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31) 返回

365颗钻石的约定(31)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4月7日 佛历2564年





每日一颗钻石

让我们一起背诵

并依文修持吧~


【第31颗钻石】

པད་མ་བདུད་འདུལ་གྱིས།ཨ་ཧོ་ཐུབ་དབང་ཕྱོགས་དུས་རྒྱལ་བ་སྲས་བཅས་མཁྱེན།།
རྒྱུ་འབྲས་གོ་ལོག་བུ་ལ་ཐུགས་རྗེས་གཟིགས།།  
དྲིན་ཅན་རྩ་བརྒྱུད་བླ་མའི་ཚོགས་རྣམས་མཁྱེན།།
རྒྱུ་འབྲས་གོ་ལོག་བུ་ལ་ཐུགས་རྗེས་གཟིགས།།
ལྷག་པའི་ལྷ་མཆོག་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དབང་མཁྱེན།།
རྒྱུ་འབྲས་གོ་ལོག་བུ་ལ་ཐུགས་རྗེས་གཟིགས།།

班玛敦德:
阿吙!

十方诸佛佛子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大恩本传众师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殊胜本尊观音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1、颠倒因果

《入行论》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不管什么样的众生,无论是行为还是心理,都不愿意感受痛苦,每个人都想消除疾病、瘟疫、战乱、灾难等,并全力以赴忙着这些事情。然而,尽管心里是这样想,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在因果取舍方面非常愚痴,行为上行持痛苦的因,反而成了不断寻找痛苦。


比如,有些人想发财就去抢劫、偷盗,结果不但得不到财物,自己反而被关进监狱,即生痛苦、来世也痛苦;


有些人想遣除自己的贫困,就通过一些非法的行为来谋取,但后来也不能如愿以偿;


有些人为了暂时的口腹之欲,吃一顿饭就杀害无量的众生,结果身体产生一些病变,得绝症而亡,或纵然即生中没有现前果报,来世却要以自己的生命偿还,感受种种痛苦……







现在人类在因果取舍方面极其愚痴,在没有开显取舍因果的智慧之前,人类会一直处于这样的痛苦中,无法解脱出来。


2、见解与行为

莲师也曾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但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而要小心谨慎,不违背因果。

否则,见解上一切万法都不存在,不思善、不思恶,而行为也是这样的话,就会善空恶空黑法漫布,见解也将成为魔见。

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行为上始终有实执,见解也是如此的话,将会被实有和有相所束缚,从而在轮回中无有解脱之日。


这个教言,大家一定要记住!


法王如意宝常引用《前译教法兴盛之愿文》的教证说,作为一个修行人,见解上,要依止龙猛菩萨的空性无二见;而行为上,则应随学静命菩萨的小乘别解脱行为。


但如今很多人往往与此相反:见解上连小乘的人无我、四法印都不懂,基本的出离心、因果观都没有,行为上却远远超过密宗的行为,这完全是一种颠倒。


正如莲花生大士所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所以,我们即使有再高的实相见解,不管是大圆满、大中观、大手印,还是禅宗、净土宗的殊胜见,取舍因果的行为也要细致入微,就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丝毫的恶法也不做,点滴的善法也要行持。


3、因果与空性

《大智度论》言:“虽空亦不断,相续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法佛说。”


因果虽是空性,但并非断灭;虽然相续不断,却也不是常有;众生所造的罪福,永远都不会失坏。


这种法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揭示,其中的甚深奥秘,凡夫人的粗大分别念无法抉择。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因果法门有甚深的认识。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


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


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


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可见一斑。



【提醒】行持任何点滴善法,要以三殊胜摄持哦~


上一颗:365颗钻石的约定(30)

1-15颗钻石复习:煜煜钻石,您采几颗?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