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智慧之旅33 | 幸福的根本是心 返回

智慧之旅33 | 幸福的根本是心

求学足迹 求学足迹 2022-10-08


2012年10月24日,老师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与“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国学班”的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幸福的根本是心》为主题的内容。老师从“你幸福吗”谈起,以幸福无关乎外境、满足了才会幸福、通往内在满足和幸福之路、追求永恒的幸福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们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在整个主题演讲中,老师让同学们明白了幸福不等于财富、地位、感情,而执著外境就会痛苦,因此要得到幸福,在于平息贪欲,对现有的一切有满足感,当下就能拥有幸福。老师希望我们不仅要拥有当下的幸福,更应该追求未来永久的幸福。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交”,位于上海,是教育部直属、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为九校联盟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7年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学校共有33个学院/直属系,31个研究院,12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23个直属单位,5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707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589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903人,学位留学生2513人,其中研究生学位留学生1488人;有专任教师3307名;至2020年9月,有博士后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本科专业71个。
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1

幸福≠财富


今天的话题是“幸福的根本是心”,类似话题我在其他学校讲过,本来我想换一个主题,但交大方面说许多人喜欢这个话题,我也觉得这个话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最终还是按原定安排讲。
最近,央视记者在各地采访,他们向每位受访者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受访者给出的答案可谓千奇百怪。从这些答案来看,我觉得有些人找到了幸福,有些人还没有找到。
借着这阵风,也有记者问莫言先生:“你幸福吗?”莫言干脆地回答:“不知道。”随后,他解释道:“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要说自己不幸福,你可能又觉得我太会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在一般人看来,荣获诺贝尔奖,不仅有750万元的巨额奖金,而且名声远播至世界各地,肯定非常幸福。然而,莫言却直言不知道自己幸不幸福。如此看来,他确实敢说真话。
所谓幸福的根本是心,换言之,就是幸福不在于外境。
当然大家要明白,所谓幸福的“根本”是心,不是说100%取决于心,而是说主要取决于心。
对缺衣少食之人来说,有了必需的财富,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幸福。然而,当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财富的增长就不会带来幸福的持续增长了。
举例来说:从没有房子过渡到拥有一套房子,你的内心会有强烈的幸福感;此后,如果你不满足,继续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甚至不满足于在国内有房子,又在加拿大、美国买房子,这些多余的房子就不会给你带来明显的幸福感了。
许多人轻率地认为:只要有了巨额财富,我一定会非常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当中,许多富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好莱坞一代影后伊丽莎白·泰勒曾说:“我这一生,拥有财富、名声、成功、容貌,然而从来没拥有过幸福。”
有时候,过多的财富非但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痛苦。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原来你住平房,一旦搬进豪华别墅,物业管理等费用马上就增加了,原来你开一般的车,一旦换成高级轿车,保养等费用也随之增加了……随着开销的增加,压力和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世间的智者也说:“在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
认识到财富可能导致的过患后,有些聪明的人断然舍弃了过多的财富。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奥地利有一个叫阿伯德尔的百万富翁,因为有感于财富不仅没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让自己痛苦不堪,他把所有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之后搬进一幢小木屋,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在这个世上,如果什么条件都没有,生存下去确实有困难;但如果条件过于奢华,享受得太过分,不仅没有幸福可言,甚至会感觉非常无聊。
例如,刚入住五星级宾馆时,你可能感觉非常惬意,可是这股新鲜劲一过,就感觉和住在土房里没什么区别了,时间再一长,甚至会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因此,对物质的追求应当适可而止,这一点相当重要。不幸的是,现代人一味盲求钱财,已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的教育一味强调物质发展,鼓吹钱财越多越好,很少提及心灵的成长。但事实上,所谓的发展,绝不只是物质的增长,如果以心灵的堕落和道德的下滑为代价换取物质的增长,这非但不是发展,反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倒退。
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赞叹国学教育,也赞叹致力于国学教育的老师们,依靠他们的辛勤付出,在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许多年轻人的心灵和智慧才有了提升的机会。在座的同学们也应该感恩这些老师,要尽量参加传统文化学习,虽然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这种付出非常值得,它会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富足。
从总体上讲,与古人相比,现代人普遍缺乏内在的精神财富。古人虽然物质较为贫乏,内心却很富裕。现代人吃穿不愁,内心却极度空虚,非常可怜。
人生在世,应该活出点意义,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禽兽除了白天觅食、晚上睡觉,再没有其他追求。如果人也如此,只知道吃吃喝喝,既不考虑心灵的塑造和道德的提升,也不考虑如何利益他众,和禽兽就相去不远了。



