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63) 返回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63)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5-03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戊七、观察己过恒敬上师:



不知自己造罪业,彼相外现如影像,

倘若上师现忿怒,定观己过当忏戒,

顶上观师猛祈祷,令师生喜获成就。


当真实的善知识显现发怒,要想到事情不妙,一定因为是自己做错了事让上师不欢喜,一边想实在不该如此,一边观察自己的过失,猛烈忏罪戒犯。


无论与任何人结怨,都必定有一半过咎在自己,即无有不生,如南赡部洲及北俱卢洲中的人互不见闻不会生嗔,又如鼓与鼓椎,相互接触方出声音。


怨恨之因是自己不应如此,因为在他人眼里也是罪业,自己的嗔心与愤恨一生再生,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地狱种子。无论与何人结怨,都要把对方观在头顶上,进行忏悔,几日后一定可化解怨恨,清净罪障。


尤其与上师结怨就更不应当了,因此将上师观想在头顶上,顶礼供养,极度追悔,以至于泪水涌出,双手合掌,念诵:“呜呼,上师如意宝,我无余依处,祈以悲目视,无明迷压我,三门一切罪,以大悔心忏。违犯三戒律,以罪垢染心,皆依您大悲,刹那得清净。因我极愚昧,无知中造罪,昔漂轮回中,今依大悲师,令我一切障,刹那得清净。如是见无知,凡夫过患时,若不悲观照,如何垂念他?如子一切罪,母除令清净,汝初发心已,立誓而饶益,吾等六道众,此时何不念?见我等迷众,若不悲摄受,以汝之事业,如何利所化?昔日无量佛,舍吾等涅槃,如今十方佛,请您利我等,化为上师相,汝岂敢舍弃?如畏送者欺,您今欺骗欤?若祈如意宝,亦赐众所欲,汝通悲方便,何不观照我?供施说谛语,罗刹尚立即,弃前嗔降临,您乃众悲怙,敬供虔祈祷,忏罪何不见?我罪未净前,若转生他世,唯有狱火焚,您若不观照,岂谓大悲主?呜呼哀祈祷,我罪悉清净,刹那悲垂念,灌顶加持我,赐共胜悉地,遣除诸魔障,即生成诸愿,临终无诸苦,中阴脱诸畏,引至密严刹。”如是在昼夜四座中每座祈祷七遍,依此可以清净所失毁的一切戒律,迅速获得共同殊胜成就。在所有忏罪酬补法中再无有比此更深的要诀了。


戊八、持一切恭敬行为:



见上师时起顶礼,坐时敷垫供资具,

合掌美语作赞颂,行时起立敬随行。



见上师到来时,要起立并铺设坐垫,合掌赞颂上师;上师来去时,应当起立迎送等。


《胜法毗奈耶经》中云:“见堪布时当立即从座上起立。”


《百业经》中说:“如果上师来时未起立,则五百世转为跛子。”如果在上师来去之时起立承侍,则获得相好。


《现观庄严论释》中云:“若迎送上师等,则将具足手轮足轮相。”


戊九、修持正知正念不放逸:



与师相处时恒具,正知正念不放逸,

当以敬畏心而住,犹如新媳之姿态,

师前三门极寂静,放荡不羁不应理,

不求名利无偏袒,无有谄诳不狡诈,

表里如一不虚伪,一视同仁无贪嗔。



也就是说,坐在上师面前,务必要以正念摄持,谨小慎微严禁身语意的一切恶作;以正知摄持,以心观心,不为烦恼所转;以不放逸摄持,需要像新媳妇或新比丘那样寂静调柔来成办所愿。


《入行论》中云:“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又云:“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


独自住于自己的室内等处时也不该有放逸的行为,要以正知正念摄持,因为佛陀等具有天眼者可无碍彻见。《入行论》中云:“佛及菩萨众,无碍见一切,故吾诸言行,必现彼等前。如是思维已,则生惭敬畏。”


此外,在何时何地,自心都不应散于善法之外。《入行论》中又云:“无义众闲谈,诸多赏心剧,临彼境界时,当断意贪著。无义掘挖割,于地绘图时,当忆如来教,惧罪舍彼行。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掉举与藐视,傲慢或骄矜,或欲评论他,若思伪与诈,或思勤自赞,或欲诋毁他,粗言并离间,如树应安住。或思名利敬,或欲差仆役,若欲人侍奉,如树应安住。欲削弃他利,或欲图己利,因是欲语时,如树应安住。不耐懒与惧,无耻言无义,亲友爱若生,如树应安住。应观此染污,好行无义心,知已当对治,坚持守此意。深信极肯定,坚稳恭有礼,知惭畏因果,寂静勤予乐。愚稚意不合,心且莫生厌,彼乃惑所生,思已应怀慈。为自及有情,利行不犯罪,更以幻化观,恒常守此意。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故应持此心,不动如须弥。”也就是说,刹那也不应散乱于非法方面今生的琐事上。


如若长期依止上师,承蒙上师教诫,那么畏惧恶趣等轮回痛苦,恭敬精进修行自己所实修的法门,具有正知正念不放逸,许多善法自然而然会生起。


《入行论》中云:“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畏敬有缘者,恒易生正念。”如是行持善法,恭敬上师也是说要无有偏袒、一视同仁、不求名利、无有谄诳、表里如一,时时刻刻都要这样去做,因为依此无有差别可圆满自之资粮、净除罪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