衣都是要裁剪成小块然后再缝起来。提婆达多说不需要,直接穿未裁剪衣就可以了。

第五、住于城内经堂,为了便于化缘。

信受提婆达多为本师,信受五条学处,加行就圆满了,就成了破和合僧。堪忍他师与他道时,僧团就开始分裂了。

分裂的时间有多长呢?前面我们讲了,破僧的过患很大。有些传记当中讲提婆达多在破僧的时候,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没有产生善心,连善心都产生不了,禅定也生不起来,也就得不到圣果,法性力、法尔力是这样的,这个过患特别特别大。如果这样时间长了肯定是不行的。

“破界彼住仅一日”,“界”,即界限,破和合僧的界限,时间上面讲“彼住仅一日”,即破僧的罪业不过夜,在过夜之前一定会重新和合。有些地方讲太阳下山的时候,日暮的时候提婆达多破僧成功了,然后半夜十二点,相当于三更的时候就和合了。时间很短,不会特别长,但是就在这个时间当中产生的过患也是非常严重的。不管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还是其他佛的教法,破僧的时间都不可能过夜。这方面是法性力,法性的力量就是这样的,最多持续一日,不可能更长的时间,是一种自然规律。

许彼为破法轮僧,

赡部洲有九等成,

破羯磨僧三洲有,

彼以八者以上成。

承许这个就叫做破僧,而且破僧有两种:一个叫破法轮僧;一个叫破羯磨僧。

“破法轮僧”,什么叫法轮呢?即佛相续当中所证悟的境界,它像轮子一样流到弟子的相续当中,这叫转法轮。平常外表的这个法轮只是一个表示而已,转法轮并不是我们要把法轮怎么转动起来,像轮子一样在滚动,这不过是个表示。真正的转法轮是佛相续的法通过宣讲等方式,把法义流现到弟子的相续当中。佛相续当中的功德和法义,弟子完完全全领受,佛陀相续当中的证悟,弟子也如理如是地证悟,这叫法流转到弟子的相续当中,这叫做法轮常转,也就是转法轮的意思。

所以破和合僧其实相当于法轮停止转动了,因为所有众生相续当中生不起善根,也得不到圣道,如此法轮怎么可能还继续转动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叫破法轮僧。

“赡部洲有”,真正的破法轮僧只在赡部洲有,因为佛陀出现在南赡部洲,所以破和合僧这样一种罪业也只是在南赡部洲才有。

“九等成”,九个或九个以上的僧众可以成立。为什么一定要九个以上呢?因为四个以上称之为僧众僧团。如果你要僧破僧,必须要分成两派,如果一方少于四个人不会成为破僧的情况,所以至少一边四位,另一边也是四位,共八位了,再加上挑拨者自己,比如提婆达多自己,这时候就成为破僧。所以至少是九个,九个以上才有可能。

比如提婆达多在宣讲这些蛊惑的语言时,有五百个新学比丘,当然就是四个以上了。佛陀这边以阿难尊者等为主的也不止四个。当时佛陀不在,二大弟子也不在,只有阿难尊者他们在。阿难尊者听到提婆达多说这个话的时候,就觉得不对,他把衣服穿好就走了。有些比丘跟着阿难尊者走了,有些跟着提婆达多就走了。

还有一种是“破羯磨僧”,破羯磨僧在三洲都有,因为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这三洲有佛法有僧团,所以可以有破羯磨僧。

破羯磨僧不一定在佛住世,也不需要提婆达多来破,僧团当中单独以不和的心做一些羯磨等,这时候会分裂僧众。

破羯磨僧也是破和合僧,但是这个破和合僧和五无间罪当中破和合僧不是一回事。这种破羯磨僧在现在也可以存在的,但是破法轮僧的这种破和合僧现在绝对不可能造。后面还要讲,不可能造这样的罪业。但是破羯磨僧现在有,比丘戒当中有一些僧团的罪业属于破和合僧,主要是指破羯磨僧。有些时候僧团之间不和,然后以不和之心作长净羯磨等等,分开僧众也属于破羯磨僧。罪业虽然大,但是远远不如五无间罪破法轮僧的过失大。

“彼以八者以上成”,不需要九个,一边四个,另一边也四个就可以了,自然而然分裂就可以具足罪业。

以上讲到了破法轮僧和破羯磨僧的差别。破法轮僧现在没有了,但是破羯磨僧现在有僧团的地方还有可能出现,对这个问题还是要注意。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1]这一世结束之后,下一世一定会感受果报。

[2]佛陀有三十二相。


扫码下载原文及音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