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藏传净土法(第36课)
第三十六课
思考题
1.藏地有“无功德者之信财,罪犯骗子之受用,得时虽有积时无,积财无有实义也”的说法。请解释其意义。
2.在一次慈善晚宴上,比尔·盖茨捐了八百万美元,沃伦·巴菲特捐了三百万美元,但他们都没有成为晚宴的主角,而一位捐了三十美元二十五美分的小女孩却成为晚宴的主角。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这对你行持善法有何启发?
(本课原文)尤其是,看看那些依靠猎杀鹿子、獐子许多野兽获取众多银币的人们,他们家中是否有银库呢?如果按照他们所获得的银币量来看,那么他们家应该有银库,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些人非但没有宝库反而是负债累累,债台高筑。正如所谓的“无功德者之信财,罪犯骗子之受用,得时虽有积时无,积财无有实义也”。而且,猎杀众多野兽之人的家中也是一无所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奶牛无有酥油、牛奶,食品无有精华营养,人们无精打采……这是因为:野兽是非人的家畜,杀了这些牲畜,饿鬼们会跟随猎人而来,窃取、夺去他们家的福寿。
所以,具有万贯家财的富豪直至用象、马来供施,一贫如洗的穷人哪怕用一针一线的财物进行供施,从而获得各自财力所积累的福德。百年之中以唾液作饮料来解渴,以空肠作腰带来忍饥挨饿,辛辛苦苦地劳作不如在这样的极乐法会期间一日短暂的时间里作顶礼、转绕、皈依。观想怙主阿弥陀佛,即使仅仅向空中撒一粒米供养,其福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尽管由于往昔未曾积累福德导致如今不具备广大的供品,但是鲜花、净水等这些无主物是清净真实的供品,如果能以此供养阿弥陀佛,也有相当大的利益。可是,连这一点也不能供养的人那显然是根本没有福报的标志。如寂天菩萨说:“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心态清净的人,哪怕是供养土石都可以。往昔,释迦牟尼佛与阿难尊者去化缘,行至途中。路旁有两位小孩正在玩耍,他们用土粉建造房屋等,并且说:“这是住房,这是仓库,这是如意宝。”一个小孩看见佛陀到来,无比欢喜,他捧了一捧说是如意宝的土粉来到世尊面前准备供养,可是他的个子太矮了,实在够不着。他便对另一个小孩说:“你向下弯腰我站在你的身上将‘如意宝’供养在佛的钵盂里。”那个小孩也照他说的去做。他爬到同伴的肩膀上,站起来。这时,世尊也将钵盂拿低来接受(他的供品)。于是小孩把一捧土粉倒在佛陀的钵里。世尊将那些土粉交给阿难,并说:“将这些土粉和成泥涂在经堂的墙壁上。”并授记:“此孩童以供养一捧土粉的福德,于我涅槃百年后转生为南赡部洲的阿育王,另一个孩童变成他的大臣,他(阿育王)将来在南赡部洲瞬间内建成八万四千佛塔。”
有人终生含辛茹苦劳作也无法获得的财物,具有福德者一天便可获得。从前,王舍城的一对婆罗门夫妻无论如何勤劳始终连温饱也解决不了,只能沦为乞丐。听说供养僧众斋食可变得富足,夫妻俩便将作乞丐、当雇工得来的所有食品供养僧众,并且婆罗门女也受了斋戒。当时,胜光王到城外消遣,返回途中遇到一名被绑在树上濒临死亡的囚犯。囚犯向国王索要食物。国王满口答应,可是回到王舍城后就忘了,到了午夜才想起。因为王舍城外半夜三更到处是魔鬼罗刹,所以谁也不敢去送食物。国王下令:“在我的国境内,如果有人能于此时送饭给那个囚犯,奖赏黄金一千两。”其他人谁也不敢前往。那位婆罗门女心想:我今天已受了八关斋戒,所以一定不会遭到鬼神加害。于是她从国王那里领取了饮食,就在这深更半夜,毫不犹豫地向王舍城外走去。路上,碰到一个当天生下五百个孩子的罗刹女,那个罗刹女非常饥饿准备前来吃她。此时她心中正忆念着斋戒。罗刹女知晓后,惊恐不已,请求道:“优婆夷,你把所带的饮食施给我一点儿吧!”于是婆罗门女施给它少许,以居士戒的加持力这少量的食物变成了许许多多,使罗刹女和它的孩子都得到满足。罗刹女十分高兴地告诉她:“我住的这个地方,有一个金瓶,供养给您,请带走吧!”她得到一个金瓶。此后,她又饶益了许多类似的其他鬼神,那些鬼神非但没有损害她,而且又向她供养了三个金瓶。(到达目的地)她将饮食交给犯人后便返回王舍城。胜光王将一千两黄金也赏给她。从此以后,夫妻俩生活变得非常富裕,他们也知道这是因为供养僧众得来的福报,所以也就更多地供养僧众斋食,结果变得越来越富有。后来,那位婆罗门成了胜光王的大臣。由此可见,仅仅以乞讨来的饮食作供施以及在一天当中受持一个斋戒,现世中也成熟顺现受业的果报,那么何况说是后世呢?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