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332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2 月 17 日 佛 历 2565 年
བློ་གྲོས་རྒྱ་མཚོས་ཞུས་པའི་མདོ་ལས།ཇི་ལྟར་རྒྱ་མཚོ་ཆེ་ནང་ཆུ་ཐིགས་ལྷུང་།།རྒྱ་མཚོ་མ་ཟད་བར་དུ་དེ་མི་འཛད།།དེ་བཞིན་བྱང་ཆུབ་ཡོངས་བསྔོས་དགེ་བ་ཡང་།།བྱང་ཆུབ་མ་ཐོབ་བར་དུ་སྐམ་མི་འགྱུར།།ཞེས་གསུངས།
《慧海请问经》:
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
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回向即是“回己善法,有所趣向”,将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有关回向的必要与重要性,在前面已数次引用《慧海请问经》中的教证加以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修行人,回向是必需的后行修法。当然回向本身也有不同层次,最为殊胜的为安住于三轮体空中回向,次之为相似地住于空性中回向;没有达到这些境界的修行人,可以发愿:佛菩萨高僧大德们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然后一心一意地念诵回向文。
关于回向,高僧大德们有不同观点。阿底峡尊者说过应于三轮体空之中回向,即安住于回向者、所回向的善根、回向对境(众生),全部是空性的境界中回向。
宁玛巴和噶举派很多高僧大德也说过:“修行人应安住于大圆满、大手印见解中,以离一切戏论的方式回向。”这与阿底峡尊者所说大致相同。
但萨迦班智达认为,这必须要现见法界实相的登地菩萨才能做到,而登地菩萨具足刹那能见百佛刹,一刹那能度一百个众生等功德,所以不具此等功德的修行人,不可能做到真正安住于三轮体空中回向。
后来枳贡觉巴仁波切(三世怙主)又说:“安住于大手印见解中回向,并非仅仅是登地菩萨的境界,佛经中从未说过见到法性同时,必须现前初地菩萨的功德,修大手印、大圆满的瑜伽士,开始现量证入见解时,其功德不一定会现前,就如大鹏鸟、狮子儿一样,于胎卵中即具胜力,但未出生时,人们也看不见……”
恰美仁波切也赞成枳贡觉巴仁波切的这种观点,认为大圆满修行人安住于大圆满见中回向,完全有可能做到,也是
最殊胜的回向方式。
--《入行论广释》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说,善根如果没有回向,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
1、嗔恨烦恼。比如你做了善法而没有回向,后来生起嗔恨心,即使只有一刹那,也能将百劫或千劫所积累的善根毁坏无余。
2、在别人面前宣扬。到处说自己做过什么功德、积累过什么善根、念了多少佛号、捐款做了什么佛事,这样炫耀功德,善根就会逐渐毁坏。
现在有些人行善特别喜欢给别人讲:“我今天做了什么,前天做了什么,十年前做了什么功德……”当然,你回向完了以后,怎么样宣传都没事,但如果没有回向,这个善根很容易摧毁。
3、对行善生起后悔心。比如你供养寺院一些钱,当时的发心很清净,但事后觉得这样不合理,产生一种后悔心,也会毁坏以前的善根。如果回向了以后,就不会摧毁。
4、颠倒回向。自己所积累的善根,本来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回向,但有些人却回向让某某怨敌多得病,以三宝的加持使他马上离开人间。这种回向不符合善法,是颠倒的回向。
因此,正确的回向不可缺少。如果没有作回向,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相续中经常出现颠倒分别念、嗔恨心、后悔心等,很容易被这些恶念摧毁。
所回向的善根是什么呢?《俱舍论》中说,有一种善根叫胜义善(又名真如善。胜义善是指解脱,它远离一切痛苦,最为安乐),这无法回向给众生,因为它是常有之法。这里的善根,是指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
《华严经》中云:“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愿皆获善妙。”
《华严经》中的三世一切善根,需要具足四种善妙:
1、所缘善妙:应缘一切众生,并不是缘某个众生;
2、所依善妙:获得的并不是暂时的快乐,而是断证圆满的究竟佛果;
3、方便善妙:这种善根不是一般的善根,一定要以智慧和方便摄持;
4、行为善妙:佛菩萨利益众生的行为,在世间中极为善妙,我们也应随着诸佛菩萨的妙行而积累善根。
据《华严经》的观点,所回向的善根应具备四种善妙,这种善根是最好的,若回向给众生,就能成为成佛之因。
