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提醒】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圣大解脱经》,会同一个内容,分享两个版本,字体大的是《流通本》版本,字体小一些的是《大正藏》版本。大家可以按照老师讲课时的方法,对照学习。
藏文念诵。
今天我们讲《圣大解脱经》。这个礼拜有课,之后的一个月左右,我这边暂时没有课。不管我在学院还是在外面,今年都不接见,这一点不能满大家的愿。因为从疫情开始,学院内部也是这样要求,以后一段时间也是如此。至于这边的课,其他的各个堪布堪姆都一样的传授,没有什么差别,大家要很好地闻思。这个时间提前跟大家说一下,可能稍微好一点。
接下来我们讲《圣大解脱经》。
在此经的第一卷当中,我们讲了顶礼过去佛、顶礼现在佛,现在讲顶礼未来佛,南无未来佛。
前面也讲过,未来佛的数量不是特别多,大概有41尊佛。这些佛在不同的经典当中,名号不是特别好分。像有些现在佛,也有过去佛或者未来佛的名号与之比较相同,未来佛名号当中也有与现在佛相同,这些佛号特别多。
具体所指的佛陀都有过去、未来、现在的佛。我们对未来佛作顶礼的话,为什么得功德呢?因为这是一种缘起,《华严经》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造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像未来的善根现在也可以回向。这一点,在小乘当中也讲,未来的法具有现在的得绳,以这种方式来回向也可以。对未来佛的功德,现在用意幻的方式来供养未来佛、顶礼未来佛也是可以的。这一点,就像我上节课所讲的一样,凡夫人的思维模式是单向的,能回忆过去,当下基本上能想得起来,未来对我们来讲是模糊的感觉。
实际意识上缘未来的时候,没有被时空阻碍,不管是善根,还是无为法的善法亦然。故在这个层面来讲,这样安立也是合理的。我们的分别念只能在凡夫的位置上,此时这种做法对我们有一定的困难。今天我们继续讲此经当中的未来千劫无量佛。
这里的未来贤劫无量佛,是指我们贤劫当中的佛,或者未来的劫都用一种贤妙的名称称呼也可以,未来劫当中也有无量的佛,要顶礼这些佛。弥勒佛,大家知道,这尊佛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有些经典讲人寿八万岁时,弥勒菩萨示现成佛度化众生,就像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一样,有龙华三会,第一会、第二会、第三会都有不同的成办,每一会都度化了九十多亿的众生,第一会是九十六亿,第二会是九十四亿,第三会是九十二亿。有一部叫《广普经》的经典说,我们现在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行持善法,哪怕一称南无佛,这种善根也会在第三会时获得解脱;如果受三皈依戒,第二会时得解脱;如果受五戒或者出家戒,第一会时就会获得解脱。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在佛的教法下行持善法,哪怕念一声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释迦摩尼佛,意义也是非常广大的。我们不能因为善根微不足道而放弃行善,哪怕任何一个善法,都应该尽心尽力地行持。如果行持慈悲心,这样功德更广大。因为弥勒叫慈氏,故修慈心的功德,是更与他相应的缘起。《大集经》:若有修集大慈心,具足成满十善法,是人定见弥勒佛,故菩提心难思议。我们修大慈大悲心,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修十善法,将来一定会亲自见到弥勒佛。所以现在修菩提心慈悲心的力量,非常非常强大,看起来好像修慈心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带来的果确实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要与未来的弥勒佛结上善缘,到后面讲弥勒菩萨的时候,我也可以跟大家简单介绍。 弥勒,全译梅呾利耶,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后随佛出家,佛陀授记他去世后将往生到兜率天内院,成为一生补处菩萨,经过兜率天之四千岁,下生人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广度有情,所以习俗相沿,也称他为弥勒佛。时弥勒佛,与九十六亿大比丘众,并穰佉王八万四千大臣比丘眷属围绕,如月天子诸星随从步出翅头末城,还华林园重阁讲堂。时阎浮提城邑聚落,小王长者及诸四姓,皆悉来集龙华树下,华林园中。(《弥勒成佛经》)尔时弥勒佛于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众满中。