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脚印 >>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返回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风雨里,要像个大人;天晴时,要像个孩子。——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2020.5.21微博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气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谗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谁能保得长无事,诮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圣训歌》——济公和尚


圣训歌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不知济公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从而以讹传讹, 误导了无量迷茫众生。 



其实,济公的高深境界,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比如,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以为能瞒天过海,神仙也难知。结果济公指了出来,仆人不承认,于是济公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这种特别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尘莫及,故不可乱学表面行为。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关于这方面也有诸多教言,劝诫后学者万万不可随学,以免自欺欺人。


如《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杨树枝居士书四》中说:“须知传扬佛法之人, 必须依佛禁戒,既不持戒,何以教人修持。彼见志公、济颠皆有吃肉之事。然志公、济颠并未膺宏扬佛法之职,不过遇境逢缘,特为指示佛法之不思议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职者,万万不可学也。而且彼吃了死的,会吐活的。某等吃了死的,连原样的一片一块也吐不出,好妄学,而且以教人乎。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其实也是有来历的:明末的破山禅师,于战乱年间,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李立阳嗜杀成性,为了救度一方生灵,禅师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杀业。李立阳见禅师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对他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了。”禅师马上与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一时传为美谈。 


此外,明朝还有另一位和尚,也是为了救逃到寺庙里的难民,在山贼面前吃肉喝酒。当时,山贼说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过那些人。于是他气定神闲地端起酒杯,说:“我以酒代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肉说:“我以肉作菜,请!”吃后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贼见了为之一惊,鉴于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可见,为了饶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汉地有些大德的传记中也有,但这不是普遍的行为。而藏地的每一座寺院,也并不是所有僧人都行持这些高深之举。藏传佛教对戒律的重视程度,来藏地求法的人应该知道,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许做超凡的行为。若是 极个别人做了的话,也许他确实有这种境界,也许没有。所以,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一定要分清,否则,明明什么境界都没有,却装模作 样、无恶不作,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当然,假如你真的有超胜境界,那么行持如疯人般的行为、如哑巴般的行为,尤其是大圆满的二十一种行为,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学佛不能一概而论,倘若以别解脱戒的尺度来衡量一切,这肯定不行;但若是要求每个人都持密宗禁行,不管他的境界有没有到一定层次, 那也不合理。因此,在这些问题上,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它是十方三世诸佛唯一的成佛之道。

其实,修行就是抓住两个要点

最甚深的密法总集(一生成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