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01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法师辅导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01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法师辅导

隐藏窍诀


愿你摘下玫瑰色镜片,以缓慢不间断的方式去修行


(一)讲记原文

我非常佩服很多老修行人,他们把长期修行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不像现在一些年轻的修行人,两三天还比较精进,比如听了一个上师的开示、看了一本书,或者遇到开心的事,几天内就闭关修行,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看起来似乎还可以。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像突然生病了一样,马上就倒下去了。


(二)初学者经常出现的问题


1、没有动力——懈怠


(1)没时间

A、修行没那么重要

在优先顺序上,我们一向都把佛法排在最后。需要照顾家庭、应对工作等等永远都是紧急且更重要的。

B、修行重要,所以要找一个专门的时间来做

我们觉得修行重要,但是因为修行是一个很严肃、庄重的事儿,所以要找一个专门的时间来“专修”,结果却总也找不到一个“专门”的时间来开始修行。


(2)有时间但修不动

当我们有时间时,却缺乏动力意志力来激励自己,结果是花了更多的精力看足球赛、看电影、刷微信、刷新闻,而非修持佛法。


2、道心在挫败感和过度兴奋之间岌岌可危

(1)一曝十寒进展慢

修行者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在受到激励时过度修持,而当一场好梦都经历不到、无法专注或无法控制脾气时,就会深陷挫折。在一段“大口吞食”的修持之后,他们会停止好几个月;当他们终于又要修持时,才发觉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以这种速度修持,进展会非常缓慢。


(2)没有进展开始怀疑人生

当自己雄心勃勃地投入修行,但是在预计该产生一些进展的时候没有出现任何自己“变好”的迹象,更可怕的是,跟自己同时起步的人都开始出现各种修行验相并且对修道欢欣鼓舞,这时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这条路,怀疑自己的目标是否压根就不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修法,怀疑这个法是不是真的能引领自己达成目标,甚至怀疑这位上师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自己!


3、想做“正确”的修行

不想走弯路、更不想走错路!希望别人帮自己做完所有的一切——修行、回答所有问题、做好一切必要的安排、搞定所有的麻烦,而自己只需要去体验证悟就好。


(三)原因探索


1、你的目标可能压根不是出离轮回


(1)你寻求的压根不是出离而是保养轮回

A、延长生老病死

烧香磕头拜佛、灌黄财神顶、买宝瓶、参加水陆法会、放生、持咒等等,只是在延长生老病死,换句难听的话,那些轰轰烈烈的行持只是在保养轮回而已。

B、摆脱个人责任的华丽借口

利用佛法当作避免工作与责任的借口,所谓的修行也不过是以佛法为轮回做伪装。


(2)你对轮回抱有幻想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曾说,如果你的内心深处仍然相信轮回中有某个小部分可能还会有用,或甚至能对世俗问题提供究竟的解答,果真如此,你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灵探寻者。若是相信生命中的问题会自动解决,相信一切损坏的东西都会自动修补,相信在轮回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奋斗的,那就不可能培养出一种真诚的、完全投入的态度来修持佛法。


2、你高估了自己和修行

(1)利根者的资加道需要一大阿僧祇劫

在显宗当中,最利根者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三大阿僧祇劫也是对应五道十地来讲的,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凡夫地的资粮道和加行道,第二大劫成就圣者菩萨的一到七地,第三大劫从不动地(八地菩萨)一直到圆满佛地之间。


(2)通常说的证悟多数是加行道的证悟

一般大圆满初步的证悟,也属于加行道的暖位。但证悟大圆满有很多的层次,有些利根在证悟的当下,不需要经过其它阶段,直接就成佛或登地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应该有很多层次,不排除有直接证悟一地的可能,但一般初步的证悟,也应该是加行道,而不是成佛或登地。包括初步证悟大手印、中观等等都是一样,都应该属于暖位。


(3)真正的修道从证悟才开始

证悟以后,才是真正的开始修行了。在证悟之前,所有的修行就好比走路闭着眼睛,根本不知道眼前是怎样的一条路。不管佛经讲得再好,中观讲得再细,自己都没有什么体会。证悟以后,才算睁开了眼睛,看到了要走的路,但只是在这条路上刚刚走了一步,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行道时候的体会,不是听龙树菩萨、佛陀、上师讲的体会,而是自己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见解和体悟,所以像睁开双眼,看到眼前的路一样确定无疑。


(4)修行不是一转眼就有变化的魔术

A、我们经常陷入我执的陷阱而不自知

除非心已调伏且正念圆满,否则无论我们做什么,用来摧毁我执与骄慢的方法都会反过来变成它们强大的工具。看上去精进、尽善尽美的修行已经陷入了我执的诡计,但修行人却无法发现。