初会说四谛十二缘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三会诸经说处稍异,惟释什最初译《弥勒下生经》,具足说龙华三会者,今准此经增入)三会之中,诸天八部发菩提心得须陀洹者,不可称计。《观弥勒下生经》曰:“尔时比丘姓号,皆曰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诸声闻,皆称释迦弟子。”据《弥勒菩萨下生经》记载,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道的三会说法。又称龙华会、弥勒三会,略称龙华。乃指佛陀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出家学道,坐于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正等觉,前后分三次说法。昔时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未曾得道者,至此会时,以上中下根之别,悉可得道。末法的众生,凡是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中结缘者,皆与弥勒菩萨结缘,将来龙华三会皆得授记作佛。但是龙华有三会,到底怎样分判呢?其因缘深大而胜者,则赴初会;其次则赴二会;其浅小而劣者则赴三会。无论其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倘能于释迦牟尼佛佛法中起大乘正信心,修大乘六度正信行,则此生临终,必得上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依教奉行,将来亦随弥勒菩萨下生,闻法起行,而得初会正果。众生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中亦能决定信心,皈依三宝,虽不发大乘心,修六度行,而因信仰决定,乐善好施,守持三皈五戒,由三皈而对佛教三宝起信仰心,而成为三宝弟子,由遵持五戒成为人类中有道德者,故虽不能赴胜妙的龙华初会,而于二会亦得闻法修行,超凡入圣。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中,凡是与佛法稍生结缘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欢喜心,或合十、礼拜,或一称南无佛,乃至于游嬉中无意生关系者,如入寺瞻礼佛像、念一佛、颂半偈,无论其为见闻佛法僧三宝者;甚至或见三宝生不信心,不愿心,轻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发生关系;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在释迦佛法中生关系者,皆以为佛所付托与弥勒者,将来皆能赴龙华三会授记作佛。净身佛,《法华经》当中有一位叫德藏的菩萨,将来成就为这尊佛。
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日月灯明佛宣布入涅槃的消息,时有菩萨,名曰德藏:当时有一位菩萨,名叫德藏;他的德行非常圆满。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日月灯明佛在大众里边,就给德藏菩萨授记。怎么叫授记?没有到来生,在今生预先给你来生授一个记莂的名号,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什么什么名字。”这叫授记,又叫悬记,又叫预记。悬,就是在空中悬着,还没有到落地时候,所以叫悬记;预先告诉你,所以又叫预记。告诸比丘:日月灯明佛就告诉这一切的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这一位德藏菩萨,等我入涅槃之后,他应该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号为净身如来;“多陀阿伽度”就是如来,梵语叫达他歌达;“阿罗诃”就是应供,也就是阿罗汉;“三藐三佛陀”就是正遍知。本来佛有十个名号,这只举出三个来代表。佛给德藏菩萨授记之后,在这天半夜,正当子时的时候,佛就圆寂了。华光佛,在《妙法莲华经》里面有提到佛的五百弟子,像提婆达多等都授记未来变成什么佛。舍利子将来变成华光佛。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瑠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筭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华足佛是后来加的,此处不用,因为后面紧接着又有一尊华足佛,有那尊就可以了。在其它经典提过,他是在星宿劫当中成佛,叫做光明佛。
