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空——相似胜义(单空)的实修价值 返回

空——相似胜义(单空)的实修价值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03-14

文|释圆暂


鉴于许多相似佛教徒并未能正确理解空性,故本文试着从各个角度正确诠解空性,以及如何对于空性进行修持,因为想要脱离轮回,证悟空性是唯一的方式。


关键词:空;般若;相似胜义;真实胜义




01

什么是空?

1. 空性的几种错误解读

许多人对于空性有着错误的理解,比如有人在解释空性时,说像是房子里没有人或是杯子里没有水一样的空空如也;

还有人解释说,就像这里原来有一栋房子,后来没有了;

由于空性又可以解释成“离戏”,所以有人解释成:“世界上有很多游戏,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我知道它们都是有人制造出来的,所以我就是不参与,不跟你玩。这就是‘离戏’。”

如此种种全都是对于空性的错误解读,依着错误的见解修持而想证悟空性,就像拿着错误的地图却想靠它到达目的地一样。

 

2. 空性的正确诠释及其功德

缘起故而性空。“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令解三有之束缚,佛陀释迦狮前礼。”这是《中观庄严论释》中开篇的顶礼句,此句从释迦牟尼佛的不共特点——宣说缘起道的角度来赞叹本师。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佛有许多的功德,但为什么要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赞叹佛陀呢?因为缘起性空之理,能令有情众生从三有轮回的束缚中解脱,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而脱离轮回苦海对于有情来说又是最为渴求最为重要的,故而从此不共的角度来赞叹本师。

 

那么,什么是缘起性空?胜义当中,将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业因果、前世后世、现在的一切所作所为等完全合理。也就是说,胜义当中不成立一切,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显现完全成立,这就是所谓的缘起性空之理。

 

空,又名般若。《现观庄严论》云:“具为声缘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此句即在说明,般若为诸圣者之母,诸圣者皆从般若波罗蜜多中生,在此对三世诸佛之母——般若波罗蜜多进行顶礼。


以前佛陀为大众说法时,皆由弟子为其铺设法座,可是佛陀在宣讲般若经典时,却是自己铺设法座的,由此即可体现出佛陀对于般若的恭敬。在佛陀转了般若无相法轮之后,也曾嘱咐过阿难尊者:“八万四千法蕴中,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以外,其余皆被遗失,吾不觉为惜。如果般若经的一句、甚至一字忘失,甚觉为惜。”


由此即可体现出般若的重要性。因此,般若可称为是佛陀心脏一般的法门。



02

空的分类

诠释空性的《般若经》包括广中略三种般若,其中广般若有十万颂,中般若有二万五千颂,略般若则有八千颂;而对般若进行诠释的论典,则主要有中观六论,即《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宝鬘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精研论》。有些论典中将空性分成二十种空、十六种空等等,但本文着重讨论的是《中观庄严论释》中将空性分为单空与离戏空这两种,也即相似胜义与真实胜义。



03

什么是相似胜义与真实胜义?

相似胜义:“如是遮破相互对立之有无中的所破成实的这一单空,归属在了义名言或世俗中,而不是究竟的实相,由于切合究竟胜义或实相之法相的缘故,以因取为果名的方式,将实有之违品——此无实单空也称为胜义,但它只是相似胜义或假立胜义。”

 

单空,是作为世俗存在的对立面而引生出来的,以语言可以进行表达,以平庸的分别心可以进行思维,因为仅仅破除了有边而归属在世俗当中。为什么又将它称为胜义呢?因为它是证悟究竟胜义之因,故而以因取果名的方式将其称为胜义,但并非究竟胜义而只是相似胜义。

 

真实胜义:“在真实究竟的意义中,胜义的法相脱离了有无是非等一切边执的重重戏论。”也就是说,真实胜义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超离了有生、无生等一切边,也并非语言能诠表、分别心所能缘的范畴。《入行论》云:“胜义非心境,许心是世俗。”也正是此义。

 

在中观的两大派别当中,中观自续派主要抉择的是相似胜义,而中观应成派则主要抉择真实胜义。



04

若相似胜义并非究竟胜义,是否无有价值?

