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之012
我们一方面应对大乘空性起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多劝别人接触这个法门。假如你周围有人生病了,或是遇到了违缘,就应借此机会让他持诵《金刚经》,如此一来,必对其今生来世有莫大的助益。
——索达吉堪布
第八品 依法出生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法布施的福德非常广大、远远胜过财布施,若能受持读诵《金刚经》,福德无法衡量。
☆ 财布施
《百业经》、《贤愚经》等佛经,都已宣说在佛陀乃至在乞丐面前供养一顿饭或者布施一分钱,也有很大功德。如果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作上供下施,福德当然无法想象,所以须菩提回答:此人福德非常多。
福德真正的本性非实有法,非恒常不变。它的本性是空性,以本体空性的缘故,福德可以辗转增上。如果福德是成实不变的或是实有性的一个东西,那么可以思维其量,但因福德本体是空性的缘故,所以如来也赞叹福德非常多。
《妙法莲华经》中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以清净心供养一朵花,将来也能逐渐获得成佛,故此功德不可想象。
胜义谛当中,一切法自性本空离戏,无任何一个自性实有法,以真实空性缘起双运故,名言中依缘起法,福德可以显现,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嘎玛拉希拉亦云:胜义当中如果有一个真实的自性,则不可言说。一切法在胜义中,自性本空离戏,无任何一个自性实有法存在,福德亦如幻化一般,胜义当中不成立,名言中依缘起成熟的时候,供养和布施的功德也可以幻化般出现。
《入行论》中云:「幻佛出幻德,如实佛实德,幻人生幻福,如供实有佛。」在幻化般佛陀面前供养,幻化功德可以出现,就象小乘行人认为在实有的佛前可以获得实有的福德一样。
大家要注意的是:《金刚经》每一句中,经常要分开二谛作分析,这样才能加强对胜义谛的认识。
总之,不管是福德也好、法身也好,我们对任何一个法都不能执著,如此才可了悟真实的空性。
这里讲的财布施,主要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下面是讲法布施。
世人常认为,财布施的福德非常大,法布施可能远不及于此。但释迦牟尼佛在这里亲口说了:法布施的福德,远远超胜财布施!
其实从财富上讲,我们不要说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就算只用一碗七宝去布施,经济上也会有点困难。但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我们有机会讲闻《金刚经》,这种福德是不可思议的,远远胜过了上述财布施,大家理应生起欢喜心。
☆ 受持
指专心致志地奉行。
☆ 四句偈
印度梵文中《金刚经》,本来全部是偈颂,但译成藏文和汉文之后,形式就变成散文了。所谓「四句偈」,指由四个句子组成的一个偈文,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现」,这就是一个四句偈。
我们受持《金刚经》后,若能为他人开演经义,令彼等听闻、读诵、修持,即使只有一个偈颂,也超胜了用七宝布施的福德。《般若八千颂》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读诵、受持、演说般若法门,其福德胜于财布施。」
☆ 法布施的功德
阿难曾问佛陀:「两个人在一起,做什么事情功德最大?」佛陀言:「一人讲法一人听法,功德最大。」
《狮吼经》也说:「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上供下施,不如浊世时为人演说四句偈佛法的功德大。」
《法华经》中亦云:「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虚空藏经》中云:「虽说俱胝劫,佛智无有量,如是持佛法,福德亦无量。」此外,《般若二万颂》《慧海请问经》等经典中,也都纷纷赞叹了宣讲佛法、尤其是般若法门的殊胜功德。
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对大乘空性起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多劝别人接触这个法门。假如你周围有人生病了,或是遇到了违缘,就应借此机会让他持诵《金刚经》,如此一来,必对其今生来世有莫大的助益。
佛陀自问自答:一切诸佛及诸佛所依靠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都是从这部经的意义里产生的。
一切三世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出生而显现正等觉,般若空性智慧也称为佛母,一切佛陀之母就是空性智慧。
《入中论》云:「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佛陀是从菩萨出生,菩萨的因是大悲心、无二智慧和菩提心。由此推论,诸佛实际是从般若无二智慧当中产生的。
《般若经》云:「三世诸佛皆依般若而现正等觉。」
《现观庄严论》中顶礼偈也云:「具为声闻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诸佛菩萨先修空性,证悟空性智慧以后才现前功德和果位智慧,经典中常称般若为「佛母」,因为儿子的来源是母亲,同样,一切三世诸佛圣者之因,超凡入圣的根本依靠就是般若空性。
曾有居士供养寺庙一万块钱,几十年后始终念念不忘,一见面就提醒:「我在某年供养了你们一万块,还记不记得我呀?」甚至有些人供养了一点饼干、毛衣,四五年后还挂在嘴上,逢人便说。实际上,这种供养并未舍离吝啬、执著、傲慢,所以是不清净的供养。但是,若能持诵《金刚经》并为他人解说,这比供养一万块钱的功德更大。因为《金刚经》所诠释的都是般若空性,而般若空性,是产生一切诸佛之因。
《佛子行》的开篇偈亦云:「利乐之源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佛陀依靠佛法而成就,此佛法即是般若空性,它是一切佛菩萨的来源。
既然般若空性是三世诸佛之因,那么三世诸佛所弘扬的佛法,也必定是般若空性。否则,佛的因是般若,法的因却是其他的,这是根本说不过去的。
此处直接宣讲了「佛」由般若空性而生,间接宣讲了「法」也是由般若空性而生。《金刚经》是诸佛、佛法的出生处,故受持、传讲的功德不可衡量。
在名言现相中,释迦牟尼佛在众生面前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这些都如阳焰、水月般存在,实相中无任何所谓的佛法存在。而名言显现法中,所谓的佛法也是众生通过积累资粮因缘才得以遇见。
☆ 「佛法即非佛法」的胜义谛解释
1. 佛法指佛陀的圆满功德。从显现上讲,通过布施等积累福德资粮,可现前佛陀的相好色身、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经云:「如来之色身,福德资粮身。」但从胜义来讲这些都是不存在的,并不是真正了义的佛法。佛身庄严色身、言行等,通过布施等因缘可得,但在胜义中这些法犹如兔角与石女儿,是本体空性。
《宝性论》云:「善逝如虚空,六根现受因,所见无大色,所闻净妙语,所嗅佛戒气,所尝圣法味,所受等持乐,所证深性理,若细思维者,则受胜义乐,善逝如虚空,远离诸法相。」
2. 内道弟子共同承认佛法是灭除众生痛苦的妙雨甘露,但以胜义理论深入细致抉择时,彼等仅仅是世俗中的假相,是引导众生的方便法而已,真正的法是离一切戏论边执的实相无为法。
《中论》云:「何者耽余法,有实或无实,彼等佛教中,并未见真谛。」又云:「若有为自相,及无为自相,彼由彼性空,是为自相空。」
《现观庄严论》中云:「不执著诸法,不见自相故,智慧所观察,一切无所得。」
六祖曾说:「佛经不是佛法,它是肉眼的境界,故非究竟。佛法应是慧眼的境界。」
真正的佛法远离一切戏论,是大无为法。
【上师教言】
在名言现相中,释迦牟尼佛在众生面前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这些都如阳焰、水月般存在,实相中无任何所谓的佛法存在。而名言显现法中,所谓的佛法也是众生通过积累资粮因缘才得以遇见。
真正的佛法是远离一切戏论边执的实相无为法。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