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瑠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徧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法华经》讲过,当时有一位叫做坚满的菩萨,将来变成华足佛。有位叫华足暗行佛的名号,也许是这尊佛,也许是其他的佛。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瓈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徧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筭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阎浮那提金光佛,《法华经》里面提过的迦旃延(ཀཱ་ཏྱ་ན།),即嘎达亚那,将来成佛的时候就是这尊佛。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瑠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旙,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土平正,玻瓈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徧清净,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法明佛,也是《妙法莲华经》里面讲过,此佛即是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他在七佛的教法中都是说法第一,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也是说法第一,将来变成法明佛,给众生明示佛法,特别成功吧。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筭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徧满其国。此佛号《法华经》里面有,五比丘里面的㤭陈如,将来成为普明佛。
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㝹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妙法莲华经》当中讲,山海慧自在通王佛,是一位佛的名称,说是阿难尊者将来成为这尊佛。但是在这里,把这尊佛的名号分成两尊佛名来顶礼,应该是有其它的意思。此处是山海慧佛,自在通王佛。神变自在王佛,《佛名经》当中没有,前面的自在通王佛从藏文当中增加了一个,此佛号不需要,因为敦煌版本当中没有,故不用。
《宝积经》当中有一位叫做宝胜天子,将来变成宝庄严佛。在《维摩诘经》当中也提到过一位宝庄严佛,大家记得吧,螺髻梵王跟舍利子进行辩论时,舍利子说这个地方不清净,梵王说是清净的。后来释迦牟尼佛一加持,娑婆世界确实是非常清净。佛说:”不管你看没看到,我的世界就是如此清净。”这是讲心净国土净的《佛国品》时,里面也提到一位宝庄严佛,他的国土非常清净。当时螺髻梵王来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
《大宝积经》:佛告阿难:「是宝上天子于百千劫,当成无上正真之道,号宝庄严如来。于此东方,其佛国土名宝庄严,劫名宝来。阿难!是宝庄严佛土丰乐甚可欣乐,饶诸财宝多诸人民,无有诸难亦无恶道。阿难!是佛土中,无诸瓦石沙土荆棘、山谷堆阜,地平如掌三宝所成,阎浮檀金、琉璃颇梨互相间错甚可爱乐,以金网覆上。阿难!如化乐天宫殿园池、衣服丰饶,行来往返,是宝庄严佛土人民亦复如是。土无声闻缘觉乘名、唯有菩萨,受种种法乐、入种种禅定庄严,作于种种神通以自娱乐,无有余乐唯除法喜悦[3]预之乐,是故世界名宝庄严。以为不净,所以者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意皆平业,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在《华严经》当中说,摩耶夫人将来变成未来的弗沙佛的母亲,过去她也成为过很多佛的母亲,弗沙佛是未来的佛。大家也知道,过去的佛当中,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也遇到一位弗沙佛。「善男子!如此世界賢劫之中,過去世時,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及今世尊釋迦牟尼佛現受生時,我為其母。未來世中,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將降神時,放大光明普照法界,示現一切諸菩薩眾受生神變,乃於人間生大族家,調伏眾生;我於彼時,亦為其母。如是次第,有師子佛、法幢佛、善眼佛、淨華佛、華德佛、提舍佛、弗沙佛......