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32课 * 小测 返回

《入行论广解》32课 * 小测


1

“愿彼缘我者,悉获一切利”。关于“缘我者”,以下正确的理解是?

A. 不限于那些对我生起强烈信心或厌恶心的众生;

B. 走到大街上,我一眼看到的很多众生;我没看到他们,他们看到我的;

C. 在前生、今世乃至来世一切有情以种种方式与我结了缘的;

D. 只包括那些与我结了善缘的众生。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

【解析:“愿彼缘我者”包括一切见闻忆触我的众生,以及我见闻忆触的一切众生。我们发愿的对境往往有局限,只是那些与我结了善缘的,甚至只想到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怨敌我才会帮助他、利益他。但发了菩提心以后,自己的身口意、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应该是为了利益众生。把我作为对境,不管对我恭敬、供养、礼拜,还是用各种不恭敬的行为对待我,都愿这些行为成为他们的菩提因。】





2

关于发愿回向利益一切众生,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A. 众生不管缘我是什么发心,无论生起信心或不信,乃至生起了憎恨心、嫉妒心、讨厌心都使之成为得到救度的因缘;

B. 因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都是严厉对镜,凡是将他们作为对境当面骂、背后骂,这样的众生是无法获得解脱的;

C. 愿伤害我的人都能获得解脱,辱骂我的人皆具菩提缘,愿对我做种种行为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早日成就菩提果;

D. 当我们懂得了回向意乐和行为具义的道理后,一切恶缘都可以成为利益自他的菩提因。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CD

【解析:凡是缘于我的众生,不管他们对我生嗔恨心还是生清净心,但愿时时刻刻都能成为他们获得利益之因。凡是与我结缘的众生,哪怕是用嗔恨心或不恭敬的心来对待我,暂时可能他会感受一些痛苦,但最究竟来讲,愿他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菩萨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他生嗔心也好,嫉妒心也好,不管生什么样的心,由于菩萨猛烈的发愿力所致,不但果报不会严重,而且将来会获得无上的利益。】





3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如何发愿?

A. 愿我变成苦难众生的怙主,具有一定的势力、智慧、财力;

B. 如有需要仆人的众生,我愿变成他们的仆人以利益他们;

C. 愿我变成大国王,使自己可以获得权力和地位,让我的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D. 只要对众生有利,我愿变成任何无情物来利益他们。

E. 发愿变成世间大施主,施与众生一切需要的资具。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DE

【解析:从发愿的角度来讲,只要能方便众生,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我们愿变成一切有情法、无情法来利益他们;从诸佛菩萨化现的角度而言,能帮助众生的全部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所以我们作为大乘行人,应该随学诸佛菩萨,无条件的利益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唯一的发心。】





4

我们发了菩提心之后,当别人对我们语言攻击、行为也不恭敬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

A. 心里默默的想:愿他们离苦得乐,暂时不堕恶趣,得到人天福报,究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B. 心里默默的想:愿我尽快从这五浊恶世中脱离出来;

C. 心里发愿不但不记恨他们,反而愿他们生生世世具足菩提的殊胜缘分;

D. 心里欢喜,因为众生能和我结上缘,这样我成佛后就能令他们获得真正的利益。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CD

【解析:发了菩提心以后,自己的身口意、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应该是为了利益众生。把我作为对境,不管是对我恭敬、供养、礼拜,还是用各种不恭敬的行为来对待我,都愿这些行为成为他们的菩提之因。无论在什么地方,凡有众生看到我、听到我的声音,对我生起欢喜心,或者对我生起厌烦心,都愿他们离苦得乐,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相关内容

《入行论广解》32课*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