上面讲到了,相似胜义并非真正的胜义,它只是证悟真实胜义的方便。那么,既然并非究竟,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非也。既然它是证悟真实胜义的因,那么就说明它是一种途径。这个途径是否可以省略呢?对于中观应成派的所化根基来说是可以的,因为中观应成派主要抉择的是入定位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在菩萨入根本慧定的境界中不承认一切,自然也不必抉择一个单空,但对于中观自续派的所化众生或者说对于实执比较严重的中下根基者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中观藏论》云:“于此若无有,真实世俗梯,欲上胜义楼,智者非应理。”意思是说,想要通达远离四边八戏的中观境界,或者说想爬上中观这一高楼,就必须依靠世俗谛单空的梯子。可见,相似胜义如同指月之指,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见到真实的月亮。

 

下面着重谈谈相似胜义的价值。



05

对于相似胜义(单空)的修持极为重要

1.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讲到:“通过修习它足能摧毁无始以来久经熏染、根深蒂固之习气所致的实执”,此处的“它” 即是指相似胜义。

 

无始以来,令众生不断投生流转于轮回的罪魁祸首,正是将万法执为实有的颠倒执着,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在轮回苦海中不得解脱,说明实执已极为严重。


《量理宝藏论》云:“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作为名义上的大乘行者,修行慈悲心、菩提心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可是,由于慈悲心、菩提心等修法与我执并不相违,所以并不能够断除轮回的根本。那么,什么才是轮回的直接对治法呢?空性。可见,证悟空性是求出苦海的唯一途径。

 

宗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也说到:“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假设没有般若,所有的出离心、世俗菩提心等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般若,怎么能让修行者断除三界轮回的根源——无明我执呢?怎么能让自他断证圆满而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菩提呢?

 

虽说唯有证悟空性才能断除轮回,却也不能因为这样而忽略甚至轻视出离心、菩提心的修法,这也是一个边。菩提心是生起空性的因,而出离心是生起菩提心的因,可见,出离心、菩提心虽不是出离轮回的直接因,却也是必不可少的间接因,但此处并非本文讨论的重点,故不繁述。

 

2. 前面已经分析过,真实胜义才最为究竟,但想要直接证悟远离四边八戏的应成派的境界,对于实执严重的众生来说并非易事,故而,从相似胜义入手进行修持才是明智之举。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呢?

 

真正的空性是离四边之境界,何为四边?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所谓实执,即实有的执着,也就是将一切执着为实有,故而首先应当破除有边,而单空恰恰具有此功效,正是由于仅仅破除了有边而将其称为是单空的。


实执又可分为两类,即人我执法我执。什么是人我执呢?将五蕴身心之组合执着为是实有的我,除此之外的执着即是法我执。

 

3. 一切烦恼、轮回的根本皆是由萨迦耶见而起,也就是将我执着为实有,进而才引生出以我为中心的各种烦恼,所以应当首先破除人我执,故而此处以人我执为例来进行分析。

 

首先,应当从理论上了知,所谓的“我”仅仅是一个五蕴的组合,正因为是多体聚合之自性故而胜义中并不存在,《阿含经》中说:“观色如泡沫,观受如水泡,观想如阳焰,观行如芭蕉,观识如幻事。”


《中观庄严论释》中主要介绍的是离一多因: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离一与多之故。其他论典中对此也以七相车理来进行说明,所谓七相车理,即以车喻我,由七种道理来进行分析:车与零件是一,是异,是零件依车,是车依零件,是车中有零件,是零件累积为车,是其总形为车?如是确定车无自性,人无我性亦复如是。

 

再来看看烦恼。《俱舍论》中分析了烦恼产生的三种因:烦恼种子未断;对境现前;非理作意。


首先我看见某个对境,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进而缘于此对境产生种种的分别,认为他好,认为他坏,如果不及时刹车,则后患无穷,我想大家对此都深有体会。遇到自己爱吃的东西总是一口又一口地停不下来,对自己喜欢的人也总是情不自禁、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各种关于对方的情节,这是贪心。

嗔心也是如此,杀人犯为什么会杀人?正是由于产生小小的磨擦之后没有及时加以对治,将恨意不断在心中放大而最终无法控制。这是比较明显粗大的烦恼。

 

怎么对治呢?三种因里面的前两种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可以从第三种因——断除非理作意入手。


非理作意的反面即是如理作意,如何如理作意呢?既然烦恼是由“我”而起,所以当烦恼产生时,我们可依于前面提到过的离一多因或七相车理来对“我”进行分析:我们通常认为“我”是一个实有的体性,可是,所谓的“我”只是一个五蕴的聚合体,从粗大的方面来说,他只是一个身与心的组合,而身体又是由地水火风的多个部分所组成。从外表来看,有头、躯干、四肢,而内部又由血液、骨骼、经络等等而组成。可见,并没有一个实有的一,而多又是一的聚合,所以也没有一个实有的多。