如是乃至樓至如來,在賢劫中,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當成佛者,悉為其母。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於此世界海十方無量諸世界一切劫中,諸有修行普賢行願,為化一切諸眾生者,我自見身悉為其母。」释迦牟尼佛跟阿难尊者说,有一次他去一个地方,在雪山的一个洞里有一位如来,相貌很庄严,当时释迦牟尼佛对他生起极大的信心,在七天七夜当中以一只脚站立的方式来赞颂,就是下面这个教证--《佛本行集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其实这个偈颂很有功德,因为释迦摩尼佛以此偈颂赞佛,故提前了九个劫成佛。原来他和弥勒佛成佛时间的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因为他这样的赞颂,并且主要以利益众生为主,而弥勒佛是以自己修行为主,所以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可见在佛的传记当中也有这位弗沙佛。《佛祖统纪》:次值弗沙佛。寿六万岁。我翘一足。说偈赞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彼佛记我。过九十四劫。当得作佛(大论云。以一偈赞弗沙佛。七日七夜。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后得成菩提○诸经多言。超九劫者。是毘婆尸佛)佛菩萨的名称确实不可思议,但人的名称却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如果在耳边听到他们的名称,或经常祈祷,会遣除相续当中的很多烦恼痛苦,佛菩萨的名号也有同样的作用。这个时代,大家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和需求以外,一定要有精神上的需求,也可以有艺术,哲学,文化,或者其它宗教的信仰需求,都是可以的。但是从教证、理证等各个方面看,真正能与真理相应的是佛教,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它特别特别适合现在所谓的科学。而且佛教依靠传承的力量,或说是以口传窍诀的延续,令藏传佛教有着鼎盛的时期。虽然有风风雨雨、此起彼伏的各种历史经历,但是如今,因为这些经典和教典的传承的窍诀一直没有失去,所以用藏传佛教的一些理论、推理方法、窍诀方式,应该能让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佛教的甚深意义。这一点我并不是为了建立自宗,或是遮破他宗。我本人对各宗派没有任何偏见,就是经过这么多年努力的学习,才有此结论。我们不仅只学习藏传佛教,还要了解其他宗教、现代的文化和科技。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但是人们特别关注的哲理,我们还是绞尽脑汁地研究过,很认真地探索过。在这个探索的过程当中,我发现现在这个时代,从精神层面而言,人们确实很需要有一个调整自己内心的方法。这种方法很重要,如果自身没有这种调心的方法,也许表面上看来这个人很伟大,特别灿烂阳光等,但是他自己的内心不一定是这样的。关于调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以虔诚的信心,祈祷你的佛、本尊、上师;非佛教徒,祈祷上帝或你的教主都可以。这样你会有心灵的依靠处,这一点很重要,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我们内心的烦恼到底是怎么样的,这种对自我的认知,很重要。关于这些,在佛教里有非常丰富的理论,我们只是担心你不学,或是学不懂这些。如果你非常努力地学习,并且真正通达里面说的调心方式,像现在的人们特别担忧的恐惧症、抑郁症等烦恼,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越过,我是这样想的。现在世间很多人,不要说是对社会做贡献,对家庭付出,连自己生存的信心都没有,这大多数来自于对自我的否认。大家知道吧,所谓自我否认,就是觉得我这个人对社会没用、对家庭没用,自己生存有什么用呢?本来自己像如意宝一样什么都有,如果你对自己充满信心,哪怕所有的人抛弃你,你不抛弃你自己,动物没有抛弃你,这也可以。你一只手臂没有了,还有另一只手臂;一只脚没有了,还有另一只脚;一只眼睛没有了,还有另一只眼睛。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按理来说不会这样否定自己。最近我看到新闻说日本那边,连续不到两个月,接连有明星自杀。昨天也是有两个成功的女明星自杀,都上吊了。其中一个是特别出名的女明星,留下了才八个月大的孩子。很多人都不理解,像名声,相貌等所有人们希求的世间法,她们都有,但自己却没有生存的勇气,连家里这么可爱的孩子都不维护,最后放弃自己。她肯定有烦恼,而这种烦恼怎么对治呢?9月27日,媒体消息称,日本著名女星竹内结子今日突然曝出在家中被发现身亡,年仅40岁。根据现场状况研究判断,自杀的可能性极高,目前正调查动机。
