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不要以别人缺陷起绰号 返回

【上师开示】不要以别人缺陷起绰号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4-08

对于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他们的缺点,或对生理有缺陷的盲人、聋人等,当面称呼为“瞎子”、“聋子”,这都是一种恶语。现在世间上有些人,常根据他人身体的缺陷起绰号,把别人叫做“跛子”、“矮子”、“大个子”、“塌鼻子”、“大耳朵”、“瘦子”、“大胖子”等。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一种说话艺术,但实际上,这种语言的过失相当大。

 

《贤愚经》中有则蜜胜比丘的公案,就说明了恶语的可怕果报。在佛陀时代,有个蜜胜比丘很快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众比丘问佛陀他前世的因缘。原来是佛陀有一次去化缘时,路上遇到一只猴子,它供养佛陀蜂蜜,佛陀接受后它特别欢喜,然后就蹦蹦跳跳,不小心跳到一个大坑里摔死了。猴子死后转生为人,就是现在的蜜胜比丘。比丘们又问:“他前世为什么是猴子呢?”佛陀告诉大家:“过去迦叶佛住世时,他曾是一个年轻比丘,有次看见一位阿罗汉跳跃着过河,就讥讽他的姿势像猴子,以此恶语的罪业,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猴子。”

 

可见,我们不仅不能说别人的生理缺陷,就算是嘲笑他人像猴子、牦牛、恶狗、猪等,也有相当大的过失。十七世大宝法王讲《佛子行》时也讲过: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因过去在迦叶佛时,取笑一名长得像猴子的比丘,以此恶业,五百世投生为猴子。之后转生为杜松虔巴时,长得也像猴子,并不好看。他还未出家前有一女友,因他长得太丑,就抛弃了他。他因此而生起出离心,并发愿未来要长得好看一点,不然很难度化众生。现在网上也有人说,第十六世、十七世噶玛巴长相庄严,肯定与前世的发愿有关。

 

其实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不少人对自己的相貌非常执著。如果你长得比较丑,今生可能没办法了,要改的话,只好去做整容手术,但这要花很多钱,两三千块肯定不够,因此,你只有发愿来世了。据说第十六世噶玛巴就非常庄严,生前在美国的时候,许多人执著他的庄严身相,这方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恶语虽然只是语言上的业,但却能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并损害我们的方方方面。因此,大家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人,最好用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千万不要说恶语。萨迦班智达也讲过:“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否则如同谷回声,立即自受报复也。”凡能伤害他人的恶劣言语,即使对怨敌也不要说,否则,就算你让他一时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但你所骂他的那些话,就如同空谷的回声一样,最终会成熟在自己身上。因此,大家在防范恶语方面一定要注意。现在有些人即使学了佛,对这方面也不在乎。不知是前世业力还是什么原因,他们听这些道理就像听新闻一样,过了就算了,根本没往心里去,只是当成耳边风,这样学佛没有多大意义。

 

此外,凡是指责对方过失,或口出不逊的语言,也都属于恶语。所以,只要让别人不高兴的话,我们全部要断除。《大宝积经》云:“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麤 语悭吝,是人当解脱。”若能不指责他人的过失,也不举发别人的罪过,远离粗语和悭吝,这种人就会得到解脱。

 

还有,尽管表面不是恶口骂人,但若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中。藏地有一句俗话是:“粗恶之语无多少,欢喜之食无大小。”粗恶的语言不管说多说少,只要伤了别人的心,就不合理;供养他人的食品不管是大是小,只要表达了你的心意,就是好的。有些人说话让别人很长时间都快乐,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句,也令人永远忘不掉,甚至对别人一生有无穷利益,这种常说柔言软语的人,来世定会转生于天上。《正法念处经》云:“恶口破慈心,智者能舍离,常乐说软语,则生于天上。”

 

有些大德平时说话很有技巧,好像从不得罪任何人,说什么都让别人开心快乐。而有些人则不是如此,他最好是不说话,不然一开口就得罪人,连他自己都很苦恼:“不知道我前世造了什么业?一说话就出问题。”可见,人和人虽然长得差不多,但内在的悲心、说话的善巧还是有很大区别。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我们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应该修一下禅定。以前有位禅师在屋里写着“关上门即禅堂”,我们平时也可以这样,把手机、房门一关,当下就是禅堂,让自己好好安住,静一静。否则,整天活在忙忙碌碌中,也许到死那一天才能彻底休息。


-索达吉堪布


每日在线供佛

在网上供养如幻的佛,同时发愿、回向,也能产生如幻的福德。

- 索达吉堪布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在线供佛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