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明母之耳饰 第二讲
■ 丙二、空行殊胜 分二:一、商主殊胜;二、圣众殊胜
措嘉拉准根嘎奔,
觉姆曼姆女中杰,
结缘引至空行土,
度人非人商主多。
此颂由品位和数量显示藏土空行主母的殊胜。
前二句举示益西措嘉空行母、玛吉拉准空行母、根嘎奔空行母、觉姆曼姆空行母等四位女祖师为例,“等”字包括其他。第三、第四两句显示功德的量级,“多”字表数量,其能力是,凡是见闻等结上因缘的,都以力量牵引到空行刹土。所摄持的种类及数量,包括人类及非人类等,数量非常多的众生群体。一般的情况只能引导人类众生,而诸空行母还能引导旁生、饿鬼等非人类的众生,的确超乎寻常。如同大商主,谁只要有信心愿意去宝洲,就都可以上船,帮他渡过生死苦海,到达安乐的空行妙土,如同古时印度带领商队前往宝洲取宝的商主那样。这类的空行主母商主并非五位、十位,而是数量很多,由此显示空行法教的兴旺发达。
丝发启开伏藏箧,
表示及歌示三时,
大密深藏掌门钥,
贤种天母此刹严。
这一颂由三种德相忆念贤种天母的殊胜。
用一种表示或者唱一个歌,其中隐含着对三时事情的指示。“三时”,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所表达的各个时间上的事。“示三时”,比如讲到眼前的某人,他前世的身份如何;或者他现在是人的身份,未来会转生到哪一道;或者某个众生已经堕在地狱中,这是由于他往昔造做过怎样的事等等。总之,针对不同的亡者、活者,或者针对一个人,对他们三时的情形都能指示出来。“表示及歌”,表明这种指示不会直接说。比如授记将生在何处,是何种姓,将来如何,这个处所用一个表示的字,而从这个字就能表达到那个地方,或者父亲是谁母亲是谁,也是用个表示的方式来说的。歌,就是唱一首歌,而这首歌里面就蕴含着对未来之事的指示等等。这类天母是掌管钥匙者,她允许就可以进去,她不允许就不能进去,要由她来开钥匙让行者进入密宗殿堂。飞行神游空行土,
冥阳两界作信使,
尸林会供享新食,
咒生空行胜德多。
此颂忆念咒生持明空行母的殊胜。前三句举出三种德相,第四句标出名称及说明其殊胜妙德非常多。
“咒生空行”是一类具德空行母的名称。三个代表性的德相即是:一、飞行刹土;二、沟通冥阳;三、受用献新。二、沟通冥阳,就是在死者与生者之间充当信使,传递消息。比如某个亡者托此空行母给家属带口信,说他现在生在何界,状况怎样,需要什么帮助等等;或者传好消息,已经生到了某个好地方,或者生到了净土等等。三、受用献新,指处境各大尸陀林的会供品上,她们是受用献新的上宾。“新食”即献新,指在新鲜食物未食用前,首先取出用以供神的部分,也就是在作供养时,先自己不能吃,而要献给尊贵的上宾。如同佛教徒每顿饭供养三宝,先盛出新的饭菜供在佛前,佛吃了以后自己才能吃,表示尊重。“尸林”,指此世间界有二十四处或二十四域大的空行活动的场所。第四句总结说到,这一类咒生持明空行母具有很多殊胜的德相,殊胜功德的种类是非常多的。
■ 乙二、中善——忆念空行之王至尊上师无等圣德,从而发起归命祈请,全分祈求加持 分三:
一、就外层深广缘起层面,忆念上师此生所显示的稀奇圣传,从而发生归依之心;
二、就内层空行体系层面,忆念上师为如海空行总遍主,从而发起祈请之心;
三、就密层普贤佛母层面,忆念上师为如海诸佛总遍主,依五分真佛功德发生全分希求加持之心
■ 丙一、就外层深广缘起层面,忆念上师此生所显示的稀奇圣传,从而发生归依之心 分四:
一、稀奇降诞因缘圣传;
二、稀奇童年醒觉圣传;
三、稀奇开悟成道圣传;
四、稀奇群生依怙圣传

■ 丁一、稀奇降诞因缘圣传 分二:一、稀奇之缘;二、稀奇之因
文殊心命门月面,
无等上师放悲光,
数数劝故空行海,
顶严降落多康域。
此颂随念殊胜的降诞之缘,由两分四点来显示。两分就是劝请之缘、劝请之果,四点就是劝请之境、劝请之人、劝请之心、劝请之行。
一、劝请之境,指文殊圣尊心之命即种子字“门”字,比喻为月轮的面容。三、劝请之心,指劝请的意乐,悲愍浊世众生的深重苦难,为佛法及众生故,迎请空行主尊再来人间。发起此善意乐,比喻描述为发出大悲的光辉。四、劝请之行,指加行数数不断地劝请,当时持了一亿遍的“门”字,这表明是极度殷勤的劝请的加行。三句合起来说,法王由于悲愍末世众生的苦难,以这个悲愍的光辉,心中显现“门”字月面之相,就是心中现此种子字的相而劝请,实际即是劝请空行主母降临人间。对于“门”字观种子字相、持诵咒音,即是召请的信号。“故”字是因果连接字,由此殷勤召请的缘故,如海空行的头顶之花,即如海空行刹土的顶上庄严,指空行主母,这个殷勤召请的缘起的力量,使得至尊母降诞在多康地方。藏土分为西藏、安多、康藏三大地区,安多与康藏交界之地,如色达、班玛等称为多康。当法王持满一亿遍的“门”字时,至尊佛母门措上师降诞在色达法王如意宝的家族当中。
