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9课-脉络&难点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9课-脉络&难点


脉络梳理

思维导图下载

1、Xmind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VWNIpaaLtL3s81abgJd6g

提取码:j3c5

2、JPG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l2DMVYo_gbmGiUvUHo2bQ

 提取码:fi4j







简略分析


一、自未解脱无力超度他人

(一)正面说:自未解脱者何时可以超度他人?

(二)反面说:自未解脱者何时无力超度他人?

(三)结论:以讲经说法为例,说明超度虽严格,但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有利他菩提心


二、接受亡财后一定要念经回向

(一)正面宣说

(二)公案说明

(三)归摄教诫


三、活佛也不应致力于接受供养

(一)原因:活佛为何不应该致力于接受供养

(二)劝诫:利用前世行非法不合理

(三)结论:活佛也不应致力于接受供养


四、具三想往生法接引平凡者

(一)总说:三想往生法

(二)分说:死亡让瑜伽行者小成佛

(三)分说:平凡者需要具三想往生法

(四)若依三想往生法必定解脱(别说功德)


五、此往生法乃不修便可成佛法

(一)正面宣说

(二)以教理说明:有缘者应当依此法而往生

(三)以教证说明:莲师说:不修成佛法我有

(四)珍惜与佛法结上的善缘


六、三大智者的教言

(一)那若巴

(二)玛尔巴

(三)笑金刚


展开分析


丁五、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自未解脱无力超度他人


(一)正面说:自未解脱者何时可以超度他人?

  • 条件:具有慈悲菩提心,即使没有修法境界,也可利益亡灵并不会成为道障。


(二)反面说:自未解脱者何时无力超度他人?

  1. 条件:不具有一地菩萨的境界,也没有利他心,对自他都没有好处。

  2. 过患:形成自己的道障/对亡者没有利益。

  3. 教证:“己未趋至解脱之干地,然却致力引导他人者,此二之理少许不相合,犹如溺水之人救溺者。”


(三)结论:以讲经说法为例,说明超度虽严格,但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有利他菩提心


接受亡财后一定要念经回向


(一)正面宣说

  1. 现状:汉地寺院做佛事,规定费用就应当如理如法去做。

  2. 例说:以上师自身为终身学员念诵为例,说明应遵守承诺。

  3. 结论:承诺超度后应当如实去做/不做会很麻烦。


(二)公案说明

   1.  丹增秋佩大师重新为亡者回向

  • 公案内容

  • 旁述:在“境界”中出现(上师谦虚的补充自己并没有“境界”)

  • 原理:如同还债

  2.  杰美泰秋丹增圆寂后重新超度亡者

  • 正说

  • 公案内容

  • 结论:我们更要注意遵守承诺(上师接受念经钱为例)

  • 旁述:藏地有交给法师念经钱的传统,汉地没有/接受后就一定好好回向。

  3.  接受信财亡财过多转世为蛇

  • 公案内容

  • 结论:因果不虚,要小心谨慎


(三)归摄教诫

  1. 归摄:即使是上师大活佛,接受亡财也要发心回向、发愿、念仪轨

  2. 教诫:后世恐怖,今生要谨慎因果



活佛也不应致力于接受供养


(一)原因:活佛为何不应该致力于接受供养

  1. 结论:活佛也不应该致力于接受供养

  2. 原因:活佛也要从头学起

    1)推理:

  • 即使无误认定的转世活佛,最初也要从字母开始学习。

  • 将前世精通的文字读诵遗忘干净,没有遗忘生圆瑜伽是不可能的。

    2)结论:

  • 如果没有前世的功德(字母都忘了),又没有今生修学成就功德,凭借称号敛财不合理。


(二)劝诫:利用前世行非法不合理

  1. 总说:上师和活佛没有任何私人仇怨,只是想劝阻那些伤害佛教、欺骗信众的现象。

  2. 分说:

    1)现象:

  • 利用“活佛”“上师”的名称骗人骗钱不合理。

    2)破斥其利用的理由:前世

  • 受骗者角度:前世不重要,要观察今生。

  • 欺骗者角度:因别人看不到前世就随便说不合理。

    3)结论:

  • 上师角度:即使会受到攻击,但是为了佛法和众生,也一定要提出警告的信息。

  • 劝诫受骗者:利用前世,和受骗者的认识有关。

  • 劝诫“活佛”“上师”:即使是真正的活佛,今生也要从头学起,就不该借前世的名义,在今生摄受弟子(何况那些连活佛都不是的)。


(三)结论:活佛也不应致力于接受供养

  1. 例说:法王一生未认定一个活佛(对佛教,对众生,对自身都无益)。

  2. 补充:并非否认活佛,但就是这些活佛,也应谨慎。

    1)为何谨慎:接受供养的过患

  • 没有能力接受供养来世很糟糕。

  • 纯粹为了收取供养更可怕。

    2)应如何做:遵循金刚语的教诲

  • 活佛大人物:应将精力放在修学发心,闭关修持上。

  • 普通小人物:以智慧观察是非曲直,做到心中有数。


具三想往生法接引平凡者


(一)总说:三想往生法

  1. 解释“三想往生法”:和《无垢忏悔续》所说的“依靠临终光环声往生”意义吻合。

    ● 别说:解释“依靠临终光环声往生”/意义和显宗修法也相通。

  2. 拣别“修持者”:适合平凡者,具有殊胜证悟者不需要此法。


(二)分说:死亡让瑜伽行者小成佛

  1. 总说:对有修行境界的人来说,“死亡乃分别,可引空行刹。”

  2. 分说:

    1)死亡乃分别

  • 世间人,普通修行者:悲伤痛苦。

  • 训练有素的瑜伽士:可以令他“小成佛”。

    2)可引空行刹


(三)分说:平凡者需要具三想往生法

  1. 略说:对平凡者而言,最重要的两点是平时断恶修善,把握临死时心念。

  2. 以公案说明:

    1)公案内容:《毗婆沙论》记载行善造恶两人,命终时不同心念引发不同结果。

    2)结论:

  • 因果不虚,要断恶修善。

  • 临死时的心念很关键。

  • 平凡者(修道未稳固,罪孽深重)需要此往生法。


(四)若依三想往生法必定解脱(别说功德)

  1. 正说:拥有此窍诀,即使罪业深重也可解脱

  2. 教证说明:

    ● 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以此道解脱,不为罪业染。

    ● 九窍之上方,意念可往生,不为最也染,生于清净刹。

    ● 头顶日月坐垫上,具相上师尊足前,若知趋入中脉道,造五无间亦解脱。

  3. 结论:重视此修法

    ● 正说

    ● 例说:堪布嘎巴,获得了虹身成就,但每天都修颇瓦法。

    ● 劝诫:这个往生法平时就要认真实修。


此往生法乃不修便可成佛法


(一)正面宣说

  1. 正说:此法是不修便可成佛之法,以强制性的方法使罪孽深重者得以解脱。

    ● 补充:解释“不修”的含义

  2. 结论:这样好的法门,一定要好好修持。


(二)以教理说明:有缘者应当依此法而往生

  1. 教证说明

  2. 理证说明

    ● 罪业角度:我们自身的自性罪和佛制罪造了很多

    ● 功德角度:忏悔修善,力量非常弱

  3. 结论:这个往生法最适合我们

  4. 劝诫:以法王教言为例,劝诫大家珍惜此法


(三)以教证说明:莲师说:不修成佛法我有

  1. 教证说明

  2. 拣别“不修成佛”

  3. 结论:往生法有不共的加持,一定要修。


(四)珍惜与佛法结上的善缘

  1. 略说:遇到解脱窍诀,是善缘和幸运,理应欢喜

  2. 广说:以法王教言为例

    1)法王教言1

    ① 教言内容

    ② 上师补充解释

    2)法王教言2

    ① 教言内容

    ② 上师补充解释

    ● 别说:“最初的缘起,就是从小值遇佛法”