今年7月,人气男星三浦春马在家中自杀,终年30岁。然而,大家悲伤的情绪都还没平复,36岁的芦名星与80岁资深男星藤木孝也都在家中轻生去世。

对治烦恼,在当今时代很重要。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放弃自己。西方心理学方面有很多专家,对此都很重视,但只是理论上说了,真正的修行却没有。自己是什么样的呢?从大乘佛教来讲,自己具有如来藏,她可能听不懂,本来痛苦得不得了,如来藏看不见听不到,肯定想不起来。她本身没有信仰,这种情况下,看自己为什么这么痛苦,当下的心态也很重要。这一点不是我们正在烦恼时去修的,比如你跟家人吵架,打架,那个时候修可能来不及了。我们在平时修行时,一定要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如我刚才说的,如果你自己不放弃自己,别人要放弃你,是很难的。像有些人感情上出问题,你特别喜欢一个人,觉得我未来过去现在的佛就是他。一旦这个佛不理你,你觉得这个世界全部都变了,原来是光芒四射,现在暗淡无色,这时就完了,放弃自己。一个人放弃你,还有七十多亿人,他们不一定放弃你。或者世间的一个事业不成功时,你可以寻找其它事业。有时候我们看到特别不成功的人,也有很快乐的心情,像在十字路口有些乞丐,我以前听说过,他们晚上用一些特别脏的垫子盖在自己身上唱歌,那些人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心里有勇气,这个很重要。修行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在世间当中自己的心能不能调整?如果心能调整,就像藏族有种说法:“这个人很厉害,埋在地里都死不了。”(师笑)真的,一个人开始时有各种各样的不成功,后来翻身了,像名声、事业、感情、身体等很多方面,那坚强的人又站起来,又站起来。最近新闻上看到的那些明星,从世间的名、色、财富来讲,物质肯定不缺,但战胜不了心里的烦恼,像我刚刚讲的,自我否认,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尤其是一些名人,网络上的人,看他做什么事情,就给他进行抨击。他们觉得我本来应该成功的,那网民这样,我没脸了,怎么活下去?像这样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他们把小的烦恼不断地扩大,最后这个世界都变了。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当我们特别烦恼的时候,一定要稳住。因为有时候这种烦恼,按佛教观点,是有些非人、鬼神在支持你自杀成功,这个时候自己一定要祈祷佛,祈祷上师本尊。因为自己特别烦恼,短暂的时间当中想我要么杀别人,要么杀自己。像遇到我想杀自己这种情况时,要想现在不能杀,我以前发过愿的。要杀自己,就明天杀,或者拖延到一个小时以后,这样嗔恨心、烦恼慢慢没有了,所以此时祈祷佛特别重要。像平时心特别烦,一定要跟别人拼一下,就要想想:我是有信仰的,即使没有信仰,我也不能做这种事。犯罪的人,大多数都是在一气之下失去了理智,在短暂的时间当中所做的事情,乃至生生世世留下了伤痕。这一点很重要。尤其人的性格有差别,有些是慢吞吞的,嗔恨心起不来,这种人稍微好一点;有些特别急性子,这种人一定要祈祷佛陀。我最近看到世间当中有一个女人,在高速路上开车,她跟家里的孩子吵。那个女人性子急,把车马上停下来,就几秒的时间,孩子打开车门直接从高速路上跳下去。还有一个新闻,让我感触比较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祈祷上师三宝,不要在短短几秒或几分钟内做特别不明智的事情!有一个中学生自杀的新闻一直在播,从中反观自己,我们肯定不会这样的。但是现在不好说,尤其是在疫情过后,很多人的心态特别迷茫,而且自杀的人数不断地增长。这个时候一定要祈祷,自己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万一产生不好的分别念的时候,一定要很好地控制。这是一个很短的场面,母亲打他的时候,可能他也没有想自杀,对吧。因为前面他们玩扑克,现在很多孩子有这样的习气,其实这个事情,对学生、母亲、老师三方而言,也不是那么严重吧。母亲打他一次也很正常,但是这个孩子可能当时在那么多学生面前受到这种惩罚、侮辱,觉得受不了,翻身跳楼。通过这样的新闻可知,不管大人小孩,各种人都有不同的烦恼。有烦恼的时候,自己要观察自心,尤其要祈祷这里讲到的那么多佛号,这样鬼神、非人、夜叉不容易接近。其实人自杀的时候,有很多非人和鬼神在作梗,对他的心理不断地扰乱,这个时候他自己可能完全不知道。比如说有些自杀没有成功的人,他当场好像完全失去了自我;比如说他特别生气,当时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后面他醒过来,才知道是这样的,这种情况比较多。