2

幸福≠地位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涌现过无数成功人士,当这些人身居高位时,拜访者络绎不绝,家中每日高朋满座;然而一旦地位不保,亲朋好友会纷纷远离他们。就像一棵树,夏天枝繁叶茂,百鸟群集其上,发出动听的鸣声,严冬一至,枝叶凋零,群鸟纷纷离去。所以,世间的地位没什么可信赖的,把幸福寄托在地位上显然是不明智的。

在明眼人看来,轮回中的地位再高,也没有实义。顺治皇帝在《出家偈》中,曾发出这种感慨:“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然而,愚者因为看不破,始终放不下虚幻的地位。《庄子·秋水》记载,庄子的朋友惠施当上了梁国的宰相。一次,庄子去拜访惠施,惠施以为他想谋夺自己的相位。庄子知道了惠施的想法,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你听说过南方的奇鸟鹓吗?鹓从南海飞到北海,这么长的路程,不是梧桐不栖身,不是竹实不充饥,不是甘泉不饮用。有一天,鸱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刚好鹓从头顶飞过。鸱急忙护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吓我吗?”

放眼今天的社会,贪执地位的愚者实在太多了。短暂的人生几十年,有些人一直在为了地位苦苦追求:从科员爬到科长,从科长爬到局长;从地方往市里调,从市里往省里调……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

从相貌、穿着来看,你们福报很不错,应该不会为吃、穿操心。不过,你们的内心可能有各种担忧:我的企业会不会倒闭?我的工作会不会不顺利……个别人甚至会为此而失眠,不得不经常服用安眠药。

我去过一些贫困地区,遇到过不少此类众生。你们也应该知道,目前全球大约有5000万人饱受饥饿之苦,这些人大多居住在非洲。我看过非洲饥民的照片,他们就像佛经中描述的饿鬼一样:四肢枯瘦,肚子凸起,什么食物都没有,只能以泥土、树叶充饥。

如果有人因为地位而痛苦,这就属于“胜者为意苦”。说实话,这种痛苦纯属自找。他们真该好好反省一下:世间的地位再崇高,也就是几十年而已,这样的地位有什么意义呢?


3

幸福≠感情 


还有人把幸福建立在感情上,这也是错误的。

人应该有自立精神,即使没有任何依靠,也要生活下去,如果内心没有主宰,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最终一定会大失所望。

事实上,感情不仅不等于幸福,而且往往是痛苦的来源。

世人因为爱产生忧虑,因为爱产生恐怖,如果没有爱,何来忧虑和恐怖呢?

现在的年轻人情执极为深重,他们视感情为人生头等大事,一旦感情遇到挫折,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极端者甚至会选择自杀。

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媒体导向难辞其咎。看看时下热播的视影节目,几乎都在宣扬感情至上,天天观赏这些“精彩”的节目,年轻人在感情的漩涡中自然越陷越深。

其实,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远非全部。对于感情,我们不必过于执著,更不要将幸福完全寄托在感情上,否则,一旦感情出现危机,自己的幸福马上就没有了。


4

执著外境=痛苦 


一份资料显示:中国上班族的压力高居全球第一,中国过劳死人数也高居世界第一,每年有60万人因劳累过度而死亡。

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调查显示,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罹患精神障碍疾病。该杂志估计,中国罹患抑郁障碍的人为6100万。

为什么中国人压力过大、精神不健康?说到底,就是对外境贪执太大。我们的心总是不满足,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马上要拥有,甚至还想超过别人,这个时候,压力和痛苦就随之而来了。

有时候想想,众生确实很可怜。每次到熙熙攘攘的大城市,我总有到了蚂蚁窝的感觉,触目所及,所有人都在为自我而奔波——我要快乐、我要成功、我要……很少有人想到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心态去奔波,怎么可能不痛苦?