  3. 结论:珍惜与佛法结上的善缘,把握好这个往生法,为生生世世创造美好开端


三大智者的教言


(一)那若巴

  1. 智者教言

  2. 具体解释


(二)玛尔巴

  1. 智者教言

  2. 教言出处:玛尔巴罗扎尊者修夺舍法


(三)笑金刚

  1. 智者教言

  2. 具体解释:

    1)名号出处:笑金刚

    2)教言出处:尊者摄受有缘僧人

  3. 结合颂词劝诫:希望珍惜此法(相合“此等往生融合之窍诀,乃为摧毁中有之向导,具足此道之人可有否?)



本课难点


一、让悲心纯粹点儿

  • 作为初学者,我们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还很欠缺,和得地菩萨可以直接超度亡者的能力相比,差的简直不止十万八千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对众生有所饶益吗?本课中上师给了我们答案:不论是讲经说法还是超度,佛陀没有要求必须是一地菩萨,或者至少是资粮道、加行道者,只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强调的,就是一定要有利他菩提心。

  • 按照四料简的分析方式,有超度能力有悲心,有超度能力无悲心(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无超度能力有悲心,无超度能力无悲心,这四种情况,佛陀唯一遮止的就是最后一种,就是既没有超度的能力,又没有对众生的悲心,这种情况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任何好处。如果我们虽然没有真实的超度能力,但是发自内心的想帮助亡者,这样的心态是可以帮助到对方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检视自己的悲心是否真的那样切,是否掺杂了自我的成分,比如:去助念是为了给自己积攒福报,以便自己将来能感召有人帮自己助念;去助念是为了显示自己有爱心,有悲心,念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一会儿怎么发朋友圈展示才好;去助念只是为了想挑战一下,表示自己很勇敢……这些都属于不善的发心,并不是打心眼里真的想怎么才能帮助到亡者,求佛菩萨一定要来帮助他,安慰他……所以我们一定要再再审视自己的发心,如果掺杂了不善的发心,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摈除。


二、不盲目乐观,往生才有把握

  • 需要三想往生法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修道尚未获得稳固的人,另一种是罪孽深重的人。作为城市中被工作,生活等各种琐事缠身的在家居士,也许和身边不学佛的人相比,我们所造的罪业算比较轻的,但是千万不要因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努力闻思修,即身成就指日可待;至少吃素又行善,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是没问题的。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

  • 从轮回这个无边业网中解脱,是一件需要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的事情,是一个凡夫转为圣者的过程。要知道,世间从一个阶层上升到另一个阶层,成办一件事业,都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情,何况出世间的解脱?世间的专业运动员,职业精英,每天都是投入怎样的精力去练习,实践,有的简直可以用“不疯魔不成活”来形容;而我们在工作生活之余,每天实际用于闻思修的时间可能连2-3个小时都不到,这样的现状,却指望能今生能成就此番大业,确实有点过于乐观了。翻天覆地的果必定有翻天覆地的因,如果自己的内心并没有真正转变,没有真正生起愿意利益一切众生的决心,只是形象上行善念佛,或者以一种求乐救怖的心积攒极乐世界的门票钱,那么死亡时,又怎么会有真正强有力的因来推动你往生呢?

  • 客观的评估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如此一来,此往生法并不是口头上的保障,而真的是最后的防线了。本课中虹身成就的大修行人,都需要日日练习此往生法,不具有把握的我们,却将希望寄托在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上,是非常不明智的。

  • 另外,虽然此法十分殊胜,造了严重罪业的人也可强制往生,但作为洗白还来不及的我们,再继续抹黑就有作的嫌疑了。圆融理解上师在这里强调其功德的密意,是一位智者该有的行为。


编写师兄:定解B12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 B07139-定解B06-001】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