B、很多圣者的修行显现上也不是一帆风顺

无著菩萨那样的圣者,在鸡足山修学时,六年、九年乃至十二年中,连一个好梦都没出现。


(四)破解之道

1、正念

(1)略说

往昔的大师劝诫我们应该不断提醒自己下列三点:死亡迫在眉睫;我们的世俗活动是徒劳无用的;以及最坏的消息是,轮回之苦永无止境。


(2)详说

A、真正相信有轮回是修行的基础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连续现象的显现,只有能接受这种看法的人,心灵之道对他们才有重要性。无法相信这个真理的人,追寻心灵之道是毫无意义的。


B、了知一切都是幻象、世俗的活动徒劳无益

a、生命只不过是感官幻相的相续之流而已,从显而易见的名声与权力,到比较不易分辨的死亡、流鼻血或头痛等,都是如此。

b、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世俗的一生或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会看似有正面的品质,然而它终将失败,因为在轮回中绝对没有任何事物会真正的成功。从根本上而言,只有真正领会到轮回其实是多么的毫无希望且缺乏目的,初学者才会在心中生起追随心灵之道的真正愿望。


C、真的“想要”解脱

a、到底什么是解脱

解脱”意指从误认幻相为真实的迷惑中解放出来。

b、你必须要“想要”解脱

我们必须“想要”解脱,必须“想要”获得证悟。只有在培养出对证悟真诚的渴望时,我们才会自动地在世俗层面上学习如何“不想要”具有野心。这种渴望不易生起,但是如果缺乏它,毫无目标地踏上心灵之道是绝无意义的。


D、对死亡有紧迫感

大格西博朵瓦对此是这样说的:“不忆念无常的一切修法就好似冰上的建筑一般,悠闲自得之时似乎自己也的的确确具有空性等的修证境界,可是一旦遇到紧要关头时,便彻底崩溃;如若生起无常之心,则修行不会倒退;倘若未生起无常之心,则一切修法都会退步;如若生起无常之心,那么菩提心与空性等一切功德如同堆积财物一样不断增多。”


(3)以金标准检视自己的修行

任何一种修持,不论它看起来多么有益,或多么“正确”,或令人感到振奋,如果它未能抵触你执着于恒常的习气,如果它状似无害,却鼓励你忘却无常的真谛与现象如幻的本质,那么它带领你所走的方向,终将与佛法完全背道而驰。


2、冷静地对待修行中的高低起伏


(1)挫折并不是坏事

A、修持佛法必定是一件令人感到挫折的事。修行者——特别是初学者——常常不了解挫折感其实是成功的路标。对自己缺乏专注力、虔敬心或感应而引起的恼怒与沮丧,可能正是促使你更努力来完全融入修持之所需。当然,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将你推到另一个方向,让你停止修持——这是你必须不计一切代价都要抵挡的诱惑。但是,一定要记住,你对心灵之道感到挫折,往往是正在成为真正佛法修行者的征兆。


B、修持可能会扰动我们的生活,甚至会引来障碍,一如释迦牟尼佛在证悟之前引来魔罗的愤怒一般。因此,障难是你修持奏效的标志,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2)珍视你的怀疑

并非所有的怀疑都是有害的,有些是来自你很珍视的“分辨之心”(discriminating mind);但我们却很少去质疑它,事实上,我们总是轻易地就接受“我执”对各种事件的诠释版本。所以,如果你开始怀疑长久以来自己所接受的真理是否“真实”时,这也许是佛法开始深入你心的征兆了。


(3)高低起伏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间断

A、心上

a、当修持进行得顺利时,不要过度兴奋,也别把这种专注与感应的强度当作日后修持的参考点。而当你的修持进行得不顺利时,别让它破坏或侵蚀你修持的决心。吉美·林巴所给的建议是,在突然面临恶缘与障碍时,视它们全是上师与佛法慈悲的加持,以及修持的成果。

b、不论士气如何低落,你都持续地遵循自己的修持进程,不中断也不减少。这是我们利用自己最大的敌人——习气,来对付它自己。


B、行上——安排定课

我(益西彭措堪布)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要多,因为现在人的心普遍虎头蛇尾,前面念的特别多,后面就根本不念了。但修净业不能这样,要细水长流,坚持一生。  因为我们的心力平时非常分散,如果不用一种规矩去控制它,就很难形成力量。


3、找到激励自己的方法克服懒惰

(1)阅读往昔大师的故事


(2)祈祷

另一个克服怠惰的好方法是念诵祈愿文,请求自己受到保护,免于被这种沉闷与乏味的状态所困。


(3)供灯、供水等

供香、供灯,或每天修持前用心创造能激励自己的氛围,也会奏效。


(4)不要忘记死亡

找到激励自己修行的力量并不容易,即使是最老练的修行者,当他们忘记自己每天都步步接近死亡时,也会失去动力。


4、认清自己的位置,确定合理目标

(1)资粮道主要以积累资粮和闻思为主

虽然大资粮道的时候会修四禅八定,根机好的利根修行人在大资粮道的时候,可以通过禅定的力量,到十方诸佛菩萨的刹土当中亲聆佛的教言,但只有到了加行道的时候,才真正是以修行为主,同时也要兼顾闻思。不仅是加行道,哪怕在菩萨的三地,都会有闻思,但此时主要是修行。