所以在这里也跟大家讲一下,祈祷诸佛菩萨确实很重要,同时佛教里面调心的方法也很重要。如果心调得很好,即使身体有各种疾病,也可以扛过去,世界上地水火风的灾难,也可以面对。这种情况下,心非常重要。藏文当中有,敦煌里面也有,但是《佛说佛名经》当中没有看到。现在佛当中有一位宝相佛,此处可能是未来佛吧。在义净翻译的《金光明经》中有一位宝相佛,虽然是现在的贤劫佛,也可以算未来的。也许是这样。一切众生喜见佛。也是《妙法莲华经》里面讲的,有一个叫做乔达弥,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将来成佛时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前面也可能是同号,但是可能偶尔有一些不同的号,也许后面的这三万佛完全是同号的普德佛。
敦煌本和藏文本叫做雷音王佛,前面没有“云”字。《佛说佛名经》当中叫做雷宝音王佛,敦煌的三个版本当中也是一样的,都叫做雷宝音王佛。前面这个“云”字,其他版本都没有,所以不需要保留。按照敦煌和藏文版本,就是雷音王佛。
定光佛,也叫做不动光佛,定是坚定的意思,也有不动的意思,所以叫定光佛。《大方等陀罗尼经》中,佛当时授记五百个弟子将来成为宝月王佛。经中说是五百个,但这里没有说五百。藏文当中也是众声佛,敦煌本里面也是众声佛,《佛说佛名经》当中是众严佛,“庄严”的“严”,名称上稍微有点不同。但是敦煌本和藏文都是众声佛,不用改。
藏文当中是八十千光明庄严佛,但是《佛说佛名经》及敦煌的所有版本当中,都说是十千光明佛,也不用改。其实,现在讲的这几尊佛在《佛说佛名经》当中都有,包括次第、文字都相同。藏文当中是十万个八十庄严光明佛,亿在藏文当中都是用十万来表示的。南无宝华庄严佛。南无上首德王佛。南无紫金光明佛。南无五百授记华光佛。南无那罗延不坏佛。南无好华庄严佛。南无宝华庄严佛 南无上首德王佛 南无紫金光明佛 南无五百受记华光佛 南无那罗延不坏佛 南无好华庄严佛
这个佛名在《佛说佛名经》的另一卷当中有,金刚定自在佛。有些佛经中说,谁听到金刚定自在佛的名号,可以不堕地狱,功德很大。
南无未来一佛十佛百佛千佛万佛。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南无未来一佛十佛百佛千佛万佛。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南无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无量阿僧祇佛。
南无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无量阿僧祗佛。南无一亿佛,十亿佛,百亿千亿,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无量阿僧祇佛,
若人闻是未来无量阿僧祇佛名。是人四十万劫不堕地狱苦。是故今敬礼。
若人闻是未来无量阿僧祗佛名。是人十四万劫不堕地狱苦。是故今敬礼。若人听闻未来这些无量阿僧祇的佛名,这个人四十万劫不堕地狱苦,所以今敬礼。上面讲了四十一尊未来佛,不同版本在时间上有点差别。比如,这里是“四十万劫不堕地狱”,敦煌本里面讲“十四个劫当中不堕地狱”,《大正藏》和藏文当中都说是“四十万劫不堕地狱”。如果是十四的话,数字差距比较大。听闻过去佛佛号的功德是八十万劫不堕地狱,现在佛是六十万劫不堕地狱,未来佛是四十万劫不堕地狱,为什么呢?一方面,过去的佛陀积累资粮证悟智慧已经圆满了,令众生相续可以更迅速得到加持。还有,过去佛的佛号是最多的,一百多个,所以,虽然这里说是无量阿僧祇劫,但是前面提到的佛名有这么多,所以依靠这些佛号,可以清净八十万劫的罪业,不堕地狱。现在佛的佛号,数量算是比较中等,九十七尊佛,加持众生能于六十万劫不堕地狱。未来佛,这里只提了四十一尊,虽然这些佛还有无量阿僧祇的佛,但这些佛号也是象征性的、代表性的,相对而言比较少,所以四十万劫不堕地狱。是不是这个原因?不然,为什么会有这样递减的差别,这一点大家也可以考虑一下。
若人因礼拜 未来诸佛名 三障及五逆 唯除一阐提 悉皆得除灭
若人因礼拜 未来诸佛名 三障及五逆 唯除一阐提 悉皆得除灭
如果人因为礼拜未来的这些佛名,三障和五逆都能遣除,除了一阐提以外,所有的障碍悉皆除灭。三障:烦恼障、所知障,这个大家都学过经论,应该清楚。还有一个障碍,是习气障,显宗、密宗都称之为是很细微的障碍,就像我们衣服洗完以后,有特别细微的、一般洗不掉的那种障碍,最后用佛的金刚喻定来摧毁。或者,按照《涅槃经》的说法,叫报障,果报的障碍。《涅槃经》:“报障者,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诽谤正法及一阐提,是名报障。” 生在地狱,地狱的业没有消之前,是异熟果报的障碍,没办法生起其他的智慧。其他众生也是一样的,包括畜生、饿鬼、诽谤正法的和一阐提。我们现在没有出生在地狱、饿鬼、旁生中,这一点很幸运,但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诽谤大乘正法。