依靠七相车理来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与五蕴是一体还是他体呢?如果是一体,那么色是我?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还是识是我?都不是;如果是他体,由于蕴有五个,则“我”也应该是五个了,等等。通过以上分析即可了知,并没有一个实有自性的“我”存在,既然“我”不存在,又何来“我”的感受呢?也是不存在的。就好像石女儿不存在,也就不能够对石女儿的身相进行描述一样。

 

故而,我们应当了知,一切痛苦产生的来源皆是我执——将我执着为实有,而单空恰恰是斩断我执之利刃,若能够持之以恒地依靠串习单空来断除我执,则必定能够铲除轮回之根本。


正如《入行论》所云:“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世间一切的灾害、恐怖、畏惧,都是从我执而产生,这个使我长陷轮回、无法解脱的大魔,留着它还有什么用呢?反之,如果未能了知此理,则如同将绳子执为蛇一样产生种种二取分别,陷在轮回苦海中无法自拔。

 

《修心八颂》中讲到:“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所以,当我们观察到自己的烦恼开始产生的时候,就应当依靠这些强有力的理论来进行对治,才不至于以星星之火而燃烧整片森林。

 

这就是相似胜义的力量,依靠它足可打败烦恼的大魔头——我执,进而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相似胜义由于断除了有边而将之称为胜义,由于它还是分别念可以缘到的范畴,所以安立为世俗,也即假胜义真世俗。正由于它还是分别念的范畴,所以我们恰好能利用它来对治烦恼进而断除实执,自续派所安立的中观四步境界,正是利用此理来引导众生逐步由世俗而趋入究竟胜义的。

 

4. 中观四步境界

①空性:这里的空性即是指单空。初学者依靠离一多因等中观理论进行观察时,如果思维瓶子等了不可得的意义,因为它是眼识可以缘到的色法,所以无始以来实有的执着让我们认为它是存在的。也就是说,瓶子等显现法在未经观察的侧面存在,而一经观察则了不可得,如同彩虹般现而无实有,以思索这一实相的现与空轮番的方式显现空性境界。

 

②双运:通过思维它的单空也不成立,或者本为空性的同时即是显现的道理,从而对如水月般“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生起殊胜定解。此时,现出缘起性空无违的境界或者称为通达现空双运。意思是说,我们通常认为显现与空性是相违的,显的时候不能空,空的时候不能显,而在通达现空双运时即能了知,显现的当下即是空性,离开空性之外也没有一个单独的显现存在。

 

③离戏:彼时显现、空性这两者虽然在词句表达的方式中异体存在,但就本体而言丝毫也不可分割,对此无二无别的道理生起定解。此时仅能对某一个法(如瓶子)了知为是离戏。

 

④等性:由于对于离戏进行长久串习,在第四步境界时即能通达一切万法皆为离戏之境界,至此趋至究竟圆满。

 

如是空性、双运、离戏、等性即是中观的四步境界,依靠逐步修习前前而对后后之理生起定解,这是极为关键的殊胜窍诀要点,依此即能渐次趋入无分别的境界。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应成派所抉择的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最为究竟,故而要直接证悟究竟离戏之境界,对于实执严重的众生来说这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依靠单空来破除实执,进而依四步境界逐步趋入才是中下根基者最为稳妥的方式。

 

由此可见,对于单空的实修必不可少,但同时也要明白,它并非究竟,只是暂时的途径而已,在修持的过程中切勿将暂时执为究竟,通过依靠此途径,我们终将抵达究竟离戏之彼岸。


结语


最后,引用吉祥自生金刚的一个愿文来作为结尾:“非有佛亦不照见,非无一切轮涅基,非违双运中观道,离边心性愿证悟。”所谓的中观见解不是在分别念境界中存在,并不是有,如果是有的话,一切智智的佛陀应该可以照见,但佛陀的智慧未见到任何存在之法,故而是非有;

中观所谓的见解也并不是无有的法,如果是无有,轮回和涅的所有显现也不应该有,但是,轮回和涅槃的根本就是心的本性,或者说,从离一切戏论中可以显现,故而是非无;

那么,是不是有与无双运呢?由于有、无二者完全相违,根本不可能成为有无双运。如此远离一切四边戏论的心之本性,愿我今生中就能获得证悟。

 

明空无二现无实,颠倒我执迷群生,愿自他以空性舟,渡越轮回三有海!





推荐阅读