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禅修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
以下文章来源于那达nada ,作者一心
抓蜻蜓、逮蝴蝶、
爬树、偷菜、集体纳凉……
这些年少时没心没肺的回忆,
给了成年后的我们多少温暖的慰藉。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们,
以“富养”之名,
日复一日,
背着沉沉的书包,
行进在父母期许的梦想之路上。
学更多的技能,
做更成功的人,
成为这一代孩童的集体记忆。
当我们拼命给予的时候,
有没有想过,
这,是否他们真正需要的?
比起72行精通、
18般武艺全会,
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是不是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今天,不妨让长大的我们,
回到和孩子同样的起点,
和一心一起重新思考,
真正的富养,
是养技能,还是养情志?
过高的期许,毁了本该幸福的童年
今天继续和大家聊聊教育子女的话题。
这个话题很大,绝不单纯仅和父母有关系,还与学校师长,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有影响,这里我们只能涉及冰山一角。
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童年,就觉得很幸福,记得小时候抓蜻蜓,逮蝴蝶,爬到树上偷杏子,遛到别人家的菜地里摘西红柿,到了傍晚,搬个小凳,跑到邻家的小院,去看夜来香开花的样子。放寒暑假的时候,会把一箱一箱的小人书搬出来看个遍,那时候家里还没买电视,夏天到了,晚上,爸爸妈妈会在小院的泥土地上铺一张牛毛毡,孩子们都躺在上面纳凉,望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一颗的数。学习上,父母对子女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再想,如果和现代的孩子比起来,从学习成绩和所学的技能上来说,肯定早被比到最老末了吧,但总觉得一生中,小时候的那段生活过得是最幸福无忧的。现在的孩子,书包比人都大,沉淀淀的,小小年纪,带着厚厚的眼镜,现在的父母不愿生二胎三胎,孩子都是富养,多生,根本就养不起。但看看这些富养的孩子,总觉得少了很多童年应该有的快乐与无忧,肩上背负着太多父母的期许与梦想。
正因为父母太爱孩子,所以期许就特别的高,希望孩子道德高尚,品学兼优,学识广博,希望孩子能集所有才能于一身。但作父母的,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教育才能让孩子变得这么完美,而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上,指望进一所好的学校能教出一个完美的人,其实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比较单一,以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第一目标。所以很多父母省吃简用,只为能让孩子多上一个补习班,学这,学那,总觉得要把孩子培养成全能才放心,以后才有出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理念就变成了大家的共识,认定只有这样做,才是最好的。所以,现代的孩子都很早熟,因为他们需要提前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
真正的富养是情志的富养
不能说这种想法绝对是不好的,但只看重学习成绩,确实太单一了,细细分析一下,这其实是所有父母的一种担忧而已,因为自己步入社会后,知道在社会上生存的艰难,所以想提早让孩子练好各种技能,能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但却忘记了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到社会上连三分之一都用不上。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还是在于健康的人格基础,当然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但绝对不是唯一,他需要在一个健全的人格基础上才能发挥出作用,正如古人说:德才兼具,谓之圣人,德才兼亡,谓之愚人;有德无才,谓之君子; 有才无德,谓之小人。
富养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有人认为花钱多就是富养,只能承认这是一种钱上的富养,但真正意义上来讲,富养情志才是真富养。
很早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青的父亲有了自己的女儿后,毅然辞去工作,用了六七年的时间专心陪女儿,大部分的时间是带着她玩,周围的朋友都对他发出质疑,到后来,女儿的性格越来越阳光,开朗,走到哪里都没有惧怕,能适应各种环境,当女儿这种健康的性格养成之后,他又正常去工作了。
当然,不可能每个父母都能在有了孩子之后就放弃工作专心陪孩子长大,这里只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思路,到底是让孩子学习好为首要,还是培养孩子的情志为首要呢?
如果父母能放下担忧,从一味的过高期许改变成包容和理解,把培养技能为第一改变为培养情志为首要,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定会是一个很温暖的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能大量储存知识的记忆卡,而是一个健康阳光的人。
今天的这堂禅修,和上堂课所修的内容是一样的,放下对子女过度的执念,用爱来理解孩子不同于成人的思想与行为,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自由长大。
先以毗卢七法的坐式坐好,身心放松,对上述的内容细细观想,让心逐渐释怀,放松,安住三分钟。
点击 “阅读原文” 聆听专业的禅修引导。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