这是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我们上节课也讲了一阐提,变成一阐提很容易。以前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但后来无恶不作,什么都不承认,这样的人就变成了一阐提。以前我们说一阐提是断善根的人,好像一点善根都没有的这种人。但其实现在大家也知道,《涅槃经》和《圣大解脱经》里一直提到一阐提,像造五无间罪的人都有解脱的机会,这里讲三障及五逆,五逆也有机会,杀父亲杀母亲都可以解脱。但是,如果你产生邪见,如果界限分得严格一点,很容易就变成邪行者。一阐提,藏文翻译为邪行者,邪的行为的人,见解肯定邪的,行为也肯定邪的。这一点自己要注意。我们今天是听受大乘佛法的人,再过几年变成了一阐提,连自己都不知道,认为自己很正确。经常诽谤正法,经常做很多坏事的话,已经变成了真正的一阐提。所以每个人不要想“一阐提肯定是那个人”,把指头一直往外指,根本不往内观察自己,“我将来会不会变成一阐提?”这样观察很重要。
礼拜未来佛名号的人,能安住在佛法中,能得见无量无边的佛,而且常常能闻到正法,所以今天要敬礼未来的佛。
若人因礼拜未来、过去、现在的三世十方佛,灭除过去的罪业。
未来的罪业和现在的罪业。什么罪业?所造的十不善业,十种恶业。这些罪业清净的话,现今得灭除,未来见佛性,未来能如理如实见到自己相续中如来藏的本体。所以应该要有信心、相信他。书写诵读经,“经”改为“礼”,敦煌本和藏文本都是“礼”,书写、读诵、顶礼这部经典,生生世世所生处,不生邪见。经常念诵的发愿文当中也有,要生生世世转生到特别清净的国土,不要转生到有邪见的家庭、有邪见的寝室里,不然一个寝室里有一个有邪见的人,整个寝室就都变成邪见者。以前我读书的时候,宿舍里面有一些学生,特别会说、见解特别不好,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首先要看,如果寝室里面有一个邪见特别重、特别烦恼的人,在同一个寝室里经常能看到这个人,他的邪见会慢慢染污周围的人。所以不要转生到有邪见的寝室里。现在整日特别有邪见的人比较多一点。“正”,藏文中没有特别的意义。常常得解脱,不管在哪里,比如说这辈子变成东北人,下辈子变成非洲人,常常获解脱,有进步,不是一生比一生退步。不生在边地,不转生到连佛法的名称都听不到的地方。也不生在恶国,不生在邪知邪见、对自己的信仰、对自己的佛性一点利益都没有的恶国中。也不要见到、听到恶国王的名称,对于摧毁三宝、诽谤因果的国王、大臣、君主,不要见到、不要接触、不要结上缘。四十亿劫当中,不堕地狱苦。能听闻未来、现在、过去的这些佛号,经常念诵《圣大解脱经》,未来四十亿劫不堕地狱苦。在座的各位,以后有机会的话,自己最好每年念一遍,或者每个月念一遍这部经。《圣大解脱经》对真正的修行人很重要,因为我们很难一点都不造恶业。比较而言,跟我的年龄差不多的人当中,我算是造的恶业少一点,但总觉得自己业障深重,经常去忏悔,我对忏悔很有兴趣。可能因为我从小生长在有信仰的佛教家庭当中,我周围的人全部都是特别好的。以前有一个国外的人采访我,我说,我最幸运的是,一路走来,周围的人都是善知识,没有遇到过一个力量特别强的恶知识。如果现在遇到恶知识,这辈子肯定也不会变的。虽然我没有得到阿罗汉的果位,但我还是得到了稳固的见解。不管怎么样,我的见解在晚年时,绝对不会动摇的,这方面我自己有信心。如果是在当年放牧的时候、上小学的时候、刚开始来学院的时候,很容易随着环境、随着旁边的人改变。那个时候对佛教的中观、因明没有任何见解,密法的等净无二更不用说,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恶知识,确实在一段时间中会迷路的。我算是一路上没有造过特别严重恶业的人,但始终觉得很有必要好好忏悔,依靠佛菩萨的力量不要堕入恶趣,早上起来、晚上睡觉都想:下一辈子不要堕入恶趣,不然没有解脱的机会,走投无路,无有是处。我们有些道友可能不是这样的,从小连什么叫做十善、十不善业都不知道,各种恶业也造过,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好好忏悔?要忏悔的话,像这样的《圣大解脱经》,确实很重要。从恶趣当中得到解脱,多少多少的业得以清净,未来多少劫不会堕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中——这是这部经最核心的窍诀。念这些佛号,灭除十种恶业,得大陀罗尼,得八种辩才的大陀罗尼。那八种辩才是哪八种呢?其实,在麦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门》当中八种辩才讲得很详细,这里只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在麦彭仁波切的传记和祈祷文当中,都说他老人家已经获得八种辩才,的确,很多传承上师都已获得这八种功德藏 。在《方广大庄严经》(藏译《广大游舞经》)中,这八种辩才也讲得比较广,大家可以参考。在善知识面前听闻显密教法之后,对它们全部念念不忘、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第一辩才。