(2)慢慢走才能快快到

现代人在多年中串习,养成了急躁的习性或不良心态,但所有的不耐烦、不安心、不持久,都不是法器之相。有的人对于学法修道急功近利,希望有一种三天便可成功的速效,否则马上就不干。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谁又能几天当中改变习气呢?如果能够,修道也就不难了。如今要紧的是修当下的心,要练习安闲而不是串习急躁,看能不能定下心来念修好字字句句。无论念什么,都是在修定、修慧,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就是当下的修行。养成了这种好习惯,才能任修何法都易于成功。


5、持戒

小乘资粮道首先要守的,就是别解脱戒,也即居士戒和出家戒;大乘资粮道,就要守菩萨戒;密宗的资粮道,就要守与密宗灌顶相应的密乘戒,如密宗十四条根本戒等等。一定要严守净戒,如果犯戒,必须及时忏悔。忏悔完了以后,再去受戒,这非常重要。


6、守护根门

以智慧守护根门:在眼睛看到任何东西的时候,知道都是如梦如幻,这叫以智慧来守护根门。

以方便守护根门:所谓方便,也即慈悲心。在看到任何事物,或听到任何声音的时候,尽量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都成为利益众生的事情。对众生有利,就尽量去看、去听;对众生无利,就不要刻意去看、去听等等。


7、勤修止观

精进地修持寂止和胜观的修法,也即四念处的修法。如果是密宗弟子,修外加行和内加行就可以了。


8、正知而住

无论是行住坐卧、所思所言,都要具备正知正见,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时刻观察自己的身、口、意,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我是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我是希求解脱的人,我做的这件事与我的追求有没有矛盾?我应不应该做?


7、依止善知识、善团体不离开

凡夫的一切,都依赖于外缘,如果日常相处的人,都是有正知正见的师兄,或者能长期待在善知识身边,也许就能顺利地度过小、中、大资粮道,然后进入加行道。在进入加行道后期,虽然还不是完全不退转,但从此以后永远都不可能堕落地狱、旁生、饿鬼三恶趣。尤其是登地以后,内心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一般的烦恼根本不会扰乱其心,也不可能去做对众生有害的事情,那个时候就根本不需要约束了。我们要下决心,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进入加行道,也必须要进入资粮道,否则以后就没有希望了。



参考资料:《三戒浅释》、《不是为了快乐(宗萨仁波切)》、《慧灯之光》、《入行论讲记》、《谈谈熟溜病的对治(智圆法师)》等等。



笔记整理:定解B18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5101-定解B18-008】



名词解释


原文:实际上这种杀虱子的行为完全是以嗔心引起的,因此绝对是堕入众合地狱的正因


众合地狱

八热地狱之一。无数地狱众生被置于大如地域之铁臼中,阎罗鬼卒以如大山之铁锤挥臂捶打;诸山如羊头攒聚,以炽热之角尖交相抵牾,地狱众生则于其中受挤压之苦。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入楞伽经》也说:“五阴中无我,及无人众生。”


五阴

(术语)新译曰蕴。旧译曰阴。净影之说,如大乘义章八本所谓“积集名阴。阴积多法故。”是与新译蕴之义同。天台之说,如止观五上所谓“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集。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是阴有荫覆与阴积之二义。(参见:蕴)。色,受,想,行,识,五法之名义,新旧皆同。

——《佛学大词典》



原文:而佛教,通过各种方式抉择,把无我的见解开发出来,让无数修行人懂得了无我。此时再看这个世界,就会觉得非常稀有。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本来就没有“我”,这并不是强迫性的规定,而是你用中观的离一多因、有无生因、金刚屑因等进行观察后,的的确确找不到“我”的本体。然而,无数的可怜众生不了知这一点,反而一直耽著“我”和我所,以此漂泊在无边轮回中,确实非常可怜!


离一多因

首先观察“一”是否成立,通过详细分析,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一”的实体,这样一来,由“一”组成的“二”等多体法也不存在。比如说,这里一个人也没有的话,便不可能有十个人,因为“十”是以“一”为基础安立的。


有无生因

是抉择万法的“果”无自性。其观察方法是“有法不应生,无亦不应生”,也就是说,果若在因位时存在,就不必再生,因为已有之故;果若在因位时无有,则永远不能生,犹如石女的儿子。


金刚屑因

是观察万法产生的“因”无自性,也就是说,一切法不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进而抉择诸法是无生空性。具体来讲,倘若万法是自己产生自己,就会有无穷生的过失;若是依他而生,黑暗中也可以产生光明……这种推理方法,在月称论师的《入中论》中讲得很细致。既然万法的“产生”无有实体,那么它的“存在”也不成立,最后的“灭亡”也没有,通过这种金刚屑因,就可以抉择一切为空性。

——《佛教空性观——索达吉堪布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笔记整理:定解B15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5101-定解B15-004】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01课法师辅导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