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开着什么花? | 《缘起赞》的缘起



上师如意宝在世时,也经常宣说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的殊胜内容,还说:作为后学者,如果不能广闻博学宗大师浩如烟海的法门,至少也要学习《缘起赞》《三主要道论》等简短论典。
——索达吉堪布《缘起赞讲记》第1课
何为缘起赞?
“缘起赞”的意思,并不是作者唯一赞叹缘起,而是直接赞叹释迦牟尼佛,间接赞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空性法门,也包括世俗法在内。
何者为我说?
在所有智者或伟大人物中,唯有佛陀能以非常精美的语言宣说缘起,而且无量无边众生依靠它都得到了无穷利益——离开了痛苦、获得了安乐。大家都知道,虽然世间芸芸众生希求的目标就是快乐,但往往得不到,反而造痛苦之因,而不断在苦海中漂泊、流转。那苦海要干涸或痛苦的根本要铲除需要什么样的因缘呢?就是要懂得缘起。那缘起的妙法或妙药是谁发现的呢?就是我等大师佛陀。因为他用无碍的智慧照见了这样的秘诀,并为无量众生指示了这样一种解脱之道,所以非常值得赞叹!
何以得此论?
据说,宗喀巴大师造《缘起赞》有这么一个缘起:大师在西藏求法时,在苦行过程中面见了文殊菩萨,并得到如下授记:将来你依靠龙猛菩萨、圣天论师等的加持可以开悟,还能度化无量众生,但在此之前一定要精进积累资粮等。后来他在梦中见到了五位中观论师——龙猛菩萨、圣天论师、佛护论师、月称菩萨、清辨论师,佛护论师把一部《佛护论》(大家都知道,以前讲《中论》时说过)放在宗大师的头顶作了加持,之后他就从梦中醒过来了。大师立即找来这部论典,读至“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一句时就开悟了。(有些说是依《中论·第十八品》“若远离蕴体,则无蕴体性”这一颂开悟的。)开悟后,他对整个缘起空性法门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对本师释迦牟尼佛也生起了不退转信。以此因缘他作了《缘起赞》,也就是说,这是大师开悟后所造的第一部论典。

此论造成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有一次,宗喀巴大师两大弟子之一的甲曹杰,在一个寺院的旁边听到一位僧人在读诵一部词句非常优美的论典,里面的内容也让他无比欢喜。他当时认为,这么殊胜的论典藏地任何人都不可能造出来,应该是印度月称论师或龙猛菩萨的善说。后来才得知,这部论典并不是印度论师造的,而是宗喀巴大师造的。于是,他对宗喀巴大师的证悟,以及造论用词等方面生起极大的信心,之后便以三喜依止。

确实,对很多后学者来讲,《缘起赞》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也说过,藏地非常著名的根登曲佩大师在接近圆寂时对侍者说:最好给我读一遍麦彭仁波切所作的《大圆满愿文》,和宗喀巴大师所造的《缘起赞》。侍者按照尊者的言教在他耳边读了这两部论。尊者说:好了,现在我对整个器情世界的一切幻化游舞全部了达无余,一切都圆满成功了;除此之外别无他事,你明天再过来。第二天侍者过来的时候,大师已示现圆寂。
正因为《缘起赞》的意义让很多藏地后学者或修行人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利益,国内外的藏传佛教高僧大德才在不同场合经常宣讲《缘起赞》,故无论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中国等东南亚国家,很多人都依靠它得到了利益。

对我本人而言,以前讲《中观根本慧论》时,就特别想讲《缘起赞》,因为自己以前就看过一些《缘起赞》的讲义和注释。再加上,宣讲《中观根本慧论》所阐述的缘起空性,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最无上的特点,谁也无法与之相比,而《缘起赞》也刚好描述了这一点,所以当时很想讲。但因缘非常巧妙,一直没有讲成。
记得《缘起赞》的颂词,我在2004年就翻译完毕,2007年又重新作了校对。现在是2010年,经过将近六年时间才实现这个愿望。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这样,因缘没有聚合的时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一直推到现在。

这次跟道友共同学习《缘起赞》,我本人心里非常欢喜。因为,通过再次学习这部论典,相信自己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他所传讲的妙法,一定会生起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感悟;而在座的很多佛友如果能以清净心来恭敬谛听、认真思维、努力实修,我相信这部论典对每个人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利益。尤其这部论典主要宣讲缘起空性的道理,如果以前学过《中观根本慧论》为主的中观法门,那在讲了这部论典后,对空性的认识或定解就会有所进步,应该会出现跟以前不相同的觉受。如果以前对中观法门一无所知,从来没有学习过,恐怕讲《缘起赞》的时候,很多道理都不一定能明白。但通过学习也会了知,在我们这个世间有什么样的无与伦比的善说值得学习,有什么样的论典值得注意,而这也非常难得!
因为,在现在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中,人们以自己的感官已经不知所措了。也就是说,对包括自己该学什么、该做什么、该观什么在内的很多方向或目标都麻木不仁。在这样的时候,前辈高僧大德给我们指示了一条解脱的光明大道,大家都应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何以生定解?
相信在座的各位通过学习、思维后,都能生起这样的定解: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位佛陀,他根本不像任何外道本师,任何世间学者或智者都没办法与他相比。若没有学习,那就不好说。如果真的去学习、研究,在缘起空性这个道理上肯定会懂,也会知道佛陀是最殊胜的,佛法是最微妙的,会有这么一个境界。
——索达吉堪布 《缘起赞讲记》第1课

- 未完待续 -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