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智悲FM】给身心做个SPA吧 返回

【智悲FM】给身心做个SPA吧



喜欢我们的原创音频吗?欢迎在文末留言




过两天是世界心脏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心”和“心的健康”。


关于“心”

1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这么说~


●  心血管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心脏病发作)、脑血管疾病(中风)、血压升高(高血压)、周围动脉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


●  2016年,估计有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其中,85%死于心脏病和中风。


●  心脏病和中风的最重要行为危险因素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身体活动、使用烟草和有害使用酒精。


●  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决定因素,或“起因的起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决定因素包括贫穷、压力,以及遗传因素。


(内容摘自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2

生活中的“心”好累


在现代社会,不仅成年人要面临工作、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孩子们也同样要承受沉重的学业等诸多压力。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心好累”“心好烦”,而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就可能导致疾病。


有这样一种说法:19世纪肺病威胁整个人类,20世纪战争和癌症是人类的大敌,到了21世纪,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疾病席卷这个世界。对于这种说法,大家应该有所体会。上个世纪确实爆发了许多战争,本世纪中,人们内心不断涌现贪婪、嗔恨等烦恼,由此引发很多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孤独症、恐惧症等等。

 

如今不论在大学、中学等教育群体,还是其他各类社会群体中,患有心灵疾病的人,都在日益增多。一个人一旦出现心灵问题,就会始终被痛苦笼罩,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而选择自杀。虽然自杀很不明智,但是人如果无法控制情绪,就可能走上这条路。



3

佛教中的“我”与“心”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镌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很多人觉得这太简单了,“我是医生”“我是律师”“我是老师”“我是飞行员”……认为这样就算是明白这句话了。其实并非如此。


大家各自想一想:“到底我是谁?我认识自己了吗?”实际上,最高的禅定就是认识自己。世间人都认为自我存在,当然佛教并不否认名言中假立的“我”,但是佛教认为运用智慧观察时,“我”是无迹可寻的。


很多人也许心生不解:“我明明存在呀,我的身体就是我。”但是身体无外乎头颅、四肢、内脏……这其中哪个是“我”呢?都不是。


还有人说:“身心的聚合是我。”如果分开观察身与心时,都找不到“我”,那聚合起来又怎么会有“我”呢?比如五个人中的每一个都没有钱,他们聚在一起,会出现钱吗?也不会的。


还有人认为:“心就是我。”对此可以详细分析:心主要有五根识和意识,它们住于身体的哪个部位?是怎样的颜色、形状和体性?这样一观察,就发现根本找不到它们。



这种方法非常有用。当你非常生气时,胸中好像有颗要爆炸的嗔恨心,但真正观察时,这颗心到底在何处呢?身体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找不到。这一点即使小学生也能知道,确实找不到。


如果心不是有的法,那是否是无的法呢?也不可能。因为有、无互相观待,如同东、西一般——如果有的心不存在,无的心就更加无法立足。所以,心也不能是一无所有的单空。


心不是有,也不是无,能否是有无兼具呢?也不可能。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个法既有也无,因为有与无是互绝相违的,不可能并存一处。


心不是有、无抑或有无兼具,那更不可能是有、无之外的法。


这样观察下来,有些人也许会问:“心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心无法用语言表达,无法用思维分析,它的本体不可思议。如果证悟了这种无可言思的境界,就成就了最高的禅定,进入圣者的行列。



关于“心病”


路透伦敦2月18日电(记者Kate Kelland)---科学家们周四表示,相比那些闷闷不乐者,性格开朗热情的人通常更不容易罹患心脏病,积极情绪可能有助于减少心脏疾病风险。


戴维森和她的团队对1,739名参加过加拿大某项大型健康调查的男女进行了10多年的跟踪。训练有素的护士评估了参与者的心脏病风险,并对抑郁、敌意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及欢乐、高兴、兴奋、热情、满意等正面情绪进行了测量。研究人员将积极情绪从“零”到“极度”进行排序划级别,发现每上一个级别,心脏病的风险就减少22%。


戴维森表示,她的研究成果说明通过提高人们的正面情绪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而佛教中认为,一旦证悟了心性,或者具有很好的禅定,那么面对不顺心之事,或者不公平的待遇,都能轻松化解,转为快乐的因素。这正是佛教所讲的,如果认识了心,它就化为智慧;如果没有认识,甚至误解它,它就现为烦恼。

 

世间很多事物都是如此,我们对它们的认知与态度,决定了它们是利还是弊。



走进我们的“心”

用禅修给身心做个SPA


禅修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身体以毗卢七法安住,或者很安静地坐下来。之后,心专注于某个事物,比如一朵花、一只瓶子,如果有信仰,可以专注于佛像或十字架。这样修持时,不要闭眼睛,如果平时戴眼镜,此时最好摘下来。不过,如果外面的景象让自心无法安住,那么闭上眼睛也可以。另外,呼吸要舒缓,这样内心的浮躁会慢慢平息。


在这种状态中持续安住,越久越好。如果一开始实在无法坚持很久,那么短短的三五分钟也可以。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初级禅修方法,目前也很流行。

 

总之,心的力量一旦开发出来,不仅能解决个人问题,而且心中的智慧与悲心投射出去,对周围人也会带来饶益,乃至对整个世界都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教言摘录自

《禅定——心性休息/加拿大约克大学演讲》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