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可以如此优秀|《从拖延到自律》打造远离拖延的环境(上)
《从拖延到自律》
第一期
我们要分享的第一本书,书名为《从拖延到自律》。为什么选择它呢?因为现如今包括乐园宝宝在内的许多人,都存在拖延的问题,明明内心很想精进努力,可就是无力摆脱“一听就会,一练就废”,“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的丧循环。
●●●
从今天开始,乐园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系列栏目——《我竟然可以如此优秀》。之所以有这个计划,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人失去了专业集体,流离失所,单打独斗,再加上工作生活等诸多压力,难免陷入了力不从心的死循环中。就连我身边的好几个乐园宝宝,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了这种苗头,想必散落在天南海北的小伙伴们,也一定会有类似的困惑。为了让大家尽快振作起来,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奶奶决定开启这个新栏目,取这个名字也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分享,让每一条无精打采的咸鱼都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让我们互相监督,彼此鼓励,不断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相信大家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有各自想要实现的目标与梦想,从终极的“彩虹计划”,到在生活中掌握一项技能、学习一种知识,甚至包括养成一个好习惯等。然而仅仅仰望目标却不行动,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战略上有目标,还要在战术上有方法、有行动。这一新栏目的启动,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切实可行、实操性强的方法。我们计划仍以读书会的形式,加快学习节奏,书目的选择未必是榜上有名的畅销书,但一定要实实在在能对大家有所助益,简便易行且能落实在行动上。
前段时间有个宝宝对我说,自己在加入乐园之前几乎没有看书的习惯,这几年通过参加读书会以及坚持阅读学习,明显感觉自己在各方面都有进步了。对此我也深有体会,记得我刚刚接触专业时,一位高人发现我有一定的阅读积累,理解能力也还可以,就安排我去做一些与文字相关的发心工作,可以说令我一生受益匪浅。总之,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在心理素质、待人接物、逻辑思维、自我管理等方方面面都不断提升,为现在和未来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分享的第一本书,书名为《从拖延到自律》。为什么选择它呢?因为现如今包括乐园宝宝在内的许多人,都存在拖延的问题,明明内心很想精进努力,可就是无力摆脱“一听就会,一练就废”,“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的丧循环。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但也不排除个别内容我并不认同,此外书中还有很多重复累赘的内容,因此我并不建议大家购买纸质书,我们很快就会分享完,它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具而已,大家持续追文即可。不过总体而言,这本书瑕不掩瑜,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帮助自己克服拖延症,突破丧循环,无论在任何领域都变得更加优秀,争取早日实现世出世间的各种目标。
有必要提前说明的是,这本书比较适合三类人:一是自己很想变好,可却缺乏自律的人;二是屡次尝试改变,却始终找不到好方法的人;三是因为单打独斗,难以坚持下去的人。当然,也要与乐园平台的三观基本一致,倘若对我们的观念并不认可,恐怕也很难从中获益。那么这本书不适合哪些人呢?也有三种:第一种是只看专业书籍,认为其他世间书籍毫无意义,浪费时间的人;第二种是目标明确,且非常自律者,我们乐园也有这样的乖宝,每天都安排得井然有条,完全不需要外力督促;第三种是不认同这本书的观点。或许有些人认为:“我有什么问题沟通‘水库’就好了,不是说要把一切都交给‘水库’吗,我不需要其他的解决途经。”当然,倘若你信心足够,的确能够收获能量,但以我多年的经验,许多人平常岁月静好,可一旦因缘的狂风吹起时,就连沟通“水库”的念头都荡然无存了。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脉络梗概:本书共分了7个章节,对应一周7天,每天都有不同的实操练习,一共51个练习,帮助我们实现从拖延到自律的人生转变。
我们计划每周为大家分享2个章节(即2天)的内容,大约用3至4周的时间学完这本书。开卷有益,倘若按照这样的进度,我们一年大概可以分享十几本书,想必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与启发的。至于后面陆续学习什么书,欢迎大家集思广益、踊跃推荐,也给我提供一些新思路。
与此同时,我们为大家打造了一个互相督促、彼此鼓励的小天地(打卡小程序),让我们再次报团取暖,借助集体的力量改变自己顽固的旧习气,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第一原动力。打卡内容不仅收录了本书中的51个训练方法,也囊括了我们专业学习及“4+5”吃包子的训练。
如果你想找一群小伙伴和你一起抱团成长,可以加入我们的优秀打卡群哦,这两个群的内容是一样的,只需要加入一个群,不必两个群都进,否则管理员发现了,会把你抱出群哦
这本书序言的标题为《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其中这样说道:
你是否面临着这样的情况:明明有一大堆任务等待完成,却忍不住要先刷一刷手机,看看搞笑视频、刷刷微博……总之做的都是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直到系统提示电量不足了,才恍然想起来一堆任务摆在那里尚无进展。再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干脆留着明天做吧。
不断给自己找拖拉的借口,越是临近截止日期心里越是慌张,最后匆匆完成任务草草收场,结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状况日复一日,就导致了拖延习惯的形成。
正如塞缪尔·约翰逊所说:“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拖延的危害不言而喻:工作质量低下、自我期望降低,甚至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
要想摆脱拖延症,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会拖延?拖延的表现有很多种形式,但究其本质来说,都是源于内心的恐惧。