雪域群生血肉身,
源于圣母身血脉,
大悲慈母一悲灯,
末世暗夜复炽然。
门措上师降诞的内因方面,以两颂来显示:一、意乐;二、加行。此颂讲降诞的意乐,前二句显示原因,后二句显示结果。
原因,非常广大地显示了藏土众生全体的大事因缘。第一句“雪域群生血肉身”,就是说藏人种族的延续或繁衍。“源于圣母身血脉”,“圣母”即圣救度母,也就是由观音化现的灵猿和圣度母化现的罗刹女结合,此精血种子发展出藏人种族。世代系统即是圣救度母的子孙体系或者后代体系,或由此种子连绵下来的藏族的子孙系列。“大悲慈母”即是圣度母。“末世暗夜”指到了现今五浊炽盛的时代,众生处在深重的黑暗当中。“悲灯复炽然”,指多生累世悲心化现,这次又来到末世的暗夜中显现大悲之光。前二句和后二句有前后因果关系,由于都是由自己种子繁衍出来的子孙后代,因缘非常深,因此在苦难之际会再次降临。以上“悲灯炽然”表意乐,就是救度藏地子孙之苦的愿心。朗萨文邦门吉珠,
秋准贡觉堪卓等,
稀奇变化多妙行,
慈悲怀抱不舍众。
此颂继续显示降诞的内因,在意乐之后显示加行。随念的方式,由前世历代化身一路过来就看得清楚,大悲救世的行为之流。
前二句指出历生出现的四位殊胜化身作为代表,“等”字包括其他。第三句显示各大化身所作的许许多多的稀奇变化的大行。这句就是大悲意乐发出来的实际的行动,称为救世之加行。所救护的对象就是此土的众生,“慈悲怀抱不舍众”,就是慈悲始终抱持众生而不舍开。“怀抱”即是抱持或者摄持,或者一直在旁边照顾、救护等等。这个一直摄持的行为的相,比如身现各种行为、威仪,口说种种妙法,意在深深的境界里作各种加持等等。就是由这些稀奇变化的行为相,慈悲地抱着有缘的众生,从藏族血统来说,就是抱着这些子孙后代,从佛法来说,就是一直在摄持这些弟子。朗萨文邦称为还魂女朗萨,在后藏江孜地方有民家女朗萨文邦,被土官强取为媳,遭受夫家虐待致死,还魂后坚决出家修行,获得成就,并感化土官家人归依佛法。门吉华珠就是敏珠林法脉中的中心宁玛圣教的女性大祖师;称列秋准是顶果钦则法王的上师;贡觉堪卓是列绕朗巴大师的空行母,具体可见相关传记。“等”字含摄历代各种各样的大化身。上师此身为圣母大悲救世的继续,到此也预示着这次来人间,将慈悲抱持沉沦在苦海里的子孙或者从前的弟子,将作各种稀奇变化的妙行,将他们摄持到解脱与成佛之地。正是这样的悲心救世的内因,和无等法王上师殷勤劝请的他缘,将展开以下所说这一生稀奇的圣行之相。童年即醒清净习,
林园千花万叶上,
无忧最胜法王身,
见脱相好数数睹。
这一颂说到至尊门措上师幼年清净习气醒觉的传记,第一句总说,后三句讲述典型的事迹。
“童年”表示起点,如同清晨显现光明,从此就天光大亮了。“即醒清净习”,如对三宝起信敬之心,很快通达文字,发出慈悲心、孝顺心,见佛,礼拜,念诵,供养等等。举一则显著的事例,幼年时在果树树林每片树叶和花瓣的尖头上,都见到无忧最胜吉祥王如来的见解脱相好的面轮。如果只是几片叶子或者仅仅一次,或许怀疑是幻觉的状况,但这是千叶万叶,头头现佛身而且数数亲见,不能说是幻觉。
文殊金刚遍主师,
生生因缘愿力联,
传心开悟慧日升,
所知法明破疑暗。
这一颂忆念上师开悟得道的传记,前二句随念开悟因缘,后二句随念开悟状况。
开悟的因缘,是由于与遍主上师文殊金刚法王如意宝,生生世世有愿与业的非常深的关联。缘越深就越相应,加持也越入得深、入得快,由于法王传心而得到开悟。开悟的状况,第三句正面说,第四句反面说。正面说到,心中如日轮东升般,发生了传心开悟。“传心”即是义传或真传,所诠义与能诠文一对,仅仅停留于文字,属于皮相或者符号,其真实义是心中的证量。“传”就如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那样,心中的证量传到另一者的心上即是传心,是真实的佛法相传。反面说到,对于所知之法消除了疑惑的黑暗,如同从迷梦中觉醒一样,从疑惑的黑暗中醒来了,即恍然之义。“所知法”,就是所要认识的万法的真相或真性,此时恍然明白诸法的自性,没有了疑暗。1.为什么在佛教中,密教尤为稀奇?
2.为什么说藏地与邬金空行洲无别?
3.藏传密教造就佛教人才的情形如何?
4.诸空行母有哪些殊胜功德?
5.门措上师以何种因缘降诞人间?
6.复述上师童年醒觉清净习气的事迹。
7.上师此生开悟成道的因缘状况如何?
点“阅读原文”,免费下载讲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