美国摇滚巨星“猫王”说:“尽管什么都尝试过,可是我还是不满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最近,记者逢人便问:“你幸福吗?”我觉得这种调查意义不大,因为它没有后续的实际行动。


5

满足了,才会幸福 


前段时间,有记者在微博上问我:“你幸福吗?”我回答:“幸福。”记者又问:“你为什么幸福?”我说:“因为我有满足之心。”

这是事实,如果一个人内心有了满足感,即使外在不尽如意,照样会非常幸福。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就是最幸福的人。”

在座各位一年365天都有光明,可因为不知满足,并不觉得多么幸福。或许有一天自己双目失明了,那时才体会到:原来,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多么幸福啊!

南非总统曼德拉曾因反抗种族歧视而坐牢27年,他在回忆录中说:“坐牢的时候,每天晒半小时太阳,这就是最幸福的事。”

对我们来说,晒半个小时太阳算什么?只要愿意,天天晒太阳都没问题。因此,对比曼德拉的狱中生活,我们就知道现在有多么幸福。

可惜的是,我们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没病时不觉得什么,一旦卧床不起,才意识到:以前没病时多幸福啊,可惜那时没有珍惜!现在和家人相处时觉得很平常,一旦失去了家人,才醒悟过来:从前阖家团聚时多么快乐啊,那时却没有珍惜!

对智者来说,无需在外境上得到什么,有了一颗随缘知足的心,再平淡无奇的生活也能活出幸福和自在。

我看过《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一书。书中说,塔莎奶奶住在乡间的农庄,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自己纺线、织布、缝制衣服,过着朴素的田园生活,她的幸福令无数人羡慕不已。

所以,只要我们平息了贪欲,对现有的一切有满足感,当下就能拥有幸福。对这个道理,有许多精辟的阐述。

相反,如果总不满足于现状,就很难免于痛苦了。有些人月薪2000元,看到别人月薪3000元,马上产生不平衡:“为什么他挣得比我多?不行,我一定要超过他!”攀比心一产生,痛苦就随之而来了。


6

通往内在满足和幸福之路 

2008年,有个美国记者做了一次环球考察,之后写了一本书——《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书中提到了十个最幸福的国家,不丹就是其中之一。

我还记得,在不丹各地,随处可见意味深长的小诗。有一首诗是这样的:

当最后一棵树被砍倒,

当最后一条河被抽干,

当最后一尾鱼被捞出,

这时,人们才明白,

原来,金钱并不能替代一切。

简简单单几句话,字里行间却透出对生命的关怀以及破坏大自然的反思。

说起调心之道,在佛教中可谓数不胜数,在此我向各位推荐的是禅修。目前,禅修在国外得到了广泛重视。在美国,成千上万人通过禅修提高了生活质量。在西方国家,许多大学和企业都有禅修中心。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没办法细讲怎样禅修,有兴趣者课后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今后,大家也可以试着禅修,早晚禅修几十分钟,看看有何感受。

其实,人应该懂得调节生活。作为大城市里的人,不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光顾着忙,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甚至累出一身病,那就得不偿失了。就这一点而言,我还是比较推崇从前的生活方式,古人的生活简单且有规律,该工作就工作,该吃饭就吃饭,该休息就休息,不会把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和古人相比,现代人实在可怜,终日忙忙碌碌,一刻空闲都不得。别的不说,光手机就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开手机;白天要么接打电话,要么收发乱七八糟的信息;一天忙碌下来,直到晚上休息了,手机才跟着“休息”。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
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