这个恐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任务本身的艰巨性让我们产生了畏难心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情就意味着要付出体力或者脑力劳动,期间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我们会恐惧。第二层含义是,害怕失败,讨厌不成功带来的结果……毕竟只要做,就有失败的风险,而不做,永远是最安全的。所以我们才会一拖再拖。
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经年累月不断重复某种行为的结果。同样,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松懈,拖延就不再是一件需要找借口的事情,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这是极其不利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
与拖延截然相反的是自控。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广义的自控力指对自己的周围事件、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控制感。拖延的人往往是焦虑的,对要做的事有不确定感和难以控制感,因而才会拖延。
从拖延到自律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但只要能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普通人也能成为自控力超强的大神。谨以本书,献给深受拖延困扰的每一个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接下来,我们对照自身,看一看这本书将为我们提供哪些具体方法对治拖延的毛病:
▏▎▍▌▋▊ 星期一
打造远离拖延的环境
训练01:保持办公桌的干净整洁
事实证明,混乱的环境会瓦解人的意志,使人变得烦躁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相反,干净整洁的办公桌会让人心情愉快,从而以更积极的精神风貌面对工作。极简生活能让人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收拾办公环境能够让人集中精力,提升效率,不至于为了找东西而耽误时间。
事实上,不仅仅是办公环境,我们在日常起居中都应当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外在环境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状态,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办公或专业训练等需要保持专注的环境,如果过于杂乱,就很容易令人分心。
如何保持办公桌的整洁干净呢?
1、各种文件、书籍分类摆放。
2、利用一些文具,诸如笔筒、书立、文件夹等。
3、定时筛选、丢掉废弃纸质文件和其他垃圾。
4、保留必需物品,其他的全部扔掉或者赠送给有需要的人。
此处也提到了“断舍离”:断,指的就是断绝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要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指的是脱离对于物品的执念。抛弃对物品的执念才能独立思考,理性地做出选择,保持目之所及永远只有必需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干扰。总之,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整整齐齐的景象都能让我们的幸福指数飙升。与其说清扫是为了干净,不如说是为了治愈自己每天被拖延症和强迫症轮番轰炸的心脏。因此我们打卡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清理自己工作、生活的空间,不仅限于办公桌,让我们一起为自己创造一个身心舒爽的环境吧!
训练02:收起那些耽误正事的杂物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据统计,当代人每天接收的信息相当于宋朝人一辈子的信息量,而绝大部分的信息是以手机等客户端做载体,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更有甚者,大数据会根据每个人的喜好给你推送内容,明星八卦、美食吃播、美景豪车……你想不沦陷都不行。
本来手机的发明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现在的人们却成了手机的奴隶,明知一遍遍刷手机会浪费时间,却总是忍不住。据统计,现代人每天点开手机的频率是平均三分钟一次。最可怕的是,工作学习时,手机上的各类通知、淘宝、微博、与他人聊天等都会成为干扰,让人无法专注。可能你觉得碎片化的时间浪费了并不可惜,但实际上你的工作效率会因此大幅下降。
当我们从一个专注的工作状态中抽离出来。进行哪怕只有五分钟的微信聊天,也很难进入原有的专注状态。大脑在任务与任务切换时需要时间来调整,才能够进入状态,各种信息无疑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干扰。除了手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偷走”我们注意力的东西,比如零食等杂物,奶奶的“玩具”就很多,各种美食、香、花、茶等等。如何排除这些琐碎信息和杂物对我们的干扰,集中精力工作或做功课呢?这里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1、在做重要的事情时,最好能将手机关机,或者使用“番茄钟”APP,必要时用电脑登录社交账号。如果实在管不住自己,可以把手机放到另外的房间,不仅远离了辐射,同时隔绝了诱惑,奶奶经常这样做。
2、卸载非必要APP,同种类型的只留下最好的那一个。
3、如每天有大量信息需要处理,可以规划好每天固定的时间回
复消息。
4、不断进行心理暗示,不要在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拖延不可怕,习惯性拖延最可怕。同样,刷手机不可怕,频繁地刷手机、在工作、专业学习的时间刷手机最可怕。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一半。把看似空洞的方法论践行到实际生活中,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纠结也会导致拖延。比如,好几份任务同时摆在面前,不知道先做哪一件事好。再比如生活中一些很琐碎的事情也会让我们纠结:早饭吃什么好,今天穿什么衣服好。纠结看似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情,实则一直在消耗我们的元气。
以服装搭配为例,我曾建议乐园宝宝们购买衣服时就规划好,这一身该如何搭配,此后按色系或固定搭配将衣物挂在一起,如此就能节省许多纠结选择的时间。少一点纠结就少一分拖延,只有戒掉了纠结的坏习惯、收起那些耽误正事的杂物,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热情更加饱满,才有可能早日彻底摆脱拖延。
<未完待续>
心灵乐园
充满烟火气的智慧小水滴
扫码关注
解锁更多智慧生活大礼包
更多智慧与生活内容分享
请移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