回向的目的,是让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回向经》中云:“此等诸善根,回向成佛因。”意思是说,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于无边众生,愿他们获得如来果位。这种回向是成佛之因,故回向的善根也叫随解脱分善。
那么,该如何回向呢?回向的方法非常多,譬如念《入行论》的回向品、《普贤行愿品》等,但归纳而言,上师如意宝以前讲过,可全部包含在愿一切众生快乐、佛法兴盛于世这两条中。我们平时行持善法时,也要作这样的回向。
若将善根回向给众生,他们能获得真实的利益,这类公案是非常多的。以前也讲过,广严城的饿鬼通过佛陀的回向,最后都转生到了三十三天,因此回向的力量和功德相当大。
依靠个人的修行做善事,然后进行回向,也能让众生获得成就。虚云和尚刚生下来时,是一个大肉团,他母亲见后大惊,当下闷厥而死。第二天有个卖药翁来,用刀破开肉团,里面抱出来一个男孩,家人大喜。
虚云和尚毕生没有见过母亲,每每思之,心痛如绞。后前往阿育王寺礼拜舍利,发愿燃指供佛,超度慈亲。有一天,在似梦非梦的境界中,他见到空中出现一条长数丈的金龙,龙腾空飞到一个地方。那里山清水秀、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他母亲正站在楼阁上眺望。
他大叫:“母亲,请您骑上金龙,往西方去吧。”龙即缓缓下降,梦也遂之惊醒,醒后觉得身心清爽。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挂念母亲。虚云和尚以燃指供佛的功德回向,令母亲脱离了轮回,应该往生到了极乐世界。
但有些情况,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超度,必须以众人的力量才能救拔。
《盂兰盆经》中记载,目犍连的母亲去世之后,目犍连用神通观察,发现母亲已转为饿鬼,饿渴无食。
目犍连拿饭菜去给她吃,哪知食物到口边就化为猛火。目犍连回来告诉佛陀,佛陀说:“你母亲生前业力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就可以改变她的业报的,一定要藉十方出家众的功德力。七月十五日这天,你供养僧众,请十方僧众对她回向,这样才能获得解脱。”
于是目犍连遵照佛陀的教言,供养十方僧众作回向,依靠僧众的力量,他母亲马上脱离饿鬼道,生于天上享受福乐。
此习俗也得以流传万世,在汉传佛教中,每年七月十五日都要举行“盂兰盆会”,以拔济自己累世的父母六亲。
我们行持善法作回向时,应断除自私自利。当然,有时候专门超度一个众生也可以,比如你梦见死人后,把他的名字写下来,交给僧众念经回向,对他肯定有利益。如果找不到僧众,那自己给他念一些《金刚经》、作一些佛事,然后进行回向,也是有帮助的。所谓的回向,上师如意宝曾说,就是把善根赐给众生,让众生分享。
正如刚才两个公案中所述,回向的时候,有些凭自己的能力就能解决问题,有些不一定是这样。但不管怎么样,行持善法最后务必要以回向来摄持,这样的话,一方面善根不会被烦恼违缘摧毁,另一方面,善根也能不断增长,就像钱存在银行里一样,不但本钱不会丢失,利息也一直随时间增加。
原来有个人就说:“我现在很富,天天吃利息,这辈子也不会饿死。”你如果以回向来摄持,就算天天用利息,善根也不会穷尽的。
所以,行善必须要有一种方便法,如果不懂得这一点,有些人已经学佛十年二十年了,每天只想“求阿弥陀佛加持,让我往生极乐世界,我的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圆圆满满”,总在一个小范围内转来转去,意义不是很大。
当然,这并不是我的分别念,而是诸佛菩萨的教言。我也学了很长时间的佛法,对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不敢说特别精通,但也算比较了解,诸佛菩萨、传承上师是怎么说的,应该能够分得清楚。
上师如意宝曾慈悲开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行持善法务必要具足三殊胜,若连这个都不具足,行持的根本算不上大乘佛法。”做善事如果开头没有发心,中间心不在焉,最后也没有回向,即使有回向,也是颠倒回向或世间的回向,希望自己即生快乐,吃得好、穿得好,这是非常可笑的。
《华严经》中说:“一个人若有了利他的菩提心,远离一切违缘、具足一切顺缘的威力自然会具足。”只有时时想到众生,所有的功德、威力、悉地无勤就会拥有,倘若没有这一颗心,外面的建筑再壮观,举办的共修再隆重,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
所以,形象并不重要,心态才最重要。学佛的人一定要把心态摆正,如果你是小乘心态,它有它的一套调整方法;如果你是密宗或大乘的心态,必须要以这种方便来摄持,只有这样,功德才会非常圆满。
--《三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