《方广大庄严经》云:“念藏,无忘失故。”在传承历史当中,有些大德在求学的时候并不是很聪明,但后来只要学过的都能记住,这就是第一辩才正念藏。闻思的对境包括在深广二法当中,如果对此全部都能辨别、通达,这就是第二个辩才。《方广大庄严经》中第二个辩才叫“慧藏”,谓“善能分别诸法相故”,也就是能够善巧辨别一切诸法的相。当然这个相与刚才所讲的一样,是指深广之相。其实具有这样功德的上师也比较多,比如麦彭仁波切,因为他所著的《中观庄严论释》就是阐释深广法门的殊胜论典,故可推知:如果他没有通达这样的法藏,那就不可能了达这样的境界。第三个是了悟藏,也就是对显宗的三藏十二部以及密宗的四大续部 全都通达无碍。我以前经常这样想,法王如意宝可无误宣说显宗密宗的一切教法,确实已经通达了了悟藏。在《方广大庄严经》中这叫“智藏”,谓“能了诸经义故”,也就是能明了诸经的意义。第四个藏叫总持藏,是指所听闻的意义一点也不忘记。这里的“总持”指陀罗尼,它包括忍陀罗尼、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和能加持密咒陀罗尼。如果以前听闻过的,不管是法也好,或者说任何一件事情,全部都能记得清清楚楚,那就说明已经获得了不忘总持藏。有些人佛法方面的陀罗尼比较差,但世间法方面的陀罗尼却非常好。我那天遇到一个老乡,世间法方面的记性就相当好,他说:“那个时候是21岁的第三个月,我跟一些朋友住在某个地方,当时有这个人、那个人,他说了什么话、我说了什么话……”我算了一下,中间已经过了很多年,如果不是在吹牛,那他的记性确实非常好,就好像得了世间的不忘陀罗尼一样。但佛法方面却不行,我问他:“你们最近听什么课?”他说:“某堪布给我们讲《大圆满前行》。”“《大圆满前行》讲到哪里了?”但昨天的课他也不知道讲到哪里。可见佛法方面的陀罗尼没有,因为昨天讲的法今天就忘了。总持陀罗尼在《方广大庄严经》中叫“陀罗尼藏”,谓“所闻皆能持故”,当然藏译和汉译在某些地方还是存在一定差别,不过这非常正常。大家也清楚,佛陀住世的时候宣说了很多法,很多大阿罗汉都获得了不忘陀罗尼的缘故,他们全能记住,佛陀圆寂以后,他们就依此结集佛经,当然佛在生前就已作了开许。所以,那个时候就不需要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录音机、MP3、 MP4,他们使用的是“不忘陀罗尼”,可见这非常重要。但很多人都没有不忘陀罗尼,早上四句话背得清清楚楚,吃早饭以后就全部吞下去了;又开始背,背完了以后没多久又忘了。现在外面很多人,《佛子行》背完就忘了,自己也很伤心。跟外面的道友相比,学院道友背《佛子行》就特别轻松,可以说一点困难都没有,可能背书也需要窍诀。外面有些人说:“我们已经背完了《佛子行》,什么时候考试?”特别骄傲。而学院背三四部论典的道友从来都不骄傲,大家都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也算是一种相似的不忘陀罗尼。第五个叫辩才藏,也就是说,此人所说的符合实际道理的教言,能令许多众生生起欢喜心,即让很多众生都心满意足。有些上师传授佛法以后,大家心里都有不同受益,很欢喜、也很满意,这就是辩才陀罗尼。在《方广大庄严经》中这叫“辩藏”,谓“能发众生欢喜心故”,即众生通过他的语言确实能生起欢喜。当然,这种欢喜是在法义上的法喜充满,并不是世间上今天舞跳得很好,大家都赞叹、鼓掌,自己也很高兴。这种欢喜指内心真正的收获,即对佛教符合实际的道理真正生起定解。比如我们讲烦恼过失的时候,说贪心和嗔心的过失,大家从内心当中都认为贪嗔烦恼的确有这个过失;讲解脱功德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从三界轮回当中逃脱出来确实有这个功德,诸如此类让众生对符合实际真理的善说生起欢喜心,就是第五辩才。——索达吉堪布陀罗尼(梵 dhāraṇī;藏gzun%s),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按梵语,系依具持“义”的语根所形成的名词。意为能总摄忆持。又据《佛地经论》卷五所述,可知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法,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依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总持无量佛法。说是未来诸佛名时。五万菩萨住不退地。七百比丘尼得阿罗汉道。六十二亿诸天人民得法眼净。
说是未来诸佛名时。五万菩萨。住不退地。七百比丘尼。得阿罗汉道。六十二亿诸天人民。得法眼净。佛说未来诸佛名号的时候,有五万菩萨住于不退地,七百比丘尼得到阿罗汉果位。前文是比丘,现在是比丘尼。在《百业经》和其他经当中,男众得果的比较多一点,这里有七百比丘尼在说到未来佛时得到阿罗汉果位。六十二亿诸天人民得法眼净。本来我的安排是把十二部经的内容讲完,但今天应该可以吧,下一节课再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