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显密佛网 >> 普贤上师言教·业因果 34 l 音频 提纲 返回

普贤上师言教·业因果 34 l 音频 提纲

显密佛网 2020-08-31


普贤上师言教·业因果

第三十四讲提纲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下载提示:音频及文本免费下载,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 (二) 由纠正偏差,而入真实之道 分二:1.别说;2.总说

1.别说 分二:(1) 应遮;(2) 应行

(1) 应遮

因此,切勿以见高高法语便蔑视因果。如邬金莲师云:“大王!我此密咒之道见为主要,须做到行不失于见方,若成误失,则善空恶空,恶法无边,魔见中行;又须做到见不失于行方,若成迷失,则相缚事缚,终无解脱之时。”

(一) 理路连接

“因此,切勿以见高高法语便蔑视因果。”

“见高高法语”:如“无善无恶”“无因无果”“无佛无众生”等见解上很高的法语。

“因此”:


(二) 莲师法语

“如邬金莲师云:‘大王!我此密咒之道见为主要,须做到行不失于见方,若成误失,则善空恶空,恶法无边,魔见中行;又须做到见不失于行方,若成迷失,则相缚事缚,终无解脱之时。’”

“方”:方面、范畴。
“失”:迷失。
“见”:依究竟实相、佛的实证来抉择。
“行”:有当前自身走法的取舍。
1.行莫失于见方
(1) 迷失:把行当成跟见的方面一样高。

(2) 结果:按无因无果来行持,故无善无恶,造恶无边。


2.见莫失于行方

(1) 迷失:把见当成跟行的方面一样低。

(2) 结果:按有取有舍来抉择,由戏论发生分别执著,终究无法解脱。



■(2)应行
又如云:“是故见比虚空高,业因果比面粉细。”需要按照见了达何许实相之义,便按那样于因果上细致而行。有人请问当巴仁波切:“若证空性,造罪有无妨害?”回答:“若证空性,再无造罪之事,证空与生悲同时。”
一、莲师法语
又如云:“是故见比虚空高,业因果比面粉细。”
见高:抉择见时彻底空尽,连虚空般的相也不可得。

行细:乃至有生灭心期间,一切时处都要取舍因果。


二、行法原则

需要按照见了达何许实相之义,便按那样于因果上细致而行。

把握“见高行细”的原则,按见上了达了多少实相义理,相应地在因果上细致取舍。

举例:


三、祖师语录

有人请问当巴仁波切:“若证空性,造罪有无妨害?”回答:“若证空性,再无造罪之事,证空与生悲同时。”

实证空性→见无人法→见众生由虚妄分别而受苦→生大悲心→再不造恶




■ 2.总说
因此,若欲修一真实之法,则当以因果取舍为主脑,且需见行不离地切实修持。

“修一真实之法”:真正发生佛法上的实证。

把握两点:

(一) 因果取舍为主脑

时时处处都要取舍因果。

(二) 见行不离而实行

由见来指挥行,由行来实践见。

■ 四、修心之量 分二:(一)典范;(二)指要

■ (一)  典范

一、总说

如此,依照业因果引导修持,在相续中生起之量,要达到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
二、语录
曾经众弟子请问尊者:“尊者的作为,无论看哪方面,都有超出凡夫心境之处,因此大宝尊者最初本是金刚持,或者一位佛菩萨的应化,请说其事。”

尊者回复:“你们心想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应化,此是对我有信心,对法则是莫大的邪见。当初我依咒力降下冰雹后,迅速积集了极深重的罪业,我想‘决定只有堕地狱了’,于是我精进专一地修行,由此凭仗密咒甚深方便的道要,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功德。你们诸位不能精进于法,此是对于业因果未生起信任所致,若对因果发生了至心的深信,我的如是精进,在一切凡夫精进者身上都将出现,即时相续中也生起功德,因此,也可认为是金刚持或者某位佛菩萨的化身。”

(一) 弟子请问

曾经众弟子……请说其事。”
根据:尊者的任何作为都超出凡夫的心境。
认为:尊者是佛菩萨的应化。

请问:您是哪位佛菩萨的化身?


(二) 尊者回复

1.回复:并非化身
尊者回复……莫大的邪见。
对法:
(1) 超凡行为有两种情况:
1)本是圣者→行为超凡
2)本是凡夫+修甚深法→成就圣果→行为超凡√
(2) 不认为是后者→对法是邪见
2.解释:超凡行由修法来

当初我依……殊胜功德。

3.教示:勤修法依信因果

你们诸位……佛菩萨的化身。”


三、评论

因此,当初他有“我造罪必堕地狱”的决断,就是从深信因果发生的,依靠此心精进于法,因而他的难行与精进的圣传,成为印藏二地所罕见者。

“他的难行与精进的圣传”:不顾衣食名利,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以大精进常年住山修行等。
“成为印藏二地所罕见者”:常人做不到故。

(二) 指要

由此缘故,对此等业因果的要门发生由衷地信任,发誓“一切时处,下至极微小的善法,我都要由三殊胜摄持之门尽力修持;对乃至极微小的罪业,我要做到宁可失命也不造作!”如此执持。

修业果到量即发生两大道基:
1.信
对此等……信任
由衷地深信:
由善决定生乐,且小善因生大乐果,果报不虚。

由罪决定生苦,且小罪业生大苦果,果报不虚。

2.欲
发誓……如此执持。
(1) 誓愿范围
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情况下。
(2) 誓愿内容
一定要修善,极小善也修圆满。

一定不造恶,极小罪也绝不作。

【总结】
业因果的修心之量:

DOWNLOA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