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没有证悟的人的意识当中不可能有空性的智慧 返回

没有证悟的人的意识当中不可能有空性的智慧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0-07-01



还有一个,敦煌原本没有“著”字,是“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这样子,这么讲也对。为什么呢?因为后面它讲“若言看净”,这个时候,这个“看”字就出来了,说明前面的这个“不著心”也可以是“不看心”。所以,“不看”或者是“不著”,不同的文字表达同样的内容。


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不著心”,因为打坐的时候当然是不能有执著了,我们对任何东西,无论是对内在的心或者是外在的东西有执著,这样就不对。现场PPT上看到的经文是敦煌版,但根据其他的版本,把这几个字改了。实际上,改和不改,内容都一样。


如果换一个字说“坐禅元不看心”,也许有一点点不太好理解,为什么呢?很多修行的书上就讲打坐的时候要去看心、观心,包括《六祖坛经》也讲要看心、要观心。那么现在又说“不看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一点点矛盾,实际上,“不看心”和“不著心”,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


我之前也讲过,还没有证悟的时候,任何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即任何一个念头实际上是带有执著的成分。比如说我们的意识当中出现了一个念头,车子、房子或者是桌子、佛书、佛经、佛像……这样的任何一个名词的时候,虽然我们没有这么说“真实不虚的佛像”“真实的房子、车子”,也没有这么去想。但是,已经默认是真实存在的车子、实有的佛像、实有的桌子。



我们不要以为:如果我们没有出现“真实”“实有”这样的念头,那么像车子、房子这些念头就不是执著。不能这么想,其实这些念头都是执著。还没有证悟的人去看心的时候,就是把它当作是真实的、实有的。因为没有证悟的人的意识当中不可能有空性的智慧。只要我们去想某一件事情,实际上已经默认了它是真实不虚的,就是这样子。


在没有证悟的人的意识当中,很难区分实有和不带实有的念头,因为我们所有的念头都是实有的念头,所以说“看心”和“著心”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了。当然,证悟了以后“看心”就不是“著心”了,看心就不是执著了,那时候不一样了。


不同的版本用不同字都没有关系,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个我上一次也讲过了,很多大学的教授、研究人员,他们对《坛经》也做了很多的分析、研究,也写了很多关于《坛经》方面的论文,都非常不错。但是他们不会告诉我们“著”和“看”的真正的意义,应该是用“看”这个字,还是用“著”这个字?“看”是什么意思?“著”是什么意思?在实际修行的过程当中有什么不一样?因为这些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所以他们就无法告诉我们。


那么,这些是我们佛教徒去修的时候要去区分的,然后我们就知道了,实际上“看”和“著”都是一样。在修行中,文字上要这样去理解。


“元不著心”就是说从无始以来,或者不说这么远,就说我们打坐的时候,它本来就是不著心的。比如说一个证悟的人,他打坐进入禅定境界的时候,不会著心,这特别重要。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坛经》当中的具体修法

带孩子参加灌顶合适么?

执著限制了我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